奧推網

選單
文化

《風吹半夏》憑什麼8.4,它追問的是在浪奔浪流的年代,什麼才最珍貴

陳宇宙下線,宇宙鋼鐵廠轟隆隆地建起來了。“鋼三角”的羈絆從此超越物理的空間,許半夏從東北帶回來的技術骨幹將在接軌國際先進經驗後為他們的事業注入新動力。

由愛奇藝打造的《風吹半夏》正在熱播。這部電視劇切入了時下少有的敘事方向,由女性成長的視角講述一代民營企業家的創業史,由鋼鐵產業的變遷剖開上世紀九十年代至世紀之交的風雲變幻。如今故事進入最後三分之一的篇章,時代的風繼續吹,有人理想飛揚,有人慾望擴張。而相比前半程不斷升級“奔富”帶來的爽感,觀眾心頭多了幾分笑看風雲起落的唏噓感喟。

既拍出了對熱血夢想照單全收、英雄不問出處的闖者年代,也對激盪變革中的陣痛投以深思;既為年長者提供一次時代群像的青春回望,也讓年輕的觀眾從撲面的勃勃生機裡汲取拼搏奮鬥的能量——這興許是該劇能兼收站內熱度破萬、全網正片播放市佔率第一、浙江江蘇雙衛視回看規模第一、豆瓣8。4分好口碑的重要緣由。

明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5週年。《風吹半夏》此刻喚起觀眾追問的,是在一個浪奔浪流的年代,什麼才最珍貴。

見精神:

提取“拼”和“闖”,與當下觀眾建立情感連結

《風吹半夏》改編自阿耐小說《不得往生》。小說裡的主人公許半夏有著“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不服輸韌勁。她的名字藏著不被祝福甚至被憎恨的往事:母親生她時難產而亡,父親給她取名“半夏”,意指“生半夏,毒”。不受命運待見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鍛造了她堅韌又敢闖的秉性,終於當時代風信到來,許半夏在男性佔絕對主導的鋼鐵行業,與兩位生死之交狼奔豕突地衝出了一條路。跟隨她的視角,上世紀90年代中國鋼鐵產業中的國企、民企、外企、混合制企業等各色群體的生存百態、企業主形象,也漸次登場。

從文字到影像,主創們在改編時達成了高度一致。愛奇藝高階副總裁、該劇總製片人戴瑩認為,小說可貴之處在於“這群中小企業家是怎麼去擁抱機遇、迎接變化,他們的痛苦掙扎和奮發向上,都講述得特別透徹”。在她看來,現實題材劇要想出精品,必須具備深厚的價值核心,《風吹半夏》恰恰具備這個特質,“它所體現的‘拼’和‘闖’的精神核心不會隨時代變遷而磨滅,能真正引發當下觀眾共情”。創作過程中,導演傅東育也力求將那個年代具有的精神力量傳導到個性化的角色身上。“那群在改革開放浪潮下的創業商人,他們果敢有勁,甚至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創業狀態。他們渴望奇蹟、也創造神話。”

於是,呈現在觀眾面前的許半夏有著敢冒險、也敢為冒險承擔責任的品質,這使得她能在常人看來匪夷所思的選擇中抓住機會。從老大哥堆裡分一杯羹,一己之力打通黑海的廢鋼渠道,從收廢品起家到決心開鋼廠、做產業上游,樁樁件件,都非常人敢想敢做。她和童驍騎、陳宇宙組成的創業“鋼三角”更有著能吃苦能扛事的強大意志,這令他們的冒險精神不至於變成莽撞的匹夫之勇,能捱過冷眼與嘲笑從不言棄,能挺過大半年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煎熬終於等來鋼價回暖、變廢為寶,便是如此。而以伍建設、馮遇、裘畢正等人為代表的老一輩民營企業家,他們既是抓住機會、圓夢理想的探索者,也是時代鉅變的見證人。

這群普通人渴望奇蹟、創造神話的過程,既印證了時代變遷的規律,也憑熱氣騰騰的生命力、奮鬥感打開了當下時代的情感共振地帶。

見人性:

現實作筆、以情為本,雕刻出闖者群像

但若把這部劇僅僅當成一段完美女性的奮鬥史、發家史,顯然是看輕了。延續了小說的現實主義,又放大電視劇溫暖現實主義的風格,《風吹半夏》的創作者現實作筆、以情為本,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念下雕刻出一幅讓人邊鼓掌、邊思考的闖者群像。

現實作筆,劇中塑造的許半夏拋開了傳統觀念裡完美女性、零瑕疵的濾鏡。她有善良與利己的雙面性,有重情重義和果敢決絕的兩種極端情緒。她是有著強大生命力烈火烹油的人,也是有著自身計算的精明商人。她對拼搏長驅直入,爭份額、跑渠道、建鋼廠,從來都是說幹就幹、大膽踏浪;她對慾望坦蕩,留下赤裸裸的名臺詞“錢都起床了,你還沒起”。

現實作筆,劇情演繹商場博弈,刀背藏身,並不迴避競爭殘酷、人性的弱點。一場場飯局,將伍建設、裘畢正、郭啟東、馮遇這群中小企業主的性格形象雕琢得淋漓盡致。面對鋼鐵產業風起雲湧,他們有團結一致的商會義氣,有敢於破釜沉舟的創業勇氣,可權衡利弊的暗戰始終湧動。隨著時間推移,產業結構會鉅變,行業秩序更趨規則,而每個人在敢闖敢拼的共性之下,各自的人性底牌,早已為他們的結局寫下標註。

可貴的是,《風吹半夏》在留存了令人咂摸的商戰江湖同時,以情為本,讓觀眾在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的商戰裡感受到了情義震撼。

最讓人動容的莫過於“鋼三角”組合。三個弱者、社會邊緣人結緣於微時,從小小廢品站開始了一生的羈絆。他們聯手搞事業,不問過往、不計得失、不離不棄。童驍騎入獄那五年,許半夏和陳宇宙扛起他應盡卻不能盡的孝道;當鋼價跌到谷底、許半夏眼看一敗塗地之際,是童驍騎晝夜奔襲、賣命載貨,是陳宇宙一邊抵押房產、一邊與債主周旋,他們共同為她築起盾牌;更不消說,陳宇宙的生命進入倒計時後,許半夏搏上一切也要爭一爭省二鋼的經營權,極大原因是為了小陳圓夢。從“苟富貴,互相旺”的祈願,到可以彼此交付後背的患難與共,“鋼三角”的A面是江湖兒女的傳奇,B麵點點滴滴沉澱著中國人骨子裡的情義無價。

“鋼三角”肝膽相照的友情之外,許半夏與父親不計前嫌的親情,童驍騎和高辛夷不摻雜質的愛情,乃至周茜陪伴陳宇宙人生最後階段時生而為人的惻隱之心,等等人性中的暖色,都在觀眾心底留痕。因為有情有義,許半夏他們的崛起,沒有被粗暴劃歸成飛黃騰達的發財夢,而是一條在鋼鐵行業裡“堅剛不可奪其志”的乘風破浪之路,一條可以傳遞出信念與力量感的成長弧線。

見時代:

在激盪的川流上,時代之風會托起有志者海闊天空

某種角度看,時代是劇中從未缺席的主角。導演反覆借冷的鋼、沸的水,還有凝結著大眾記憶的流行金曲,將取景框對準上世紀九十年代到世紀之交那段既近且遠的歲月。

1996年,許半夏獨自從黑海帶回萬噸級廢鋼。所謂“廢”,只是坦克、大炮沒了用武之地,成列的報廢武器乘著破冰船航行,撞開許半夏他們的事業前程,重塑的也是前蘇聯解體後國際世界的格局。1998年,許半夏去東北買裝置。曾經噴著高溫灼熱的廠房,此刻被雪花覆蓋。廠子關了,人走了,機器仍在冰天雪地裡。時代車輪之下,個體緬懷發出微小的聲音。許半夏把裝置買走,如同帶走老鋼鐵人的青春,這也是為什麼,那一大批人心甘情願跟著素昧平生者遷居南方。世紀之交,伍建設的鋼鐵廠弊端頻現,裝置和技術老化,產能上不去,汙染減不了,危機已在眼前。而另一邊,出於救贖,出於預判,許半夏他們的宇宙鋼鐵廠帶著更文明、更規則的生長,才可能走進新世紀。

劇中,每一次龐大的鋼鐵王國出現,都會讓觀眾感知時代的風向。外面的世界有動盪,國企改革、壓縮過剩生產力、節能減排、房地產市場新興等,則是國內的流動、風的流動。而這風,便是改革開放的風。

如果說復古又貼切的服飾妝容、經典老歌,營造了一個準確且能滿足想象的90年代瑰夢,那麼紮紮實實的鋼鐵行業變遷,把氛圍感兌現成了現實主義。它自成語系,會在臺詞之外言說:改革開放的每一步都滲透了中國人的奮鬥、苦難和幸福。所有的陣痛、無序或者野蠻生長將漸漸離場,激盪的川流上,時代之風會托起有志者的海闊天空。

作者:王彥

編輯:周敏嫻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