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元代非頂流詩人唐珙,在洞庭湖寫下一首詩,詩意唯美堪稱絕唱,一度被...

有沒有那麼一首詩,讓你在第一眼看到時就被驚豔到?或許每個人心中都有那麼一首從詩歌的長河中擷取的驚豔了時光長河的小詩,而這樣的一首詩也是每個人都願意與他人分享的。

這裡呢,小話詩詞也分享一首小詩,唯美動人、如詩如畫是小話看到這首詩的初印象。這首詩就是《題龍陽縣青草湖》,原詩如下:

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

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這首詩的作者是唐珙,詩題是《題龍陽縣青草湖》。龍陽縣,即今湖南漢壽。這裡有一個問題有必要解釋一下,明明詩題中寫的是青草湖,而詩中寫的卻是洞庭湖,其實青草湖即今洞庭湖的東南部,因湖的南面有青草山而得名。

也就是說,青草湖和洞庭湖是水系相連的兩個湖泊,從流域來說,青草湖是洞庭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洞庭湖,是中國僅次於鄱陽湖的第二大淡水湖,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讚美洞庭湖的詩,詩中的“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裡一青螺”,成為讚美洞庭湖的千古名句。

其實關於《題龍陽縣青草湖》這首詩,曾有一個美麗的誤會,那就是詩歌的作者。由於史料文獻中對作者生平籍貫的介紹文字少之又少,加上這首詩含蓄蘊藉的風格,很多人會誤以為它是一首唐詩。

其實,這樣的誤會由來已久,在清朝初年,由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奉旨主持編修,並由學者彭定求、沈三曾等人共同參與收集、校勘的《全唐詩》中,就將這首詩收錄在卷七百七十二,而且詩題就是《題龍陽縣青草湖》,作者唐溫如,至於作者生平籍貫,只用一句“無世次爵裡可考”一筆帶過。

儘管《全唐詩》規模宏大,但在編輯過程中還是有失誤的地方。因為此書是以明代胡震亨編纂的《唐音統籤》和清代季振宜編纂的《唐詩》為基本框架,並採集殘碑、斷碣、稗史、雜書增補遺漏,誤收、漏收在所難免,將詩人作品張冠李戴、考據不精也成為此書被人詬病的地方。

由於全唐詩的傳播與影響力,很多人以為《全唐詩》中收錄的都是唐代詩人的詩歌,又因為作者唐溫如一向鮮為人知,經今人反覆介紹徵引,《題龍陽縣青草湖》也就被認定是一首唐代詩歌了。

由程千帆、沈祖棻選注的《古詩今選》《唐人七絕箋釋》也選錄此詩;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唐詩鑑賞辭典》也將此詩收錄在列;陳志明在賞析文章中說“此篇是晚唐詩人唐溫如唯一的傳世之作”。

此外,中華書局出版的黃肅秋《唐人絕句選》、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孫公望《唐宋名詩索引》、張冠湘等《古詩文名句錄》等多種書籍、論文都採錄此詩是唐人之作予以採錄。

但這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或許是因為這首詩含蓄蘊藉、唯美動人,很有唐詩的意境,在人們眼中,它很像唐詩吧。

但也有人在浩如煙海的文獻史料中進行了按圖索驥的艱難考證,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認真的學者在元代的《大雅集》裡找到了線索。

《大雅集》是元代賴良編纂的元詩選集,所選皆是元末江南吳越一帶的民間詩人傳之不廣的作品,共三百首,而且《大雅集》所收錄的詩歌大部分都是清代顧嗣立編纂的《元詩選》未曾收錄的。

從這方面來說,《大雅集》真是一部滄海拾珠的著作,能讓我們一窺元末吳越一帶民間詩人的詩歌風貌。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唐溫如的這首《題龍陽縣青草湖》也赫然在列。《大雅集》裡將唐溫如的這首詩命名為《過洞庭》,作者名為唐珙,對作者的介紹也很簡單,只有寥寥幾字:“珙字溫如,會稽人。”

又根據清代四庫館臣對賴良和《大雅集》的介紹可知,賴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大雅集》中收錄的詩歌都是元末詩人的作品,皆為編者同時代人,又有鄉里之誼。根據四庫館臣介紹,賴良在編修時本著“其去取亦頗精審”的原則,他對作者的生活時代有著精確的考據。

至此,這一困擾了人們很多年的問題逐漸明朗:《題龍陽縣青草湖》並不是唐詩,而是一首元代的詩歌,《題龍陽縣青草湖》一詩,原題作《過洞庭》,作者唐珙,字溫如,元末明初詩人,浙江會稽(今紹興)人,這首詩也是唐珙唯一的傳世之作。

鑑賞詩歌本就是一個知人論詩的過程。好了,說完了這首詩的創作時間和作者後,讓我們走進詩歌本身,一起去領略詩歌綻放的美麗。

開篇兩句大意是說:秋風勁吹,洞庭湖水似乎都衰老了許多;一夜愁思,湘君也多了白髮。詩人著眼於眼前的美景,以虛幻的神話,傳遞出真實的感情。

颯颯秋風掠過洞庭湖湖面,洞庭湖水泛起層層波瀾,遠遠望去,浩渺遼闊的洞庭湖越發的廣闊了。那景象,與春日中輕漾寧靜的碧水比較,給人一種深沉的消逝感。

當詩人乘船經過洞庭湖時,看到這樣的壯美景象後,感慨不已,這景象甚至讓他聯想到了許多與洞庭湖有關的美好神話傳說:傳說湘君聞帝舜死於蒼梧之野,追隨不及,啼竹成斑。

而此時蕭瑟之秋景,竟使美麗的湘君一夜間愁成滿頭銀髮。這種新奇的構想,更使人可以想象到洞庭秋色是怎樣的觸目驚心。

自然界的草木零落,詩人的羈旅情思,人與景、景與情雙雙交織在一起,由此,詩人的遲暮之感與衰頹之意早已躍然紙上,盡在不言中了。

入夜時分,風漸漸平息,洞庭湖也恢復了平靜。詩人客旅湖上,夜宿船中,當他抬頭望向天空時,只見月光皎潔、星光滿天。詩人置身於美好的夜色中,夜空中無數顆閃爍的星星好像在邀請詩人遨遊夜空。

由於詩人白天喝了一些酒的緣故,此時他醺醺然帶著酒意進入了夢鄉。在夢中,他眼前的湖水和天空似乎融為一體,都分不清是天空還是湖面了。

詩人彷彿來到了一個神話般的仙境世界裡,他覺得自己不是在洞庭湖中停泊,而是在銀河之上蕩著小船,他看到船的周圍是一片星光燦爛的世界。這其實是詩人在洞庭湖上的夢境。

夢醒時分,詩人有感於這如夢如幻的洞庭湖美景,於是寫下了這首詩。詩人一定是獨自一人走了很遠的路吧。這如夢如幻的洞庭湖的夜晚,夜空,或許就是詩人心中的星辰大海吧。

為什麼“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這兩句很美呢?首先就是前兩句與後兩句銜接得天衣無縫,從而將美妙的詩境展現出來。

在前兩句中,湖水本就是大自然中亙古常在的事物,是沒有“老”或者“不老”這一說法的,洞庭湖裡的湘君與洞庭湖是不相干的兩種事物,可詩人把這些不協調的東西組合在一起,用擬人的修辭手法表現了西風吹過洞庭湖時特有的動態美。

動態美展現以後,詩人筆鋒一轉,又寫洞庭的靜態美,兩種看似互不相干的場景的組合,表現了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獨到感受,讓詩意勃發出妙趣。

在前兩句詩行中,詩人用正常平衡的文筆敘事、抒情、繪景,釀造寫景的詩境,然後在後兩句中將美麗的錯覺與詩境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從而營造出了唯美動人的詩境,並給人帶來美輪美奐的視覺享受和無與倫比的想象。

其次是詩中的夢境與現實高度契合,船在天上與天在水中渾然一體,顯得真實可信。而且詩人對夢的描摹很成功,因為夢本身是無形的,是抽象的,但詩人卻說清夢滿船,夢無重量,卻用“壓”字來表現,把遙不可及的幻覺寫得觸手可及,逼真動人,美妙絕倫。

從夢境的夢醒,不難覺察出詩人對於擺脫塵世喧囂後的愉悅感,記夢而兼及感情,則又有暗中傳神之妙。古代寫夢的詩不少,但像這首詩這樣清新奇麗而又含蓄豐富的詩句,卻並不多見。

詩人唐珙對夢境的描摹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這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李清照寫愁的名句“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兩者同樣是寫抽象的事物,但唐珙的意境明顯要比李清照高出不少。

總之,這首詩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筆調輕靈,寫景記夢,虛實相間;尤其是後兩句構思新穎獨特,詩境縹緲奇幻,是其他詩歌作品中很難尋找到的一種直抵心靈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