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封面評論 | 借世界盃炒作卡牌,投機套利無不以泡沫收場

□蔣璟璟

世界盃期間,如同拆盲盒一樣的球星卡火了。有的一盒666元,有的一盒2700元,裡面是6組明星卡片,拆開了有沒有心儀的足球明星、能不能回本,誰也不知道,一切全憑運氣。儘管如此,還是有一場球星卡直播就賣出20萬元。而在二手交易平臺上,甚至有一張球星卡賣出了777萬元乃至999萬元價格的記錄。業內人士提醒,天價球星卡的背後,炒作因素較為明顯。(中新社)

中國球迷圈子裡,以往並沒有關於“球星卡”的收藏文化。而在國外,與之相關的製售、交易產業鏈,則要發達得多。但,從最近的現實反饋看,不少國內的消費者,以極快的速度理解、接納、玩轉了“球星卡”,並有越玩越大、越玩越嗨之勢。在足球狂熱氛圍的烘托下,在“創富”神話的激勵下,越來越多人躍躍欲試、急急入場“買卡”。

機緣巧合的是,近年來的盲盒熱、卡牌熱,在相當程度上完成了一輪“消費者教育”,這在客觀上成全了“球星卡”最近在國內場景內的流行。從開盲盒,到“拆球星卡”,模式幾乎一模一樣,認知轉換、行為轉化,堪稱毫無門檻。事實上,確乎有不少原本的盲盒炒家,如今湧入到了“球星卡”的一二級市場中來。其整個的操盤手法,如出一轍。“投機像山嶽一樣古老,人性亙古不變!”唯一在變的,只不過是投機的標的而已。

既然是投機炒作,那麼本質無非是擊鼓傳花的博傻遊戲。就如同炒蘭花、炒手辦、炒鞋、炒玩具熊一樣,炒“球星卡”必然也有泡沫破滅的一天。相較於所有投機標的共性的風險,“球星卡”還有著自身巨大的特殊性風險。首先,國內“球星卡”交易盤很小,出貨難、變現難,遠超想象;再者,“球星卡”的價值深度捆綁於球星本身,而常識是“人往往是最靠不住”的。球星醜聞塌房、狀態滑坡時有發生,這極大放大了“球星卡”的價格波動。

需要釐清的是,有關“球星卡”的很多天價成交記錄,很多都是左手倒右手,屬於是炒家的自編自導自演,而非一個正常市場充分博弈、有效定價的結果。個例,從來不足以代表整體的一般性行情。而遺憾的是,很多人被“炒卡暴富”的傳說撩撥得興奮莫名、喪失理智,稀裡糊塗地就跟風投身其中,到頭來被人收割而不自知。

如果以投機套利發財的初衷去購買球星卡,那麼大機率是會失望而歸的。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