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成都體育產業“十四五”規劃:力爭2025年總規模達1500億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李果 成都報道

12月27日上午,成都市體育局、成都市經信局召開會議,就近期出臺的《成都市“十四五”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發展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展望》(簡稱《發展規劃》),《成都市支援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關於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等檔案進行解讀。

當前,成都市體育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以正在進行的2022賽季的中超聯賽為例,首次開放後的成都鳳凰山專業足球場迎來了超3萬名觀眾,為主隊加油助威。此外,在成都大力推進公園城市示範區建設的背景下,以戶外運動、體育旅遊為代表的健身休閒產業,在成都亦有巨大增量市場空間待發掘和培育。

在會議現場,成都市體育局副局長陳志表示,“十三五”時期,成都體育產業年均複合增長率15。47%,2021年體育產業總規模突破925億元,2022年成都市的體育產業總規模有望首次突破1000億,成為當地又一個千億級產業叢集。

成都將建設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

根據《發展規劃》,成都市對未來的體育產業提出了新目標:

到2025年,成都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1500億元,體育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2%,成為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

到2035年,成都市體育產業總規模超過5000億元,產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超過4%。

此外,《發展規劃》還明確了三個重點發展方向,包括現代體育服務業、高階體育製造業、跨領域融合發展。其中,在產業融合發展方面,成都提出,透過世乒賽、大運會、湯尤杯、世運會等重大賽事將吸引全球聚焦成都,為成都持續帶來全球流量,計劃透過實施“體育+”工程,推進體衛、體旅、體綠融合,促進體育與文化、科技、養老、會展、傳媒、金融等產業互融互通、相互賦能發展。

《發展規劃》還提出重點培育打造七大工程,

包括競賽表演業提質工程、電競文化之都賦能工程、冰雪運動消費場景打造工程等。

《成都市支援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二十條政策》則提出了由7個方面、20條具體支援政策構成的“組合拳”,其中不乏以現金獎勵方式,對參與主體予以支援。

如在第6個方面“擴大體育新消費供給”中,成都提出支援申辦舉辦品牌賽事:鼓勵社會力量引進或自主舉辦品牌賽事,對落戶成都的國際知名體育賽事,每次給予最高800萬元的辦賽補助;對成都自主培育、市場價值大、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賽事,每次給予最高500萬元的辦賽補助;

在成都舉辦全國知名體育賽事,每次給予最高300萬元的辦賽補助。

同時,支援體育類城市首店發展、支援電競遊戲市場拓展、支援展會賦能體育產業發展,對滿足條件的企業和展會,均給予一定獎勵和補貼。

探索發放體育消費券

成都市經信局總工程師代蘭表示,《關於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旨在透過賽事賦能體育產業高質量發展,以體育產業建圈強鏈為主線,賦能成都體育產業融合、智慧、品牌化發展,積極推進體育產業集中集聚、融合滲透、建圈強鏈發展,成為城市經濟增長新的強勁動能,努力推動體育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

根據計劃,到2025年,成都市體育消費總規模突破800億元,培育3家以上本土體育上市企業,成功建立國家體育消費示範城市,建成10個以上國家級體育產業示範基地,2個以上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打造一批四星級及以上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全國體育產業發展高地。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成都市還將探索發放“體育消費券”。代蘭表示,未來成都將培育智慧化、數字化場景方案提供商,完善“體淘薈”功能,建立成都智慧體育服務平臺。推進體育設施綠色化,落地國際國內新能源汽摩運動賽事,建立新能源賽車研發中心,推進體育製造綠色化轉型。

組織開展各類體育促消費活動,探索發放體育消費券。

鼓勵申報國家級體育相關授牌,實施以運動休閒類賽事為主體的“一區(市、縣)一品牌”計劃,支援重大賽事推廣企業品牌。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