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沙僧得到金身羅漢之位,為何一聲不吭?你看如來給了他啥好處

四大名著在中國文壇的地位過於高超,以至於還談到《西遊記》的時候,他的光輝往往會被遮擋一部分。

以至於在談到《西遊記》的時候,很多人往往會想到故事本身,而是其本身的思想內涵。

卻不知西遊記本身極具禪家智慧,師徒五人之間的機鋒常常給人以醍醐灌頂之感慨。

如唐僧某次詢問孫悟空:“我們何時能達到西天我佛如來處?”

孫悟空答道:“路就在腳下!”

佛家之智慧呼之欲出,類似的例子數不勝數。當然,師徒之間,有一人,沉默不言,扛著扁擔走在最後,似乎沒有什麼存在感,但卻又不是取經隊伍裡必不可少的一環。

01天庭的環境

這個人就是沙僧,沙僧原來的天庭的捲簾大將,因失手打了玉帝的琉璃盞而被趕下天庭。由原來的天庭神仙,直接墜入到了妖魔鬼怪一道。

在流沙河,那個羽毛漂不起的地方,唐僧不是第一個取經人,在他之前,曾來過數名取經人,沙僧從來沒有放過他們,將他們的血肉全部吞噬乾淨,留下他們的頭骨。

將頭骨穿成一條戴在唸珠戴在脖頸,看起來甚是恐怖,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如來早早地將孫悟空和豬八戒安排到唐僧的身邊。

流沙河畔,沙僧現身,手持日月鏟,擋住了唐僧等人的前路。若不是豬八戒曾任天蓬元帥,擅長在水下作戰,他們根本就無法跨過這道障礙。

流沙河畢竟是沙和尚的老巢,他躲在河底不出,任是七十二變也沒有方法,直到觀音菩薩身旁的仙童出現,大喝幾聲:“沙悟淨!”

沙僧才乖乖地走出來,對著唐僧實行了拜師之禮。頸上的頭骨瞬間化佛珠,頭頂的紅髮也逐漸變為黑色。

沙僧再次轉變了身份,從一個吃人的惡魔,踏上了為我佛效力的行者。曾經的罪行卻不會隨著這次的皈依而被消除,將會伴隨終身而時時折磨著這位沉默寡言的人物。

天庭是人間的折射,經此變異,沙悟淨變得和之前有些不同。與兩位師兄的罪過相比,他的錯誤其實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二師兄身在天庭,動了色心,調戲貌美如花的嫦娥,玉帝,王母連女兒婚戀尚且不會忍,天條使然,怎麼可能放過一個天蓬元帥?

天蓬被放逐人間,沙悟淨,也就是捲簾大將,地位不如天蓬,卻因為失手打了一個杯子,遭遇了和其一樣的懲罰,如此二者之間的比較就不得不令人深思。

吳承恩先生生於明朝晚期,當時吏治如何,讀過明史的人都能夠了然一二。孫悟空的出現,為天庭提供了另外一條思路,他純真,可愛,大膽,擁有一顆赤子之心。

別有用心的天庭仙人們,各懷心思,誰也不去戳破,任由一個猴子去看守蟠桃園。這就好比讓一個盜賊去守衛珠寶,結果如何不言而喻。

遺憾的孫悟空的抗爭最後也以失敗而告終,眾神紛紛退後不知情的一面,指責這位不知敬畏的猴子。

02沙僧為何封金身羅漢無怨言

事情講到此處,天庭的真實面貌已然露出一二,接下來沙悟淨的選擇就成了自然而然的舉動。師徒五人。

包括一路上幾乎不發言的小白龍,在最後論功行賞時的反應,才能做出合理的解釋。

小白龍被封為了八部天龍,從一個龍宮的天子,一躍而具備了佛家真身,小白龍什麼都沒有說,他此行最大的目的就是化解曾經犯下的罪行,迴歸正常的生活。

孫悟空因功德最大而被封為鬥戰勝佛,唐僧的封號是旃檀敬德佛,豬八戒是淨壇使者,沙悟淨是金身羅漢。

接下來就是討價還價的時刻,生性熱愛自由的孫悟空,提出瞭解除緊箍咒的要求。要求提出,緊箍咒隨機消除,緊接著就是豬八戒,對“使者”的稱號不滿意,他埋怨如來不公,為何師傅和師兄是佛,而自己卻僅僅是一個使者。

到了沙僧,他卻沉默不語,唯有感激,難道他不覺得不公嗎?

下面這件小事會給出一定的啟發:

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後,師徒五人來到西方如來處,如來安排阿難迦葉帶領他們前往藏經閣領取經書,在此處,如來展現出超乎尋常的智慧。

阿難迦葉並沒有直接取出經書,而是進行了刁難,他告訴為首的唐玄奘:“經不可輕傳!”玄奘意在修行,求取真經,對於世間的人情往來缺少修煉。

徒弟們明白了,但是他們一路風霜,根本沒有攜帶什麼貴重的物件。總不能衝動一時,將十萬八千里的艱難困苦全部葬送吧!

他們想到了包裹裡的紫金缽盂,這是唐王李世民的饋贈,阿難迦葉生於天竺,向來喜愛東土物件,笑嘻嘻地手下禮品,開始搬送經書。

此外,西方又成了另外一種折射。性格木訥,不善言辭,又不甚通人情世故的沙僧,沒有大師兄的本領、擔當和闖勁,也沒有二師兄廣闊的人脈,他倍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封號。

況且,金身羅漢可不是人人都能獲得,首先,羅漢本身具有金剛不壞的身軀,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煉了九九八十一難才意外修煉而出。

沙僧輕輕鬆鬆得到這樣一個技能,豈敢討價還價,他太害怕啦!失手摔壞琉璃盞的前事還在,他再也不敢觸犯上位者的逆鱗。

大師兄本來是伸張正義的使者,也沒有挺身而出,替他美言兩句,為何?當初他三番五次遭遇師傅的驅逐,沙僧本有機會美言幾句。

可是原來的事情在中落下了陰影,他既想順應本應替大師兄說話,又害怕因此自己遭遇驅逐,失去了戴罪立功的機會。

活在擰巴情緒中的沙僧,就這樣捱到了終點,他不敢再有任何的奢望,因此,在如來道出最後的封號時,他心悅誠服地雙手合十,表示完全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