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古代的皇帝死了,後宮的妃子怎麼處置?八種結局,有人歡喜有人哭

都說皇帝后宮佳麗三千,老皇帝駕鶴西遊,身後龐大的紅粉軍團該怎麼辦呢?我總結了一下,她們大概有八種結局。當然,面對即將到來的結局,她們的心情天差地別,有人偷著樂,有人仰天哭。

首先要澄清的一點是,所謂“三千佳麗”只能當作一個形容詞,不能當作實數。因為古代的妃嬪制度很嚴格,皇帝也沒辦法隨心所欲。

最早的妃嬪制度出自於《周禮》,它規定,除了嫡妻外,天子可以擁有120個庶妻,她們分別是: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算上嫡妻共計121人。

當年太后王政君為兒子漢成帝的後宮事操碎了心,為了抱孫子,她不得不縱容漢成帝花心,為了健康,她又不得不管束兒子。

後來有個叫杜欽的大臣提了個建議:皇帝很努力,卻不結果,原因就是違背了《周禮》。咱應該謹遵天道,一次性給皇帝補足120個妃嬪,以後如果有預設也不能再娶了。

當然,他的這個建議缺乏操作性,皇帝審美疲勞了咋辦?美女們人老珠黃了咋辦?因此不了了之。

最滑稽的是王莽,這是一個對《周禮》信奉到固執的人,王皇后去世後,他藉著迎娶史皇后,真的一次性娶了120個庶妻。當然王莽不是為了炫耀,而是為了尊《周禮》。

可見,古代妃嬪制度的影響力很大的,已經上升到國家意識形態,絕不是皇帝想改變就能改變的。

你可能索然無味:才120個?事實上,這個數字已經相當龐大了,根據確切的史料記載,歷史上只有一位皇帝的嬪妃數量超過這個“法定紅線”——宋徽宗。

根據《宋史》,以及民間史料的彙總,宋徽宗有名號的妃嬪為143人,另有29人沒有名號,合計172人。

好事者統計,“亞軍”是嘉靖皇帝,有79位妃嬪;“季軍”是康熙皇帝,66位;“殿軍”是乾隆皇帝,41位。那位風流天子唐玄宗李隆基“屈居”第五,才38位。

既然如此,“佳麗三千”的說法哪裡來的?難道是後人意Y?

也不全是,因為以上120個庶妻是有名分的,沒名分的“小三”數量不限,理論上宮中的女官、宮女都是皇帝的女人,如果皇帝夠強悍的話,“小三”可以擴充到“小三千”。

古代女官、宮女的數量非常龐大,少則兩三千,多則一兩萬,唐玄宗時期高達4萬人。有這些“編外”佳麗們的灌水,“三千”這個數字都是毛毛雨。

這些“編外”佳麗雖然沒有名分,但只要皇帝碰過她們,就一定有記載。算上她們,皇帝的女人們遠不止法定的120人,那麼,皇帝駕崩了,她們該如何處置呢?

第一種:遣散出宮

這種情況最常見,每當新皇登基都要大批遣送宮女、妃嬪出宮,沒有名分的女人基本上都在其中,即便有名分的,很多也會被遣送。

當然,出宮前她們會得到一筆補償,但這二者之間的待遇肯定不一樣,與普通宮女之間的差別更是巨大。

據史料記載,漢成帝駕崩後,他的舅舅們就收留過不少宮人。

後周開國皇帝郭威的嫡妻柴氏,原本就是唐莊宗李存勖的嬪妃。李存勖駕崩後,柴氏被遣送出宮,在回鄉的途中偶遇郭威,成就了一段佳話。

隨著貞潔觀念的逐步形成,妃嬪出宮幾乎成了奢望,尤其是明清,只要是皇帝的女人,那就等著命運的審判吧。

第二種:當守陵人

那些得到過皇帝臨幸的女人,尤其是沒有名分的女人,她們出宮的路被堵死後,大多會走上陪伴亡靈苦度餘生之路,皇帝的陵寢就是她們的歸宿。

守陵是一種帶有懲罰性質的出宮,陵寢不比皇宮,那裡的清冷陰森將陪伴她們剩餘的歲月,因此很多女人寧願選擇死,也不願意去守陵。

比如漢成帝的皇后趙飛燕,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以皇后身份被罰守陵的女人。但這個計劃沒能執行,趙飛燕一聽到自己被罰去守陵,當夜就自殺了。

而另一位嬪妃班婕妤,則自願告別王太后的庇護,主動去給那個曾經深愛過她的男人作伴。

第三種:出家為尼

南北朝以後佛教興盛,每一朝都有皇家寺院。原本它只是供皇室子弟燒香祈福的地方,但居然延伸出了另一種功能——收容先皇的女人。

這個例子最典型就是武則天。唐太宗李世民駕崩後,按照遺旨,凡是被他臨幸過,且沒有生育的妃嬪一律進入感恩寺出家為尼,武則天就是其中一份子。

歷史上還曾經有一位因為出家而“因禍得福”的女人,此人就是宋哲宗的皇后孟氏。

孟氏兩度被廢,又兩度被複立,被廢期間,她就在瑤華宮出家為尼,法號“衝真”。因為不在皇宮,所以靖康之變爆發後,她躲過了金國人的擄掠。

後來金國人強行立張邦昌為大楚皇帝,但金國人剛剛撤軍,張邦昌就將孟氏迎入宮中立為太后,並垂簾聽政,以示還政趙宋。

後來在大臣們的努力下,孟氏擁立趙構為帝,並被尊為元佑太后。

第四種:殉葬

那些生前曾經受到過皇帝“恩寵”的女人,最害怕的就是殉葬制度。至於誰能“享受”到這份待遇,除了皇帝的遺言,完全看皇后的意願。

兩千多年前,孔子就曾經痛批殉葬制度的殘忍,他甚至認為,用“人傭”代替真人殉葬也不行,他還大罵發明人傭的人“斷子絕孫”。

這種制度到漢朝就基本絕跡了,但朱元璋卻開歷史的倒車,又以制度的形式確立了恢復了殉葬,直到他的玄孫明英宗再度下旨廢黜為止。

第五種:賜死

賜死先皇的女人不常見,大多是後來掌權的人出於政治目的,或者個人私怨而採取的報復行動。

比如漢高祖劉邦的寵妾戚夫人,就被呂雉殘害致死。漢桓帝死後,皇后竇妙在靈前處死了漢桓帝的心頭肉田聖。如果不是宦官們勸阻,竇妙差點大開殺戒,將那十幾個貴人全都殺了。

第六種:宮中養老

這種方式最人性化,一般針對有名號的妃嬪,以及部分無名號但被寵幸過的女人。

皇宮很大,不缺這些女人們的生活場所,比如掖庭,就是她們的養老場所。明清時期的皇宮相對較小,宮外的離宮別所也可供她們的起居。

但這些女人們的待遇差別很大,有些等級高的妃嬪自然衣食無憂,還會有人伺候,有太后、皇帝、皇妃們的賞賜和照應。

但那些等級低的女人可就慘了,很多隻能靠耕種、紡織,或者孃家人補貼用度。

第七種:隨皇子養老

皇宮中的女人們之所以鬥成烏雞眼,真正想奪嫡的其實寥寥無幾,也不會指望皇帝會對她們“海枯石爛”,目的就一個——生個兒子。

只要嬪妃們生了兒子,地位立刻竄升,就不用擔心後半生無處著落了,因為兒子就是她們的歸宿。

老皇帝在世她們是妃嬪,老皇帝駕崩,她們立刻就成了王太后,搬到王府裡當主人,從此揚眉吐氣。

第八種:被收編

雖然禮法不容,雖然老皇帝氣得踹碎了棺材板,但他留下的那些紅粉軍團中,還是會出現被繼任皇帝偷摸收編的女人。

比如隋文帝的嬪妃宣華夫人陳氏和容華夫人蔡氏,據說隋煬帝吃相很難看,老爸還沒涼透,他就跟宣華夫人進洞房了。

名氣最大的當屬武則天,不過李治還算是要臉的人,拖了兩年才給她辦理了新戶口。

這種事在宋朝以前出現得比較多,尤其是春秋戰國時期,幾乎是常規操作,甚至到了不避諱的程度。比如那位搶了兒媳的衛宣公,他的嫡妻就是老爸的嬪妃夷姜,這夥計奇葩不?

兩宋之後,這種見不得人的事越來越少,幾乎絕跡了。

寫完了,突然覺得這篇文章寫得有點無聊,自己的養老還不知道怎麼辦呢,關心起皇帝的女人來了,吃飽撐的!誰提的這個問題,站出來告訴大家,你是怎麼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