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歷史上的包公不僅沒有尚方寶劍,連這三把鍘刀都沒有,還有一把刀斧

在藝術的舞臺上,包公用這三把鍘刀除惡揚善,斬盡了人間的妖魔鬼怪,由此還有《鍘包勉》、《鍘美案》、《鍘國舅》、《鍘郭槐》等經典戲劇。不過,這僅僅是民間為了美化包公的形象,製造情節所虛構的。歷史上的包公不但沒有尚方寶劍,連這三把鍘刀都沒有。

即使是最為類似的腰斬之刑,所用的刑具也並非鍘刀,而是刀斧。在《周禮秋官》明確記載:“斬以斧鉞,若今要斬也。”李斯成為了被這種刑罰處死的最著名也是最高階的官員。其實,在歷史上腰斬的人並不多,後世流傳的方孝孺,在《明史》中明確指出是車裂的。(成祖怒,命磔諸市)

即使是清代河南學政俞鴻圖是最後一個被腰斬的,因為太過悽慘,雍正下令廢除這種酷刑的說法,也是不確切的。《清史稿》和《清史編年》言之鑿鑿說俞鴻圖是“斬立決”,而雍正詔書中從未提及廢除腰斬之刑。

直到清朝人石玉昆所著的《三俠五義》中,才第一次出現了三口鍘刀。那是在包公擔任龍圖閣大學士兼任開封府事務,被宋仁宗派去陳州稽查放賑。臨行之時,包公說自己無權,希望能得到信物,宋仁宗便賜予了他三份御札。

包拯回府後,將這三份御札交給師爺公孫策。公孫策靈機一動,將“札”理解為“鍘”,因此設計了三把鍘刀的圖樣。不僅包公滿意,連宋仁宗也大加讚賞,命人按照圖樣製作,並賜給了包公,有先斬後奏之權。

從此之後,包青天的三把鍘刀,就伴隨包公的故事名揚天下,成為鎮壓妖邪的聖物。學者研究,《三俠五義》中三把鍘刀的形象,很可能是因為作者受到了傳說中上古時代龍牙、虎翼、犬神“三大邪刀”的啟發,從而產生的靈感,讓鍘刀的故事更富有藝術性和感染力。

其實,不光包公的鍘刀是虛構的,包公斷案的故事大部分也是虛構的,就連包公是不是那麼直言敢諫,在史學界都存在爭議。包公最大的美德就是他的清廉,是當之無愧的清官、好官,這讓老百姓對他永遠銘記,成為了青天大老爺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