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泰州人為何每到清明節都有吃青團的習慣?這個習俗背後有什麼寓意?

每逢清明節,泰州人都有吃青團的習慣。現在青團更是玩出了多種花樣,從原本的紅豆口味,發展出抹茶、榴蓮、藍莓等多種花樣,價格自然也跟著水漲船高,市區某網紅甜點,小小一盒六隻就賣到了88元。

但大家知道為何清明要吃青團嗎?

這個習俗其實和寒食節有關,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與清明春祭相對應的還有重陽秋祭,春秋二祭,古已有之。據宋《夢粱錄》記載:每到清明節,“官員士庶俱出郊省墓,以盡思時之敬。”

因為清明節和寒食節相近,隨著時代的變遷,宋元以後,清明節就漸漸融合了寒食節。宋朝呂原明《歲時雜記》說:“清明前二日為寒食節,前後各三日,凡假七日。而民間以一百四日禁火,謂之私寒食,又謂之大寒食。北人皆以此日掃祭先塋,經月不絕,俗有寒食一月節之諺。”

由於寒食節有禁火、冷食的習俗,清明節也移植了吃冷食的傳統,比如北方一些地區,就有吃雞蛋、冷餑餑、冷高粱米飯的習俗。山東泰安,至今還保留了吃冷煎餅卷生苦菜的傳統。

南方地區,則有吃青團的風俗。不同的地方,關於青團的叫法還不一樣,比如清明果、清明粿,還有些地方稱之為清明餅、清明粑、艾葉粑粑、艾葉餈粑、艾草糕,甚至菠菠粿、暖菇包……

上海還有個舊俗,就是用柳條將祭祀用過的蒸糕餅團貫穿起來,晾乾後存放著,到立夏那天,將之油煎,給小孩吃,據說吃了以後不得疰夏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