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深度好文】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到底是什麼鬼?

不久前,我曾讀到一篇由自媒體某大V寫的文章,這篇文章談的是《金剛經》最後著名的四句偈,該文先談什麼叫有為法,然後再談什麼叫夢幻泡影露電,把這六個字一個字一個字拆開來講,夢如夢境,幻如幻覺,泡如水泡,影如影子或倒影,露如朝霞,電如閃電,以此種種說明事物虛幻無常非實,分析得也頗為透徹,閱讀量竟然超6位數之巨,評論量也超4位數之多,諸多點贊自然不在話下。但該文談的不過外物現象。

《大乘起信論》認為“心生則種種法生,心滅則種種法滅”,其實一切都離不開自己的心。

因此,當我們要談論萬法的時候,不能離開心來談,否則就無從談起,如果離開心去談外事外物,則離於佛道,不解“如來真實義”。

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理解《金剛經》最後的四句偈呢?

一、虛幻由心

四句偈裡為什麼說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露電?其實乃是心的使然。就像水靜則無波,只能映出一個月來,反之則“千江有水千江月”,但水月非實;同樣道理,四句偈裡說的有為法如夢幻泡影露電,也是心之顯現,因為心不清淨故。

佛在《華嚴經》裡指出萬法的本源是“唯心所現,唯識所變”,換言之,萬法唯識,相由心生。心識之外,萬有現象皆非實在。

現象之所以虛幻,乃是人的心念快如瀑流,前念始去,後念已至,前後相續,剎那生滅,無有間斷。

不但如此,佛在《金剛經》裡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按照當年釋迦牟尼悟道成佛時的那一聲感嘆“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裡的說法,其實全是妄心,我們被這些妄心顯現的外相幻像所矇騙了。

講到底,四句偈表面講的現象,實際講的是心,是因為妄心生起了這些幻像,如夢幻泡影露電一般,“應作如是觀”,換作 我們平常的話來說就是“應該(可以)這樣看待”。

二、“緣起性空”是萬法虛幻的根源

六祖慧能說:“心是地 ,性是王。”萬法的顯現終究又是“性”的作用,只不過依心而顯罷了。

據《壇經》記載,六祖慧能是因為聽講《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的,他悟到了什麼?他“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後來他說“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也就是說萬法是“自性”裡生出來的。這裡的“性”,既不是我們平常說的性別裡的性,也不是性命裡的性,而是禪宗“明心見性”裡的“性”。

眾所周知,“緣起性空”是佛法很重要的一條根本思想。在我們談論“緣起性空”的時候,不是藉助諸如一塊麵包如何由麵粉、小麥、種子等條件的形成這些外物來理解;所謂“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那個能生萬法的“自性”空則萬法皆空,如此方能與佛法相應。

因為萬法“緣起性空”,“空無自性”,當中沒有主宰,所以說是虛幻的。包括我們平常看得見的實物、看不見的思想、甚至包括佛法本身,所有一切的一切,都遵循這個邏輯。

三、四句偈的目的是教我們放下執著

我注意到有些同修常常將這四句偈誤以為否定世間的一切,其實不然。綜上所述,四句偈裡的虛幻不離心性,而不是指事物現象的表面,甚至可以說與外事外物無關。

之所以造成一些誤解,是因為有些人不明白佛的說法乃是應化說法而已。

其實佛法始終是教我們放下執著,《金剛經》裡的這四句偈也不例外。甚至佛辛苦說法四十九年,到最後卻說自己連一個字的法都沒有說過,為什麼呢?那是因為佛法也是一種“相”,而萬有都是虛幻的,凡有所執著就會迷失“自性”。

佛在《金剛經》裡反覆以“佛說……即非……是名……”貫穿始終,無非就是告訴我們不要把這些虛幻之物當作真實,意思是教我們放下執著。

四、怎樣放下執著

《金剛經》裡說,菩薩是不著“相”的,因為菩薩懂得事物虛幻的道理。

在《楞嚴經》裡,有個七徵心的故事:在祗園精舍,阿難被佛陀問了七次“心”在什麼地方,但阿難的每次回答都被佛陀一一否定了。總之就是心難找。

禪宗史上也有個二祖慧可立雪斷臂的故事:達摩一句“覓心不可得,於汝安心竟”就把慧可的心安好了。

不過,我覺得本文既然講的是《金剛經》,最好從《金剛經》裡尋找答案最有說服力。相傳六祖慧能因為聽講《金剛經》裡的一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開悟,換句話說,什麼都不執著了,煩惱就沒有了,內心就清淨了。

所謂心病還得心藥醫,《楞嚴經》曰:“狂心頓歇,歇即菩提。”人唯有在靜中,才能徹底去除內心的浮躁,領略人生的真滋味。

《中邊分別論》裡有句話講得最徹底:“三界虛妄,心心所也。”只有內心無妄無求,才能得徹底清淨。

最後,請容許我引用宋僧釋紹曇的一首禪詩來跟大家作別: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莫將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

編撰: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