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化】東方紅編鐘:中國古代重要樂器,堂下之樂,以鍾為重

編鐘是我國古代重要樂器,“堂下之樂,以鍾為重”。每逢征戰、宴享、朝聘、祭祀,都要演奏編鐘。青銅編鐘藝術作為我國古代物質文化與精神文化相互結合的產物,是古人傑出智慧的結晶。

青銅編鐘(13件) 楊曉君 攝

1957年在河南信陽城陽城址春秋戰國墓中出土了我國第一套完整的青銅編鐘,共13枚,發音準確,音色優美。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時,悠揚悅耳的《東方紅》樂曲聲就是用此編鐘演奏的,該樂曲隨著衛星周遊世界、響徹太空。“東方紅一號”衛星的發射成功,使得浩瀚的太空中終於有了中國的聲音。

用這套編鐘來演奏《東方紅》,主要是因為這套編鐘是新中國成立後,考古工作者在楚墓中發掘出土的第一套春秋時期的編鐘。

1957年河南信陽長臺關出土這組編鐘共13件,從大到小依此排列,最大一件鐘的兩面鑄有銘文12字,記載在楚歷屈之月,晉國軍隊救戎於楚的事件。這組編鐘試音後發現音階準確、音質優美,每枚鍾都能發兩個樂音,兩音之間為大三度關係,符合現代聲學原理。

青銅編鐘(13件) 楊曉君 攝

周朝是依靠禮制來維護統治秩序的,禮樂用器編鐘的數量和種類的多少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從西周中期出現三個一組的編鐘以後,每組編鐘裡鐘的數量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增加。西周時期貴族的音樂,主要是配合禮儀演奏的,曲調講究嚴肅、平穩,伴奏的樂器以鍾、磬、鼓等打擊樂器為主,稱“金石之音”。《荀子·樂論篇》中談到各種樂器之音在禮樂中的作用:“鼓似天,鍾似地,罄似水,竽、笙、管等似日月星辰。”禮樂在春秋戰國時期稱為“雅樂”,是為在廟堂上以音樂製造出一種天、地、人渾然一體的莊重氣氛。

在禮樂制度的規範下,大量金石樂器被作為主要的隨葬品葬入諸侯、世卿等高階貴族墓葬中。春秋戰國時期,上層貴族中仍沿襲周王朝的一些樂制,因而貴族大墓經常陪葬有成組的編鐘、編罄。現有的考古資料表明,隨葬樂器與否及隨葬樂器數量的多少是衡量先秦時期墓主等級的重要標尺之一,也是禮制的物化形式。

沉睡了兩千多年的編鐘帶領人們穿越歷史的時空聆聽來自楚文化的清音雅樂,身臨其境感受到楚人生活中的那份從容優雅,把對生活中的審美、崇尚禮樂延展到各個層面。

責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