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永仁說歷史丨趙震:我們的歷史,就是一個不斷創新的時代[圖]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創作來源於感動,感動又推動了創作。

01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每當趙震回憶起他的那次經歷,依然情緒難抑,熱淚盈眶。

趙震是一位文物攝影師,那年他去拍兵馬俑。

起初,對那支2000多年前地下軍隊,除去震撼外,他並沒有多少感覺,只到有一次:

“有一次,我拍著拍著,我一抬頭,我看見了兵馬俑臉上有指紋。那是2200年前製作兵馬俑工匠的指紋。那一刻,當時我傻在那了。能想象一下,他剛剛離去,而我就踩在他還有溫度的腳印上……”

就這段半分鐘的發言,從開頭他就聲音顫抖,最後忍不住哽咽,可見兵馬俑唇邊的那枚指紋帶給他的衝擊力有多大!

正是這枚指紋一下子拉近了文物與人的距離,讓現代人與古人有了血脈的聯絡,那種“溫度”,讓人覺得那位兩千年的工匠剛剛離開,還未走遠……

趙震從事文物攝影工作,或許只是一種職業選擇;抑或起初雖有熱情,但在日常工作中,面對冰冷沉默的文物,重複枯躁機械的動作,也產生了審美疲勞、職業倦怠。

但是,這一枚小小的指紋可能會一下子點燃、振奮、改變他,將他接下來的職業生涯帶進更高的一個層面。

這就是感動帶給人的力量。

02

一個人這麼感覺了,所有的人差不多也都這麼感覺了,於是寂靜下來,竟靜得死氣沉沉,唯有城牆頭上有人吹動的壎音還最後要再吹一聲,但沒有吹起,是力氣用完,像風撞在牆角,拐了一下,消失了。(賈平凹《廢都》)

這是《廢都》裡第一次對壎的描寫,以後這嗚嗚咽咽的壎聲又很多次在老城牆根響起,成了《廢都》獨特的背景音樂。

上世紀90年代初,賈平凹已完成了《廢都》的構思,但苦無一個可以鍥入作品的東西,這讓他很是苦悶。

在一個夜晚,他在西安南門城牆根下散步,一段婉轉幽遠的壎聲吸引了他,不覺間已是熱淚盈眶。

正是這壎聲讓他一下子獲得了靈感,為《廢都》尋到了一個貫穿終始的情緒、基調。

講這個故事意在說明:文學創作當然更離不開感動。

03

兩個故事讓我們反思兩個問題:

感動與熱愛,在紙媒時代應當有,那麼在這個多媒體時代呢?

感動與熱愛,在文學創作上有推動作用,那麼在泛文化領域的創作上呢?

在這個自媒體時代,其實每個自媒體人都應該先反思上述的問題,然後再反思一個“終極”問題,那就是——我們為什麼要做自媒體?

當然,第一是掙錢,換個講師們高雅的說法叫“實現財務自由”。

可是,誓言做個“知識IP”,輸出(販賣)那些冷冰冰的知識,真的讓你那麼興致勃勃?

可是,為爆文蹭熱點以致喪失掉底線,真的能讓你快樂?

可是,為迎合粉絲或裝逼或扮醜真的讓你獲得了價值與尊重?

——還是要有點熱愛,有點溫度,有點感動在才好,就像上述故事中的兩個人物。

這是悅華2021年的第一篇,緣於上兩個感動了我的閱讀,讓我決心做個有點溫度的自媒體人。

感謝朋友們一直以來的支援、陪伴,2021,我們的愛一如既往。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