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文化】一隻手在繡架上上下翻騰,一隻手在畫架上上下翻騰,. . .

鋪針細於毫芒,

下筆不忘規矩。

只見一隻被歲月雕琢過的手在繡架上上下翻騰,一幅惟妙惟肖的繡畫映入眾人眼簾。

粵繡(廣繡)

廣繡歷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在唐人蘇顎的《杜陽雜編》中《法華經》七卷便有南海14歲姑娘盧眉娘“工巧無比,能於尺絹繡”的記載,至宋代廣繡工藝日臻成熟。清光緒年間,廣東省成立工藝局,設繽華藝術學校傳授刺繡等工藝。民國初年,廣繡業出現了專業分工,名師輩出。作為我國四大名繡之一,廣繡工藝自成一家。

(廣繡作品《晨曦》)

廣繡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梁桂開,6歲開始學習刺繡,當時是為了幫助母親完成她的作品,一針一線地把作品完成後自己很有成就感,就開始喜歡上了刺繡。隨後被黃埔刺繡社社長潘好看好,邀請她進入刺繡社學習刺繡。以此為契機,梁桂開進入了黃埔刺繡社,正式踏入廣繡的道路。

在黃埔刺繡社期間,梁桂開師從黎煊,學習廣繡。“這裡是捆咬針、這裡用灑插針”,黎煊師父分步驟、有條理的系統性教學,使得梁桂開學習到在母親那裡未曾學到的廣繡知識。

而在學藝之外,梁桂開回憶起過去與師父的相處時光時,眼裡盡是歡悅。

“當時我們覺得師父比家裡人還要親熱。當時他去我們廠交貨的時候,就將貨包成一大包,用一輛三輪車運去現在東圃鎮BRT的位置等車坐。黎師父他不會騎單車,又要學騎三輪車,我們晚上就像跟他玩一樣,一群的小孩子坐在他的車上要他騎。”

在黃埔刺繡社工作數年後,梁桂開被調往廣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任職,期間又前往蘇州學習了人物刺繡。學成歸來的梁桂開一行人,在進一步的摸索和嘗試中,完成了一幅大型人物繡畫——《麥賢得》。

文革”期間,刺繡行業幾度沉浮,民間廣繡藝術也受到摧折。梁桂開也在幾經調轉後退休。

2003年,廣州繡品工藝廠決心恢復廣繡,重新召集一批廣繡的老藝人。當時,已經退休七年的梁桂開毅然選擇回廠,為復興廣繡奮鬥在一線的生產崗位中。

剛回來的廣繡老藝人們,迎接的第一個生產任務,是完成一幅大型繡畫《紅荔白鵝》。為了趕在展覽開展前把作品完成,梁桂開等繡工們日夜趕工。在長期高強度的工作下,有些繡工因為身體或家庭原因而離開。但梁桂開說:“都堅持到今天了。主要是自己喜歡這項工作。所以有機會讓我回來,讓我做喜歡的事情,還是很開心的。”儘管當時的工作量也給梁桂開帶來沉重的身體負荷,但她始終堅持在一線的生產崗位。而最終繡制完成的《紅荔白鵝》作品,也獲得了行業內外的讚許,成為廣繡的經典之作。

(廣繡作品《紅荔白鵝》 圖片來源於網路)

“希望這一個工種繼續發揚光大,能夠一代一代地傳承下去。因為我媽媽走了,沒有辦法做了,我就趁現在還可以做的時候就儘量幫一下。”梁桂開對廣繡的傳承工作同樣抱有熱枕。目前,梁桂開在廣州工藝繡品廠參與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廣繡工藝師,在廣繡的行業裡發揮著餘熱。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