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鈉離子電池翻紅:“鋰焦慮”之下的望梅止渴

9月底以來,A股鈉離子電池概念持續火熱,多隻個股接連漲停。這固然是二級市場對於鈉離子電池領域近期不斷公佈的利好訊息的直接反應,但同時也是市場愈演愈烈的“鋰焦慮”情緒的一次集體宣洩,鈉離子電池的進展,讓人們看到了走出當下困境的希望。然而,鈉離子電池的時代真的要到來了嗎?鈉果真能取代鋰嗎?

鈉離子電池尚處於量產前夜

近日,國內鈉離子電池進展訊息頻現。先是華陽股份披露,其與中科海納聯合打造的全球首批次產1GWh鈉離子電芯生產線正式投運。

緊隨其後,中國能建安徽院釋出訊息稱,其中標三峽能源安徽阜陽南部風光儲基地專案儲能系統總承攬工程,該專案是目前國內最大的鈉離子儲能電池專案。

與此同時,中國電子技術標準化研究院釋出鈉離子電池行業標準徵求意見通知,著手推進相關標準編制工作。

種種利好訊息,刺激二級市場鈉離子電池概念股持續飄紅。

事實上,鈉離子電池並非新事物,它與鋰離子電池在1970年代被同時提出,兩者的工作原理一樣,只不過工作離子一個是鈉離子,一個是鋰離子。但鋰離子電池憑藉優異的效能,幾乎獲得了一邊倒的青睞,50年間獲得了大發展,而鈉離子電池從研究到產業化,均處於停滯狀態。

現在鈉離子電池忽然翻紅,其實主要是它的老對手鋰離子電池造成的。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鋰離子電池的關鍵原料碳酸鋰供不應求,價格在今年經歷了3月到8月份的高位盤整之後,9月又重拾上升勢頭,今年以來價格累計漲幅已超過80%。原料價格的持續暴漲,給下游電池廠商、車企帶來巨大的成本壓力,“鋰焦慮”愈演愈烈。

而鈉離子電池,在理論層面相比鋰離子電池,總的材料成本要低30%-40%,而且從儲量來說,地球上鈉資源是鋰的400倍,而且全球分佈均勻,這讓人們看到了替代的曙光。

但事實上,無論是從技術層面,還是從上下游產業鏈來看,鈉離子電池均處於量產前夜。

製造鈉離子電池最為關鍵的材料——正極材料,目前存在三種技術路線並行發展,包括中科海納所採用的層狀金屬氧化物路線,以及寧德時代所採用的普魯士藍路線,還有聚陰離子路線。

其中,中科海納的路線技術上相對成熟,目前已率先投產。寧德時代採用普魯士藍路線,也已於去年7月釋出第一代鈉離子電池,但截至目前並未投產。而聚陰離子路線,目前國內尚未有頭部企業佈局,國內廠商也尚未釋出採用該路線的電池,產業化程序遠不及前兩種。這意味著,鈉離子電池在研發層面仍處於初級階段,哪種技術路線最終能夠勝出仍不明朗,有待於技術上的不斷成熟。

此外,鈉離子電池目前尚未形成初步的產業鏈,這將增加鈉離子電池的生產成本。

在當前產業鏈缺乏配套、缺乏規模效應的情況下,據測算,鈉離子的實際生產成本在1元/Wh以上,其實遠高於目前產業鏈成熟、規模生產的鋰離子電池。業內最為關注的鈉離子電池的低成本,只是理想狀況下的理論成本。

同時,既然鈉離子電池的翻紅主要是由目前鋰電池原料價格暴漲引起的,那麼未來一旦鋰原料供應緩解,鈉電池的推廣落地是否能如期推進,也同樣存在不確定性。

鈉不可能完全替代鋰

理論上說,鈉成本低儲量高,雖然目前仍處於量產前夜,但假以時日,很可能會迎來它的時代。那麼到那時,鈉就會完全取代鋰嗎?

答案是否定的。

在動力電池最關注的效能——能量密度方面,目前的鈉離子電池存在明顯短板。

去年7月,寧德時代在釋出第一代鈉離子電池時,同步釋出了鋰鈉混搭電池包,兩種電池使用同一個電池系統進行管理。寧德時代之所以這樣搭配,就是為了避開鈉離子電池的短板。

目前作為動力電池,鋰電池中磷酸鐵鋰電池能量密度為120Wh/kg至200Wh/kg,三元鋰電池的電芯單體能量密度更是能達到200Wh/kg至350Wh/kg。而鈉電池的電芯能量密度為100Wh/kg至160Wh/kg,差距非常明顯。

那麼是不是隨著鈉電池技術的進一步成熟,差距可以縮小?這同樣是不可能的,而且是鈉離子的先天特性決定的,沒有任何更改的可能性。鋰離子與鈉離子有著不同的元素特點,這決定了鈉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上限,將始終會低於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上限。

能量密度上的固有差距,意味著如果用作動力電池配備在新能源車上,同樣重量的鈉離子電池所能提供的續航里程,始終要遠少於同等重量的鋰離子電池,這決定了鈉無法在動力電池領域取代鋰。

實際上,鈉離子與鋰電池的關係更多的是互補,而不是取代。

在安全性方面,鈉離子電池較鋰離子電池要好,這是由於鈉離子電池的內阻比鋰電池高,所以其在短路的情況下瞬時發熱量少,溫升較低,熱失控溫度高於鋰電池,具備更高的安全性。

同時,鋰電池在低溫下充電會析鋰,而鈉電池卻不會發生析出,所以鈉離子電池擁有更寬的工作溫度範圍。鈉離子電池可以在-40℃到80℃的溫度區間正常工作,-20℃的環境下容量保持率接近90%,高低溫效能優於鋰離子電池。

高安全性以及更寬的工作溫度範圍,以及疊加低成本,其實天然適合用於儲能領域。儲能電池不需要動力電池那樣要求較高的能量密度,更注重安全性和經濟性,而且最好能適應不同緯度地區的氣候條件,需要更寬的工作溫度範圍。

由此可見,在未來,隨著鈉離子電池技術的成熟,在動力電池行業中,必然最終呈現出鈉離子電池與鋰離子電池共同發展的局面。

作者/堅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