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壺口瀑布,一個讓人驚歎的地方,一個讓人驚歎,一個讓人難以置信!

近日讀梁衡的《壺口瀑布》,被文章語言磅礴的氣勢深深吸引,又一次被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的母親河震撼到了,也讓我想起了那年遊歷壺口瀑布時許多的人與事。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第一是黃果樹大瀑布),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2002年的暑假,隨學校組織的紅色之旅而有幸看到那條“金瀑”。當大巴車駛上山西連線陝西的大橋時,大家已經迫不及待的從座位上站立起來,傾身側目望向瀑布的方向,那震耳欲聾的聲音隱隱傳來。過了橋就到陝西地界了,下了車直奔壺口瀑布。河床很廣闊,石頭居多,大大小小的石頭被水鑿的都是凹坑。踩著細軟的沙子躲著凹坑,終見到了壺口瀑布的真容。其實靠近河槽邊上的鐵鏈子很是害怕,因為那排山倒海的聲響像魔咒箍住了我,斗膽抓住了鐵鏈,才敢放眼那寬闊無邊的黃河。

她——像是從天際而來,波濤洶湧,雷霆萬鈞,在收束口的位置跌下河槽,撞擊出水浪,升騰起霧靄。迷濛中看到河槽裡水勢更加浩大,黃白色水流不容你瞬間注視就翻卷擁擠奔向遠方。聽當地人說,一頭牛掉進去的話,在下游看到的是一副牛骨架子。離開河槽到遠處的灘壁,還沒有隨主流跌入河槽的水在河邊迂迴逗留。雖然是盛夏驕陽,把手伸進水裡,卻是涼絲絲的感覺,水氣土氣充斥著空氣。從來沒有和黃河如此貼近,況且是黃河最讓人震撼更讓人激發愛國之情的所在,我突發一念,我要帶走一瓶壺口瀑布的黃河水!因為她不是普通的水,她是有魂靈的水,她是有精氣神的水。的確,在以後的生活中我特別珍視這瓶水,時常觀察這瓶水的清與濁,甚至開啟瓶蓋嗅一下,她似乎總能給我傳遞勇敢前行的力量。我也時常告訴女兒:作為黃河兒女,你一定要去看黃河,一定要去壺口瀑布看看黃河啊!“誰要結伴一起下到龍宮去呀?”一聲招呼,同事們聚集在下龍宮的洞口。

原來在河槽一邊的崖壁上開槽的有通道,下洞口、走通道可以到達瀑布下方大概十幾米的位置吧,在那個位置可以抬頭看瀑布飛身躍下的雄姿。只是那通道像水簾洞,下去了就得溼身;路也溼滑;有危險性。年紀大的、帶孩子的、怕溼身的都放棄了。我怕穿涼鞋子不安全,就光著腳跟幾個年輕人下到了龍宮。一二十米的路水霧瀰漫,水夾泥沙,光著腳走直打滑,真後悔沒穿鞋下來。和同事相互拉著才走到龍宮的盡頭,仰頭看那瀑布,抑制不住地大呼壯觀!可唯有瀑布隆隆,隆隆……響徹河谷。“長虹臥波”沒有欣賞到,到看到有人站在最最靠近金瀑的石頭上照相,我竟然也光腳站了上去,腳下一點不打顫,水打在身上臉上,可那張照片的笑容最是燦爛最是肆意。(現在再看照片,後怕呀!的確太危險!)不過,回來時抓住了一位身材高大壯實的老師才穩妥出了龍宮。當然少不了溼身哈,頭髮上臉上胳膊上還淌著水,就被同事抓拍了,狼狽嗎?五十步笑百步噢。陽光下,大家擰巴著、抖摔著溼衣服,內心卻是經歷冒險後的興奮,大聲的交流著到龍宮的感受,對壺口瀑布的勢不可當、桀驁不馴讚不絕口。我們也自信我們是一群勇敢的人!黃昏了,壺口瀑布依舊咆哮如雷,勁頭十足馳騁向前。夕陽中她多了一份色彩,多了一份柔和美。

此時我想起了歐陽修的《醉翁亭記》“已而夕陽在上,人影散亂……然而禽鳥知山林之樂,而不知人之樂”,有種身臨其境之感。回眸灘壁上還有幾位老師,妞妞老師說:“他們在和葉鵬教授合影呢,我們也去吧。”我稍作猶豫還是跑了過去,因為我的衣褲還沒幹,特別是我白色的短袖,經過黃河的洗禮,已經浸染,真是“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我表達了歉意,葉教授微笑著說:“黃河兒女,漂亮!”,永恆的記憶定格在了照片中。葉鵬教授是我們敬佩的長者,中國當代著名評論家、教育家、作家、學者,是此行學校的特邀嘉賓。好多老師都是他的學生,我讀過他的書、聽過他的講座,是他忠實的粉絲。

仍記得大約在1990年,在市圖書館,聽他的講座。那個時間段中原地帶開始改革開放,講座的內容是:改革開放與中國傳統文化。大家也知道改革開發初始是摸著石頭過河,但是勢頭強勁,對我們傳統文化也有衝擊,這種情況人們有些迷惘與擔心。葉鵬教授針對這些問題,他的觀點是:改革開放,外國的東西流進來,但是那些死貓死狗早晚都得流出去!我們民族的文化就是我們的根!這就是導師的力量!這樣的話語讓年輕人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找到了航行的正確方向!三十年後再回味葉鵬教授的話,真理呀!五千年的傳統文化,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瑰寶,是我們生生不息的根呀!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增強民族自信也正是我們國家二十一世紀的主旋律!走一段旅程,讀一篇文章,身體與靈魂總有一個在路上。腦海中仍是她——“黃河博大寬厚,柔中有剛;挾而不服,壓而不彎;不平則呼,遇強則抗;死地必生,勇往直前。正像一個人,經了許多磨難便有了自己的個性;黃河被兩岸的山、地下的石逼得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時,也就鑄成了自己偉大的性格!”

劉新

,中學高階語文教師。從教三十餘年,在教學領域獲得省級骨幹教師、市級優秀教師等榮譽。業餘時間愛好旅遊與寫作,創作多篇遊記與散文。筆耕不輟,投稿不斷,多篇文章在當地報紙及學習強國平臺發表。

本篇文章來源於作者原創, 版權均歸作者本人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版權問題請聯絡作者刪除!

更多精彩敬請關注“文友原創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