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老子通釋》:餘秋雨準備30年,讓現代人能讀懂的道德經

2021年3月,餘秋雨先生推出了新書,引發了一波新熱潮。

有人質疑:為什麼他能解讀老子?

他為了這本書,已經做了30年準備。

日本人都能出老子譯讀的書,餘秋雨出不得?

古今中外向來存在文人相輕現象。當年《文化苦旅》轟動一時,獲得的成就太過耀眼。餘秋雨盛名之下,引人嫉妒,再正常不過。

據統計,2000年誹謗他的文章多達1800多篇。可餘秋雨從來不澄清,不反駁,不回擊,他只給出8個字:“馬行千里,不洗塵沙”。

2008年汶川地震,餘秋雨親臨災區,並拿出20萬捐建3座圖書館。因沒有經過其他渠道,查不到記錄,被人質疑“詐捐”。

雖然後來有人出面證實餘秋雨確實捐了20萬,但餘秋雨也未發聲辯解。

6月5日,餘秋雨發表了演講。有人根據他的演講寫了《含淚勸告請願災民》,並漏掉了一些重點,被當時的文壇批評“肉麻”。

這兩件事綜合在一起,被人冠上虛偽的標籤。

清者自清,濁者自濁。

無論那些名人怎麼口誅筆伐,餘秋雨的姿態始終如一:不迴應,不解釋。

這與他一直推崇的老子有關。他說老子教導從“與世無爭”,達到“人莫與爭”的境界。

而今看來,多年來各種聲音喧囂鼎沸,並沒有影響他分毫。

懷有偏見的人不少,但崇拜他,欣賞他,佩服他的人更多。

他的書一直好賣,網課也十分紅火。

2018年他在網上開播中國文化史課程,收聽人次超過6000萬。

榴蓮很臭,為什麼愛它的人那麼多?因為它有好內涵啊。

有人說,罵餘秋雨的人,一定沒讀過他的作品。就如,聞不得榴蓮味道的人,一定從來沒吃過榴蓮。

餘秋雨今年已經75歲了,他準備了30年,終於在3月推出了新書《老子通釋》。

《老子》又名《道德經》,是2500多年前道家創始人老子的唯一著作。

80多歲的老子一生只留下這5000多字,被譽為萬經之王,是世界上除了《聖經》以外被譯成外國文字釋出量最多的名著。

1000個人中,就有1000個哈姆雷特。

先秦以來,無數人研讀老子,留下的註釋版本超過3000多種。從西漢到現代,從日本到英國,都在讀《老子》,日本學者還出了研究老子的書籍。

雙腳走過萬里路的餘秋雨先生,讀過無數老子譯本,決定以新的手法來解讀老子,“希望能枯燥地學理和考訂之間保持暢達的靈性,讓當代讀者感到親切”,“想儲存那些初元的酒韻和醉意”。

《老子通釋》按照《老子》81章來劃分,跟以往版本不同的是,它是散文,因為《老子》原本就是優美的“哲理散文詩”。

翻開它,就像餘秋雨就坐在面前,侃侃而談,一點點把那些難以理解的詞語,掰開了解釋。

對比古今不同譯法,他會給出為什麼要那樣翻譯的原因,不褒不貶,不疾不徐,很容易讀下去。

每一章他都分析了內在的邏輯,和老子的理念,譯釋嚴謹,又保持了原文的詩意,讓讀者穿越時間和空間,走近老子,領悟他的思想精髓和個人魅力。

《道德經》第六十六章中“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江海為什麼能成為百穀之王呢?因為江海善於自處下方,它比別人低,所以千江萬河歸大海。

餘秋雨並不是每一句都重新翻譯。而是擇其難者而譯之,擇其有分歧的才譯。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有版本譯成“千里的遠行,在腳下第一步開始”,這句話雖然意思明瞭,但讀起來彆扭,餘秋雨認為有損原文的美感,選擇使用原文。

偉人說:《道德經》是一部兵書。

郭沫若說:《道德經》是一部政治哲學著作,又是一本兵書。

德國施羅德說:每個的國家聽買一本中國的《道德經》,以幫助解決人們思想上的困惑。

紐約時報曾公佈,人類歷史上最有影響的大作者,老子排名第一。

餘秋雨曾說:“中國人如果失去了對老子的記憶,降世一個可怕的世界級笑話。”

這大概是他走過萬水千山之後,重譯老子的根本原因。

所以特別推薦餘秋雨的《老子通釋》,輕鬆讀懂老子。

讓我們一起,再溫“上善若水”“和光同塵”,啟發自己的認知,學習逆向思維,走出當下的困局。

老子通釋 餘秋雨講《道德經》

¥

68

度小店

月銷289

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