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足足16座晶片廠!國際半導體協會公佈資料,比爾蓋茨的擔憂成真?

常言道落後就要捱打,由於半導體行業起步晚的客觀原因,國內的晶片企業在技術實力上始終不敵國際一流企業,絲毫佔不到優勢。久而久之,企業的研發投入開始縮減,興趣也逐步降低,無形中走入了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不良迴圈當中。直到華為事件的爆發,很多企業才幡然醒悟,原來在半導體的爭奪上,我們已經落後了太多。

正當我們想奮起直追去縮小差距時,全球的缺芯潮撲面而來,這可謂是給國內想從事晶片製造的企業送來了東風。要知道,在缺芯的影響下,全球產能不可避免要受到干擾,而這種干擾勢必導致供需關係發生紊亂。倘若此時有國產晶片企業能抓住這個機遇,便有機會在此過程中確立自己的市場地位。

事實上,不止是國內晶片企業有這樣的謀劃,就連國外的半導體競爭環境也開始發生變化。臺積電方面不僅決定要赴美建6座工廠,而且還要在南京設立新的28nm生產線,來緩解全球缺芯的趨勢。三星方面也不甘示弱,對外公佈了自己的投資計劃,也要去美國組建一個新的工廠。

既然國際巨頭都有赴美建廠的打算,自然我國的企業也不會坐以待斃,畢竟已經設立了5年晶片自給率超70%的計劃。國內最頂尖的晶片代工企業當屬中芯國際,據悉企業方面已經有要在北京和深圳增加新的28nm生產線的計劃,只不過對比三星和臺積電等頭部企業來說,出手的闊綽程度要低調一些。

其實說到這裡,很多科技迷應該能感覺到一種潛在的危機,三星和臺積電都已經赴美建廠,新建的工廠也比我們要多,那麼我們什麼時候才能在半導體半導體行業享有主動權呢?不過最近國際半導體協會公佈了一組資料,這樣的擔憂似乎要煙消雲散了。

據媒體報道,國際半導體協會預測,在今年年底前,全球將開始建造19個新的高產能晶圓廠,並在2022年再開工建設10座晶圓廠。更振奮人心的是,在這些新廠的建設過程中,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地區將各自新建8座晶圓廠,屆時這兩個數字加起來將是足足16座晶圓廠。

能在全球半導體產能的擴充的過程中拿到16座晶圓廠,這不僅是對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認可,而且是中國半導體行業崛起的一個強有力的標誌,而在這次競爭中,中國已經成功取得領先,實在是太提氣了。要知道,美邀請臺積電和三星赴美建廠,核心目的就是為了增加美晶片製造業的實力,而中國一共拿下16座晶片廠,除了能增加國內半導體的產能外,還能能進一步提升中國晶片在世界版圖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這是最提氣的。

眼下的情況,不禁讓人想起比爾蓋茨對於美半導體行業的提醒,當時比爾蓋茨擔憂如果切斷中企購買晶片的道路,將直接倒逼中企完成自給自足。畢竟這一方面會讓很多美國人失去高薪職位,另一方面也加速了中國芯的自研速度,對美企是百害而無一利。

當然了,現在斷言比爾蓋茨的擔憂成真還有些早,畢竟拿下16座晶片廠只是產能的提升,而想要實現徹徹底底的翻身,如何突破更先進的晶片製程將是未來的難題。不過可以預見的是,以後我們獲取晶片的難度會逐步降低,再也不用老看別人的臉色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