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青未了|歲月深處的溫馨

小時老家住在一條衚衕裡,有四米多寬,三十多米長,可那時覺得衚衕特別長,特別狹窄。衚衕裡就住了我們兩家,我家在最裡面,大門衝著衚衕口。我家那條衚衕是村東頭最長的一條小衚衕,安靜、溫馨、歡快,留給我許多美好的記憶。

衚衕是東西走向的,清晨的陽光從東側鄰居家高大的大槐樹枝葉裡穿過來,靜靜地灑在門口的衚衕裡,滿滿的金色,從家裡望出去似乎就是一條金光大道。因為衚衕又長又直,成了鄰居嬸子大娘們搓麻繩、牽紡線的好地方。一條細細的麻繩穿過我家上方門框上的門鼻,抻著長長的麻繩在衚衕口,雙手輪番搓著繩子,搓到兩根單繩吃上勁,然後把兩根繩子合併用掌心揉搓,一根結實耐用的鞝鞋的麻繩就搓成了。有的直接就把麻繩穿在大門鎖鏈上,隨著麻繩地揉搓晃動,門鏈總是發出很有節奏的悅耳動聽的聲響。那聲響總是早早地就響起來,幾乎每天不斷,似乎都成了我早晨起床的鬧鐘了。牽紡線更是熱鬧,十幾個不同顏色的線錘樾子挨著牆根一字擺開,一根根紡線從樾子上一圈圈抽出,穿過掛在牆上的對應的吊環,一人手拿一根非常光滑的小木棍,把防線一起收攏,於是所有的線絲合成一根。

衚衕的南側是兩家正屋的北牆,那兩套房子很高,中午的時候就會帶來很大的一塊陰涼地。衚衕裡另一家的小姨是個乾淨利落的勤快人,她沒有午休的習慣,每天中午就在陰涼里納鞋底、鞝鞋、縫製衣物,關鍵是拿著一臺“長征”牌的黑色收音機收聽廣播節目。午後我就拿個板凳靠在牆根下,跟小姨一塊聽廣播。評書、廣播劇、電影錄音剪輯和戲曲節目都成了我的最愛,從小小的收音機裡我痴迷地收聽了《楊家將》、《岳飛傳》、《三國演義》、《水泊梁山》等評書,也透過收音機愛上了我們的山東呂劇,伴我度過一個個蟬鳴四起的中午,度過一段段快樂的時光。

夏季的晚上衚衕裡是最熱鬧的,飯後的鄰居們都湊在衚衕口乘涼,拿著馬紮,搖著扇子,三三兩兩湊在了一起。有的,乾脆蹲坐在石墩上,你一言我一語拉起家常。頑皮的孩子你追我趕玩起來捉迷藏,圍著大人轉來轉去,玩累了就央著媽媽鋪一張涼蓆光著腳丫在上面打滾嬉鬧。世榮家的晚飯每次是吃的最晚的,世榮媽聽到衚衕口的說笑聲,就慌不迭地端著飯碗湊到大夥的旁邊,坐在旁邊的石墩上不時插上幾句話。幾個不住手的街坊嬸子們拿著針線,藉著門口順出的電燈光還做起了針線活。姥姥和衚衕對門的耿奶奶最合得來,兩人無話不談,她們倆總是挨著牆根小聲拉著自己的話題。小姨也拿出自己的“長征”,播放著迷人的呂劇節目,嬸子大娘們一聽到唱呂劇,便齊刷刷地湊到“長征”周圍,那美妙的音律在靜靜的衚衕裡歡快地飄蕩。

秋天收玉米的時候衚衕是最狹窄的,我們兩家把從田裡掰來的玉米棒子一車車都堆放在各家門口,那小小的衚衕裡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白天都在莊稼地裡忙活,晚上就一人一個小馬紮,藉著門口的燈光剝玉米皮,每個人像是比賽一般,看誰剝得快剝得多。說實在的,秋收時節的大人是很累的,但是望著一堆堆金燦燦的玉米棒子,感覺再累也值得。我們兩家時常隔著玉米堆拉話,雖是些家長裡短的瑣事,可是大人們時常聊得津津有味。每家每戶的收來的玉米棒子天井院裡放不下的都堆在大門口,也沒有人看守,淳樸的民風就在一條條小衚衕裡一代代傳遞。

鄉下的夜晚很是安靜,不知不覺夜深了,村外的蛙鳴倒是更加歡暢了。大人孩子漸漸回家了,夜色中那條衚衕愈加靜謐,月光輕輕地洩了下來,陣陣涼爽的晚風吹拂著衚衕裡的牆影和樹影,把最美的夜景融進那爽爽的晚風中。

如今,村裡的街道早已四通八達,非常的寬敞,老家的那條小衚衕也沒有了蹤跡,但是每次回老家我總是站在那條衚衕的老地方多看上幾眼,常常回想起那條衚衕裡的溫馨和快樂。(胡付營)

壹點號 春意盎然,萍水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