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貴州織金:產業發展多元化 群眾致富路子廣

近日,走進織金縣貓場鎮川硐村,這裡山川秀美,醉臥在峰巒中的村莊炊煙寥寥、雞鳴犬吠,一幅田園牧歌畫卷在面前徐徐展開。

筆者走進經果林,這裡的景色別有一番韻味,蜿蜒的山村道路兩旁,種滿了一片片的獼猴桃樹,綠意盎然,綿延數里。林間可見毛茸茸的嫩黃幼果串吊在枝條上,十個,二十個,數不清的獼猴桃壓彎了樹枝的腰。

獼猴桃種植基地。

“我們村發展貴長獼猴桃產業快有5年了,由於價格高、產量高、易儲存、保鮮時間長、易運輸、市場需求量大等特徵,全村大範圍的種植獼猴桃,粗略估計,川硐村現在獼猴桃種植的面積可達2000畝,光我家就有200畝,今年預計能產40萬斤獼猴桃,毛收入在200萬左右。”川硐村景興種養殖場的法人肖景濤自信滿滿的說道。據他介紹,發展林下養殖業也是村民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在肖景濤的獼猴桃基地裡,林下養殖雞、鴨、鵝500多羽。這樣一來,禽糞可以當作肥料直接供給獼猴桃樹生長,獼猴桃林裡的雜草野菜又可以直接被雞鴨啄食,省去了人工除草的步驟,減少了化肥的使用量,如此生態迴圈,一舉多得。

登高遠眺,上千畝的皂角林鋪展在眼前,翠綠滿枝,枝頭上掛滿了嫩綠的皂角夾,隨著山間的清風在不停的擺動。

皂角種植。

“如大家所見,這片皂角樹有1200多畝,9萬餘株皂角樹,按照每株產60斤幹品皂莢計算,現在這片皂角樹每年可產皂莢540萬斤,約合2700噸,折成皂角籽產量可以達到500噸左右,加上皂角刺等產值,每年這片皂角林創造的經濟價值在6000萬左右。”川硐村黨支部書記王鴻說道。據王鴻支書介紹,川硐村充分利用土地資源,發展林下套種產業,以“皂角林+蔬菜”為種植模式,根據季節變化,在秋冬季節種植蓮花白和大白菜,在春夏季節種植辣椒和南瓜,堅決不讓皂角林下土地空置半個月以上。

來到貓場鎮川硐村小謝皂角米加工基地,烘乾機不停的轟鳴,熱浪一陣又一陣的撲面而來,空氣中夾雜著煮熟的皂角米的香味兒,也有一陣陣歡聲笑語撞進耳膜。這裡氣氛十分融洽,工人們穿著白大褂,兩隻手不停的剝著皂角米,嘴裡有說有笑。

“我在這個作坊上班一兩年了,由於農活比較繁忙,又要照顧老人孩子,每個月我只抽出10多天時間來剝皂角米,一天80多元工資,也有全職剝皂角米的,他們一個月3000多元。”小謝皂角米加工基地裡面的員工李大姐高興的說道。據不完全統計,川硐村從事皂角精加工的大小作坊有10餘家,創造就業崗位300餘個,這些作坊採取“發包+回收”與“固定崗位”的方式進行皂角米初步加工,靈活運營,當地群眾可隨時上崗,時間自由。

皂角精加工。

“今年川硐村預計種植稻穀1000餘畝,為確保糧食生產安全,提高糧食產量。我們鼓勵農戶選擇高產量的雜交水稻種子進行育苗。當前已進入插秧季節,貓場鎮黨委、政府組臨時組建了由‘科技特派員+鎮聯合社’組成的水稻種植技術專班,指導農戶科學種植、規範種植,力求產量最大化,除了滿足農戶自給自足之外,還要將部分糧食推向市場,形成產業化。”貓場鎮水稻種植專班工作人員楊鑫說道。今天貓場鎮的產業專班剛好在川硐村指導農戶種植水稻,楊鑫一邊說一遍挽起褲腳,正要下到水田親自向農戶示範科學的水稻種植方式。

蔬菜種植基地 (航拍)。

近年來,川硐村為讓群眾增收致富,因地制宜,立足於自身資源優勢,結合拓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有關要求,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原則,找準方向,大力發展特色產業,最佳化產業結構。透過發展林下種養殖、皂角加工、經果林種植、蔬菜種植等產業,創造出產業興、生態美、百姓富的良好局面。(圖/文 胡廣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