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心理諮詢師提醒:你總是遇到錯的人,或許與你的內在關係模式有關

阿蘭·德波頓說,你註定和錯的人結婚。

人們總會問,為什麼自己總會遇到渣男/渣女?為什麼自己總是受困於某種關係?受困於某種痛苦?

實際這樣的劇情,早就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上演。

01.

26歲的娜娜,是個溫婉優雅的女孩。

但性格溫柔的她常常會在親密關係中受挫,按她朋友的話來講,娜娜是個吸渣男體質的人。

明明容貌秀麗、能力優異、性格也不錯的娜娜,在她男朋友那裡,總是成了一個不懂事、沒能力,只能依靠男人弱女子。

“他們總是擺出一幅長者的姿態來對待我,跟他們在一起,我總覺得自己是一個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的壞小孩。”娜娜跟她的朋友說道。

娜娜也很無助,不知道為什麼自己總會陷入這樣的有毒關係中去。

而明明在遭遇過受挫後,就已經提醒自己,不要再找類似的人。

但當溫文爾雅的同事A先生與事業有成,當個小高管的相親物件B先生同時向她表達傾慕時,娜娜還是不自覺地被B先生所吸引。

身邊的朋友都不太贊同娜娜選擇B先生

,在他們看來,A先生雖然同娜娜薪酬一樣,但A先生會考慮別人的感受,處處體諒別人;

而B先生雖然薪資不錯,但當慣了領導他總是會在私下的相處中也不自覺地端起領導做派,照娜娜的性格會很容易吃虧。

果不其然,在交往了半年後,娜娜又再次受挫。

儘管最初B先生向娜娜承諾自己會注意,改掉這樣的習慣,但在兩人關係越來越親近的時候,娜娜又再次感覺自己在關係裡處處被挑剔,處處都不對。

分手時,B先生在朋友圈大肆貶低、辱罵娜娜,說娜娜只會裝出一幅善解人意的模樣,接觸得深了,就是一朵有毒的白蓮花,後悔自己當初怎麼會追求這樣一個人。

娜娜痛苦難受,還去問了對方為什麼會這樣看待她,結果收穫了一通辱罵。

身邊的朋友紛紛為娜娜打抱不平,也寬慰娜娜,下次一定不會再遇到這樣的人了。

娜娜心中也困惑不解,為何自己總會選擇了這樣的人呢?為何在剛開始好好的感情最終都會走向相同的結局呢?

顯然,B先生在與娜娜交往前就已經是這樣的一個人了,娜娜的朋友也提醒過了娜娜,而過去失敗的戀愛經歷也提醒娜娜不要再選擇B先生這類人,但娜娜會是不知覺地被他們吸引,彷彿冥冥之中娜娜便會與這種型別的人糾纏。

而看似是命運的選擇,其實是娜娜內在關係模式的重現。

02.

麼是內在關係模式?

客體關係理論認為一個人和他最初的重要客體構建的關係會內化到一個人的內心深處成為一種內在的關係模式,簡單來說,便是內在父母與內在小孩關係。

內在關係模式形成於早期養育過程中,由於養育者的互動模式內化而來。

長大後,這個關係模式又外化到我們與別人的人際關係中,將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到任何一段關係中,不斷地構建起與重複相似的關係。

一位特愛批評人的領導,總說自己身邊的人都是廢物,總跟人事要求說下次不要再找那些應屆畢業生的,但每次面試他都會讓一些應屆畢業生透過面試,最終留下來的也是這些人;

一位女士覺得媽媽總是管得太多,發誓長大後一定不要跟媽媽一樣,但在與丈夫的關係中,雖然老公也有一起做家務,承擔家庭的責任,但她自己在一方面放手,另一方面又高標準嚴要求,目光中的苛刻與媽媽一模一樣。最後夫妻之間衝突不斷。

覺得上一份工作熬人,決心要找一份舒心的工作,但接到的面試通知都是類似的崗位,最後找到的新工作也是一份類似的工作。

好像成為了一種宿命論,我們總會走上類似的路、遇到類似的人、發展出類似的關係。一生怎麼過,彷彿已安排得明明白白。

外人會說,“唉。你就是命中註定要與這樣的人/事糾纏”。

而心理學家榮格說:“你的潛意識指引著你的人生,而你卻稱其為命運。如果一個人不瞭解潛意識,就只能被自己的潛意識牽著鼻子走。”

03.

我們以為的命運,不過是潛意識中拿著一份關係指令碼,不斷地尋找、選擇那位能與我們一起重演這份指令碼的人,而表面上我們總是“迫不得已”地反覆選擇痛苦。

娜娜的父母一直都是這樣對她的:他們從來不誇她,而只是一味地挑剔她指責她。

從小到大,她聽到最多的,是“你看看誰誰誰,再看看你自己,丟人!”

在這段親子關係中,父母永遠是高高在上的,挑剔批評著小孩,小孩在父母面前唯唯諾諾,什麼都做不好。

當這一關係模式內化後,娜娜的內在關係模式就是“挑剔的內在父母”和“被挑剔永遠不夠好的內在小孩”。

由此搭建起來的關係指令碼便是關係中一方去當被挑剔的小孩,而另一方來當挑剔的父母。

不同的內在關係模式構建出不同的關係指令碼。

隨著成長,我們會帶著已構建好的關係模式和關係指令碼進入新的關係,在相處過程中總試圖將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到這個新的關係中,讓關係指令碼再次上演,把關係變成符合自己的模式。

而關係中的其他人也在用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投射到你身上,讓你接受並認同。關係看似是兩個人的事情,但其實是兩個內在的關係模式的互動。

娜娜帶著這樣的內在關係模式,也在親密關係中不斷地上演著“被挑剔”的關係指令碼,潛意識中被能與她一起上演這樣指令碼的人吸引。

比起會關注別人感受的A先生,與父母氣質更相近的B先生更能吸引到她。

與B先生的這段關係中,娜娜內心有了一個“被挑剔的內在小孩”,所以容易認同了B先生的投射。

同時,娜娜也將那個“挑剔的內在父母”投射給了B先生,B先生接受並認同了。

於是,兩人的關係再次上演了彼此與父母構建的關係指令碼,形成了類似的互動模式,再次體驗到相同的痛苦。

你的內在關係模式,讓你對關係的另一方、對這段關係有特定的期待,也會用特定的方式獲取,讓關係指令碼再次上演。

愛批評人的領導,其實周圍都是窩囊廢是他特殊需要,他喜歡構建這樣的外部人際關係模式:“我最行,你們都是垃圾”。

而這樣的外部人際關係模式,很大可能是他有這樣一個內心:“內在的父母行,內在的小孩不行”。

04.

人際關係的互動,不僅僅是我們與其他人在言語行為上的互動,還有來自潛意識的互動。

在我們形成與他人互動的模式的過程中,內在關係模式是基石。如娜娜在親密關係中與他人的互動模式。

然而,這不意味著我們的內在關係模式會一直恆定不變,關係指令碼無法修改。

相反,每一次的互動都會是促進我們發生改變的機會,在親密關係中的痛苦反而會是我們抵達心靈的契機。

內在關係模式,並沒有好壞之分。重要的是,我們遇到怎樣的人、選擇了怎樣的人,ta會對這個模式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所以,

覺察自己有著怎樣的內在關係模式

,在與人互動中學會多一雙眼睛,可以幫助我們看清關係中的困惑,找到問題的癥結所在,也可以與愛人重新構建起一段滋養雙方的關係,避免兩人相互傷害。

而有的時候,當局者迷,困於關係困局中的人不一定能看到牢籠之外的事物。

這時候也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在諮詢師的幫助下去看清自己的內在關係模式,重寫關係指令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