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女子網購成癮欠債百萬元,父親心灰意冷殺死女兒

女兒沉迷網購欠債百萬,老父不堪重負捅死女兒。

網購成癮:流行性社會病

父親殺死女兒,令人唏噓!

上海30歲的劉娟沉迷網購,每天都在收快遞中度過,家裡快遞多到舊包裹還來不及拆開,新包裹又進了門。

但是,月收入只有三四千元的劉娟,壓根支撐不起大額消費,信用卡、花唄成了她主要的消費渠道,一筆筆累積起來,劉娟才發現,自己難以償還不斷累加的本金與利息。

為了還債,劉娟只能求助父親和親戚,父親拿出十萬積蓄幫女兒還債,姑媽借了40萬元,如此艱難時期,劉娟還不收斂,又借網貸去網購,窟窿越來越大,短短三年欠下百萬債務,終於在一次爭吵後,父親心灰意冷,將水果刀捅進了女兒的胸口。

刀不僅捅進了女兒胸口,也狠狠扎進了父親的心頭,女兒沉迷的網購,讓這個家庭走投無路。

網購成癮,看似只是簡單的消費,其實是一種心理疾病,網購成癮者會對購物極度痴迷,有不可抗拒的購物衝動,反覆過度購買、沒法控制自己。

上海的劉娟,作為30歲的成年人,控制不住借錢也要網購,顯然是患上了“網購病”。

現代化的不斷進步,形成許多社會性問題,

以網購成癮為特徵的“物慾症”就是一種流行性社會病。

網際網路時代,網路成為被消費的物件,許多人沉溺於網購無法自拔。早在2011年,有調查顯示,91。8%的人有網購經歷,71。1%的受訪者認為自己“網購成癮”,11年後的今天,

網購使用者規模已經高達8億人,

網購成癮者的比例、規模更是遠超想象。

原本購物是為了滿足消費的需要,但在消費時代,沉溺於網購,更像是現代人生存的一種方式,很多人花在網路世界的時間,高於現實世界。

除了購物要在網上,社交、娛樂、工作都可以置於網路,可以說,網購成癮的心理疾病,一方面的原因就源自於

人們對網路本身的依賴

除此之外,和傳統消費不同的是,網購能夠不斷

製造消費慾望和快樂體驗,

許多消費者不在乎購買了多少“華而不實”的商品,對他們來說,網購是排遣孤獨、發洩不滿的手段,如果不網購,就會感到空虛。

現實世界的壓力,可以在網路世界宣洩的社會背景下,許多人遇事不順時,就會急於在網路尋求“解壓閥”,網路購物就成為許多網民發洩的重要途徑,有專家分析,容易出現網購成癮的人群往往有幾個特徵:

30歲左右、性格內向、社交功能受損、生活空虛、愛好少,比較焦慮,他們享受的是網購帶來的精神亢奮和愉悅,一旦過了勁,發現買了很多不需要的東西,信用卡也刷爆了,會有強烈的失落感,但轉過頭,又會控制不住的繼續網購。

我們不太清楚30歲的劉娟,有一個怎樣的家庭和生活環境,但月入三千餘元,卻要花掉百萬元去網購,說明她是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全部寄託在了網購上。

網購,更像是她物質生活上的“鴉片”,並沒有帶來精神上的解脫,反而形成了惡性迴圈。

網購成癮:價值模糊

網購成癮,不僅僅是一種流行性社會疾病,其實也是網路時代消費革命的直接體現。

“買買買”並不都是精神疾病,但是像上海的劉娟一樣,已經走火入魔到借網貸也要網路購物,那就屬於強迫性購物了,這和以前我們說的“購物狂”一樣,只重過程不看結果,

在意的不是購買了什麼有用的、喜歡的東西,而是購買的過程。

美國電影《一個購物狂的自白》,女主因為喜歡瘋狂的購物,把信用卡都刷爆了,被銀行四處追債,不得不參加互助小組來治癒自己的“購物狂”病症。

這位電影女主的瘋狂購物行為,就類似於上海的劉娟,唯一不同的是,消費模式變成了“網購”。

網際網路時代,受技術的發展,購物網路化使消費的“可得性”變得便捷。商家與網民透過網路建立交易關係,消費者可選擇的商品更加豐富,也在各種廣告、優惠方式上迷失了自我。

消費者透過網路購物平臺,可以足不出戶地選購商品。與傳統購物模式相比,網購本質上就是

“點選型消費”,

消費者輕輕點選“立即購買”,商品就能送貨上門,極大地節約了購物的時間成本和商品交易成本。

對於消費者來說,網購消費模式,讓購物的這個行為,輕輕鬆鬆就能完成,毫無心理上的負擔和花錢的揪心感,與需要出門選購的傳統消費方式比較,消費者更加習慣網路購物。

但是,網路購物的弊病也逐漸顯現,劉娟在借錢還債的階段,還要借網貸繼續網購,就是沉溺在網路購物的弊端中。

購物確實是方便了,但花錢也隨之容易了。電子支付的普及,使網路掃碼消費效率極高,看似都是花錢,實際現金支付與掃碼支付有很大不同。

許多消費者用現金支付,能切實感受到貨幣的減少,就會更容易“肉疼”,而網路支付僅僅是掃一個數字,具有很大的

隱蔽性

,自己消費上限是多少,大多數人都沒有了概念。

很多孩子想要玩具就買,媽媽說太貴了不買,他就會說:媽媽你掏手機掃一下就行了呀。

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大家對“掃碼”支出的數字不敏感,感受不到現金流動對自己產生的影響,似乎覺得手機上有取之不盡的金錢。

在這種情況下,

商品價值不再依靠金錢來衡量,而是根據人們的獲得感劃定,

商品價值模糊了,對金錢的感知也就減弱,網購狂潮就會席捲消費者的理智。

網路技術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捷,但隨之帶來的弊端也需要警惕,網購只是滿足人們消費需要的購物方式,不該對其施加太多要素,網路成癮者要理性認識網購的本質,把精力轉移到現實世界,多多關注身邊的人和事,希望父親弒女類的悲劇,不要再度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