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我最近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我不要上班了

我最近做了一個大膽的決定:我不要“上班”了。

我要做個一手執劍一手拈花的刀姐。(這個用詞是俊平啟發我的)

所謂一手執劍、一手拈花,就是——

一三執劍,處理公司瑣碎雜事;

二四五拈花,放空心流創作,做內容和課程。

比如:

我每週會找一個人深度聊 2 小時錄製播客《溫柔一刀》,

我平時的思考都會記錄在 flomo 上,

然後再把一些比較成體系的思考發到微博、朋友圈,

我會開始做短影片,訓練自己用深入淺出的方式,來把複雜的體系用簡單的話說出來。

我要求團隊二四五不要約我的時間,剛開始大家應該是驚慌的:

怎麼老闆不來上班了?

但是我覺得“上班”影響我工作了。從今天開始,我要做一個

詩人創業者

like this↓

寫到這裡,我感覺我可以寫一篇文章來具體闡述一下我的思考過程。

事情是這樣的……

01

創業就是要苦的

我一直以來有個這樣的慣性思維:創業就是要苦的、累的。速度就是要快的。增長就是要猛的。

雖然我經常會和別人說,做品牌就是要慢,要沉澱。但是我們的身體往往是誠實的。

這麼多年了,我們已經習慣踩油門了。因為過去的機會,是要靠速度去衝的。

所以我自從紐約 MK 加入阿里,到回國加入創業公司再到自己創業,我的開車模式就已經進入全年 5 排擋了。

我甚至會覺得如果我不夠勤奮,我都對不起我的公司對不起我的員工。

在這麼一天天的習慣著踩油門的日子裡,我早就已經“工具化”了自己。我有時候覺得自己就是一個產品,一個工具。團隊搞不定了,叫我來幫個忙。團隊覺得流量不夠了,叫我來做個直播。我們商業化團隊的負責人你菲,會整天安排我的時間——什麼你準備下班了?什麼?你想要休假?不行!

還會常常自我感動,我和團隊應該坐在一起,我不應該有自己的辦公室搞特權。

我有時候也會在想,我到底是在幹嗎呢?我創個業。累死累活的。為什麼要搞得這麼苦呢?

如果你是個創業者,我相信你可能也有過我這樣的感受吧。

02

在創業中慢慢和自己失聯

其實原來創立刀法的最初那段時間(2019年),我每週的時間很大一部分會花在自己內容創作、自己做課程、自己在群裡泡著和大家聊天、自己去找導師來我們社群分享上。

那時候有一些前輩提醒我——

刀姐,你怎麼創業每天都是在群裡和我們聊天啊?做 CEO 不是應該去想商業模式、找人找錢找方向嗎?

對啊!媽呀我都在幹嘛呀,我當時想。

從那會開始,我就在思考一個問題:

我要成就的是一個公司,一個機構,一個“我死了以後還能長久運營下去,沒刀姐也可以存在”的公司。那麼我就不能太做自己的 IP。

我不想做一個網紅,我想做一家公司。

這個想法,也是因為我當年研究了許多“網紅和他們的品牌”的海內外案例。從 Kylie Jenner 到國內的那群人,我都發現一個問題:如果一個人太想成就自己的 IP,就很難成就一個品牌。這兩者天然有一定的矛盾性,結局取決於你想成為雅詩蘭黛(從雅詩蘭黛夫人到雅詩蘭黛品牌),還是你想成為 Kylie Jenner。

所以從 2020 年開始,我一直在修煉一件事:成為一個創業者。這事花了我近 3 年。成為創業者意味著什麼?找商業模式、找人才、搭班子、做激勵。

所以我開始不再自己寫內容,我想辦法搭起來一個內容團隊,讓我不用寫內容,刀法也能有好內容。

我開始不再自己泡在社群裡,我找來了線上教育行業有經驗的私域人才,培養了許多“小花藤”。

我開始找商業模式,我試過了媒體、社群,我也嘗試了創始人社群、嘗試了諮詢、培訓、甚至一度差點還要去嘗試做基金、FA 和獵頭(不過沒真的進去)。

這 3 年的創業者學習讓我的生活血雨腥風了一陣子,伴隨著我家裡的變故和我自己的懷孕。公司也出現了組織變化,合夥人離開,組織不穩定,總而言之,這都是我該交的學費。

這些事,讓我每天的腦子都是圍繞著“我是誰,我到底要做什麼,我的公司到底適合做什麼,怎麼找到合適的人才,怎麼和人相處,怎麼培養核心團隊”連軸轉。這些都是我之前作為一個營銷人,沒有思考過的問題。

於是那段時間,刀姐基本停更了。

我的即刻和微博,發出來的內容都是關於人性的思考、組織的思考、創業的感悟……而且大多發生的事我也不好寫出來。

這是為什麼從 2020 年開始,你會看到“刀法”更多的被提及,但是“刀姐”慢慢往後退了。

所幸的是,到今年這會,我終於在頭破血流中,慢慢培養了一群刀法的核心團隊,組織開始穩定,有了明確的 OKR。我也想清楚了下一步到底要聚焦在哪裡,什麼才是適合我們的。(我下兩週會寫,今天就不贅述了,long story)

但是回頭來看,我在創業的過程中,在忙碌的過程中,我和自己失聯了。

我每天都在趕,從A趕到B,從B趕到C。

在停下來的時候我也在思考,我一直活在擔憂裡。

03

這麼累,做給誰看?

2022 年,無論是出自內因或外因,我都決定要重新審視我們的工作方式了。

我記得去年有一天我在和喵四遛彎的時候,跟她說:你有沒有發現我們現在是一個很傻 x 的狀態?我們為什麼要每天這麼累死累活的?我們又不是在做一個高速的平臺模式要衝刺去上市,但也沒有進入一個自己想要的工作模式和生活方式。我們也已經過了剛畢業 10 年那會需要去用努力換取高速成長的時候,

那幹嗎這麼累?做給誰看?

那一刻我覺得我被我自己以前腦子裡的“自我感動”給迷惑了。我覺得“創業者就應該是苦的”,我就是“應該在辦公室每天給團隊指點迷津”。

但是現實情況是:

1、這個時代變了,已經不再是屬於“快”的時代了,而是一個高質量發展,尋求平衡的時代。

前兩天大家都應該有看方向吧。你想快,也快不起來。

而且我想做的事,成就中國好品牌,要找到關鍵的好產品。這個產品需要時間去打磨。既然快不起來,好產品也需要時間,那你急個屁類?裝出自我犧牲的自我感動的樣子有啥用呢?

2、

我想了我們走到今天,刀法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

其實就是我自己能夠提煉萃取營銷行業方法論、化為內容的能力。但是這個能力我在繼續用嗎?我在繼續夯實嗎?沒有!我在忙著學習做一個創業者,管理者。世界缺我一個管理者嗎?不缺。

找到公司立身之本的核心能力,把這個核心能力拉到最長才是我要做的事。

之前學習做創業者的時間也不是白費,至少我學會了如何攢一個團隊,如何判斷人才,如何組織和管理一個創業團隊,如何把全公司在一個方向上聚焦。但是一定有人能比我做得更好。

而我自觀自己,

我的天性就是一個天馬行空的“詩人”。我是貝爾賓理論裡的“智多星”角色。我要做我擅長的事。

聚焦做自己擅長的事,我相信看起來慢,其實更快。

04

做個世界的叛徒

這時,我正好正在為我們的 12 月的品效峰會在做預採訪。我和其中一位嘉賓,王振Zen 聊了聊。

當你腦中在想什麼的時候,你看一個人說的話都會有不同的視角。當時阿振在和我說怎麼樣的內容才能給私域帶來一種真實感和毛邊感。

他說道,他某一天突然看著自己的使用者,決定給他們寫一封信,信裡寫到他是怎麼來自一個小地方,結果遇到了斯坦福畢業的人才,給他帶來的認知變化。

他說到如果他做香氛香薰,他會怎麼去寫朋友圈。

他說的每句話都讓我感受到了一種“活在世界、活在當下”的感受。

我聽到的都是你需要真真切切的去感受世界、感受生活、感受愛的流動。把他們寫下來。你需要活在這個世界上,去放空,去陌生之地。

他說

“平庸的優秀沒有價值,做個世界的叛徒”

那一刻擊中了我。

我覺得

好的內容,是要從生活中來的。

但現在很多品牌人(包括我自己)本身為了創業累得沒有生活,沒有留白。品牌的靈魂自然而然就沒有了。品牌的“詩人創始人”的角色存在是很重要的。

我寫下了兩條微博:

結果沒想到立即吸引來了俊平大魔王,他激動地打電話給我,說他也在想很類似的事。

然後跟我說我們倆都是同一個「靈魂品類」(這是什麼精妙詞彙,笑死我了):一手執劍、一手拈花,aka 讓團隊去做商業化的事,我們磕磕絆絆至少學會了怎麼判斷執劍。但是我們要專心去做的是拈花:和真實的人鏈接、找到好產品、記錄這人間的煙火氣兒。

05

重來

當你的思維開始發生轉變的時候,你會發現那就是一瞬間的事。

我腦子裡不停響起一句話“you always have a choice”

你是有選擇,你是永遠有選擇的。

沒有什麼事是你不得不要這麼做的。

You only live once

創業在這個時代已經不是為了致富,而是選擇你想要的生活方式。

我立即決定,以後每週一三執劍,處理各種工作上的管理和經營的事。二四五不去上班,也不允許團隊來約我的時間,讓我可以專心的整塊時間去做創作,去感受世界。

但是那樣是不是就是一種讓自己逃避上班,其實自己享樂的藉口?

公司會不會因此就進入停滯?

我這麼熱愛工作的人,真的能適應嗎?

這是我問自己的幾個問題。

說實話,我最近剛開始實驗,我也非常感激我的團隊很快就理解和支援,並配合我一起實驗。

而最近,在看了一本叫《重來3》(感謝即友推薦)的書以後,讓我更透徹地理解了這件事,原來這麼多人都已經進入了這種思考模式——

比如,我摘抄幾個書裡的段落:

1. “我快忙瘋了”

“拼死拼活地工作”已經壟斷了創業勵志文的主題,沒完沒了的打雞血式格言煽動人們在工作上耗盡最後一絲力氣。是時候摒棄這種錯誤觀點了。

你只需看看 Instagram 上加了“創業”標籤的內容都在說些什麼。“傳奇始於埋頭苦幹!”“不需要過人天賦,只需要超級努力。”“目標才不關心你的感受。”沒錯,這種話要多少有多少,直到把人看吐為止。

對於手中資源遠不如別人多的創業者來說,忙碌和苦幹或許是起步時的燈塔,為他們照亮前方的路。可如今,它們已經成了折磨和受罪的同義詞。

或許有極少數人設法在這種受罪狀態中找到了想要的東西,但太多的人到最後身心俱疲,意志消沉,一蹶不振,卻沒得到任何值得炫耀的東西。這一切又所為何來?

你並不會因為犧牲了一切而變得更有價值。因為你不斷地忍受痛苦和疲憊,只為夠到一根更大的胡蘿蔔。生命遠不只是連軸轉和忙到極限,人類的體驗遠比這遼闊、豐富得多。

此外,

拼命工作的結果也並不好——你不大可能在工作 14 小時後靈光乍現,找到那個關鍵想法或突破性的創意。創新、進步、影響力,這些都不是苦幹蠻幹的結果。

創業犯不著演這種死去活來的苦情大戲。在絕大多數時間裡,創業的日常工作比這個乏味多了。少來點跳烈火戰車和瘋狂追逐的戲碼吧,踏踏實實地多壘幾塊磚,再刷一層漆。

所以,別再拼死拼活地賣命工作了,充實地好好幹上一天活兒,日復一日,這就足夠了。你可以陪孩子們玩耍,同時依然是個成功的企業家,你可以擁有個人愛好,你可以好好照顧自己的身體,你可以坐下來好好讀本書,你可以跟另一半一起看一部傻乎乎的電影,你可以抽出時間來做一頓像樣的飯菜,你可以出門去散個長長的步。你可以時不時地,敢於做一個徹底的普通人。

2. 最珍貴的值得保護的是注意力

公司特別熱衷於保護。他們用商標和訴訟來保護自己的品牌。用法規、政策和保密協議來保護資料和商業機密,用預算、首席財務官和投資來保護金錢。

他們保護了那麼多東西,卻總是沒能護住最脆弱也最稀有的東西:員工的時間和注意力。

公司浪擲著員工的時間和注意力,就好似這兩樣東西是無限供應的,好似它們沒有任何成本。可是,員工的時間和注意力是我們最稀缺的資源。

3.“時間被切碎”

時間被切割成零碎的小段後,你很難高效率地工作,但你會很容易感受到壓力:你用 25 分鐘打了個電話,接下來花了 10 分鐘跟一個拍你肩膀的同事聊了會兒,手頭上的事情剛做了 5 分鐘,有人叫你去參加討論,

結果你在一件根本不需要佔用你注意力的事情上又浪費了 15 分鐘,最後你只剩下 5 分鐘來做想做的事情了。難怪人們會變得脾氣暴躁。

而且,在你努力一心多用、應付場景轉換的時候,你必須得把緩衝時間考慮進去。

頭腦放下上一件事,轉而處理下一件事的時候,是需要時間的。就這樣,當時鍾走到了 5 點時,理論上你已經在辦公室裡待了 8 小時,可你卻在自問:“我今天到底都幹了些什麼?”你知道自己人在這裡,可一個又一個小時都是輕飄飄的,它們都不留痕跡地溜走了。

於是我們從大學裡借來了一個點子:留出專門的“答疑時段”。在 Basecamp,每個特定領域的專家都會公佈自己的答疑時段。有些人會把每週二的下午空出來,有些人會每天留出 1 小時。全憑專家們自己決定。

如果你對自己的大多數時間都掌控不了,那你就不可能冷靜下來。你會經常感到壓力,覺得自己安心做事的能力被人奪走了。

4. “即時回覆”

對即時回覆的期待猶如一根導火索,引發了太多的險情。先是有個人給你發了封郵件。如果幾分鐘內沒有收到你的回覆,他們就給你發條訊息。還是沒回音?那他們就給你打電話。然後他們會問別人你上哪兒去了。於是那個“別人”就把上述過程重複一遍,好引起你的注意。

突然之間,你就被人從手頭的事情中拽走了。這是為什麼?是十萬火急的事嗎?那行,沒問題!他們沒錯。可如果不是急事——幾乎從來都不是急事——那他們就不該這樣做了。

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對即時回覆的期待都是毫無道理的。然而,隨著越來越多的實時溝通工具侵入日常工作——尤其是即時資訊系統和群聊工具——對即時回覆的期待已經成了常態。

這不是進步。人們一般是這樣想的:如果我能飛快地發訊息給你,你就也能飛快地回覆我,對吧?從技術上說,沒錯;但在現實中,這是錯的。

你把訊息發給別人的速度有多快,跟人家回覆你的速度沒半點關係。決定回覆速度的是溝通內容本身。緊急事項?好的,回覆你。你想讓我把上週發給你的東西再發一遍?這事可以等。你想問個問題,但其實你自己也能找到答案?這事可以等。你想知道 3 天后客戶幾點到?這事可以等。

幾乎所有的事情都可以等。幾乎所有的事情都應該等。

這個書裡還貼了幾個有趣的“詩人創業者”的作息時間:

06

詩人創業者

再扯遠一點。

現在我們很多品牌都說要慢下來,但是自己都不慢下來,怎麼可能慢下來做品牌?

包括其實有許多中國新消費品牌,他們成立的第一天是帶著詩人般的遠方來的,是帶著對生活的熱愛的,但是不是在日常的瑣碎中已經磨滅了自己的初心?是不是早就不再詩和遠方了?

2022 年,我們都在想辦法苟住。但正是這時候,也許詩和遠方可以救你。

每個品牌都需要一個詩人般的創業者,去帶你去陌生的異地世界去感受,用內容和產品,把詩和遠方帶給消費者。

不僅老闆需要慢下來,團隊也需要慢下來。真的有那麼多事情要去做嗎?真的每一件事都有效果嗎?核心到底是什麼?真的有那麼多 low hanging fruit(低垂的果實)嗎?

去找到那個公司的核心,然後在那裡下功夫。

我是比較理想主義,我相信你可以擁有詩和遠方,同時也擁有一份穩定和成長的事業。

我想去實驗,想去做個詩人。

在想清楚了這些以後,我覺得我又回到了我的創業第一年——

那一年,我花許多時間寫文章,我發自內心的寫自己的感受,我用心活在當下,感受每個人創立品牌和做營銷中的艱辛,我從他們的艱辛和方法中總結,再分享給更多的品牌人。我在刀法的社群裡和大家嘮嗑,做朋友。我是有靈魂的我自己。我喜歡這樣的自己。

而 2022 的不同,是我還同時擁有了一個堅強後盾的團隊,我也擁有著一路伴隨我成長的你們。

還有一個小心思。我希望自己不止是個散漫的內容人了,我希望成為一個產品人。做一系列能幫助到許多人,成就中國好品牌的關鍵產品。But this time, I will take it slow。

慢就是最快的方式。

希望大家在這篇文章中,感受到我“拈花”的魔力。是不是和其他文章很不同呢?

我是刀姐,我回來了。

我們都可以活在當下,又活在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