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高考語文必考點解析: 水釣叟講作文結尾匆促無力 !

溈水釣叟講作文

結尾匆促無力

【知識問答】

1

.議論文的結尾有什麼要求?

不管用什麼方法結尾,都應該簡潔明瞭,有感染力,講究語結而意不結,給讀者留有回味和思考的餘地。收尾要做到有利於揭示文章的主題,有利於文章的結構,要做到辭雖盡而意無窮,就像欣賞一首絕妙的樂章,一曲終了,餘音仍在耳畔迴盪,繚繞。

2

.古人關於結尾的名言有哪些?請略舉幾例解說。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新樂府序》中說:“首句標其目,卒章顯其志。”意思是指作品一開頭就要切題,要開門見山;而作品的結尾又要起到進一步明確和深化主題思想的作用,充分顯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元代陶宗儀有所謂鳳頭、豬肚、豹尾的說法。“鳳頭”是說作品的開頭要像鳳凰的頭那樣秀氣、漂亮,“豬肚”是說作品的正文要像圓滾滾的豬肚那樣豐富、充實,“豹尾”是說作品的結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樣有力、剛健。明代著名學者謝榛所寫的《四溟詩話》中則有“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結句當如撞鐘,清音有餘”的說法。這是說,作品一開頭,就要像放炮似的,使人耳目為之一震;而作品的結尾,又要像敲鐘似的,使人覺得餘音繞樑。清代李漁曾說:“終篇之際,當以媚語攝魂,使之執筆留連,若難遽別”。所謂“媚語”,即富有文采、意蘊深刻的語言。

豹尾

【瓶頸探測】

結尾,是文章結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文章的收筆處和落腳點,是全文的歸宿。任何虎頭蛇尾、有頭沒尾的文章,都很難引起讀者的審美情感。處理結尾,必須深思熟慮,反覆斟酌,否則只能給人頭重腳輕、虎頭蛇尾的感覺。

中學生議論文結尾常見毛病有:

1

虎頭蛇尾

所謂虎頭蛇尾,是內容分量很重,結尾寫得疲疲沓沓,沒有力量,或像是應該再說點什麼卻浮浮泛泛地住了筆。

2

畫蛇添足

是指本來可以結尾了,卻還多餘地加上一句,如一瓶水本來已滿還要蓄水,結果溢位瓶口。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最明顯的例子是在充分證明觀點的情況下,又在結尾來一大段總結性的話語。原文總共這麼長,結尾就沒有必要詳細總結,像長篇論文一樣。

3

呆板死氣

不是少說多說問題,而是說得過於板滯,沒有給讀者留下一點回味的餘地,如議論文《勤學說》,結尾寫“不勤學之害如彼,勤學之利如此,是故為人不可不勤學也”就是此類。

4

空喊口號

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大喊著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喊,這種結尾大煞主題。

5

拖泥帶水

結尾意思已經明瞭,卻遲遲不肯收尾,造成結尾過長,尾大不掉,衝突了文章的主題。

6

結尾殘缺

由於考場時間匆促的緣故,或者忽略了結尾,造成結尾空缺,整篇文章就殘缺不全了。

瓶頸

【瓶頸突破】

與開頭一樣,文章的結尾也是相當重要的。成功的結尾,先必須要做到的則是自然、乾淨,停止時戛然而止,絕不要畫蛇添足或節外生枝。好的結尾,能使讀者更深入、更透徹地理解文章內容,進一步領會文章的中心思想;精彩的結尾,能喚起讀者的思考與共鳴,增強文章的感染力。結尾當如撞鐘,“清音有餘”。“回眸一笑百媚生,一曲終了當奏雅”。一篇文章的結尾,就應該追求“回眸一笑”,“曲終當雅”的藝術境界。事實上,一個好的結尾,留給閱卷老師的感受就如同嚼橄欖一樣,餘香滿口。議論文也是如此。

下面介紹議論文幾種優秀的結尾方式:

1

.自然收束法

不論哪種文體的文章,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蘊意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雕琢豐富的象徵形體,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在考場作文中得到廣泛運用。考場作文氣氛緊張,競爭激烈,有時候也許不能過多地講究什麼“式”,什麼“法”。只要揮灑自如,寫到哪裡就是哪裡,能充分地證明觀點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講究“自然”並不意味著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著文思發展的自然趨勢結束全域性。在所學的課文中,這樣的例子較多,在此不加贅述。

2

.卒章顯志法

所謂“志”乃“旨”也,卒章顯志是指經過層層論證,最後水到渠成,得出中心論點或結論的結尾方法。如《不幸是所好大學》,這篇文章運用理論論證和事實論證的方法深刻論述了“不幸”可以鍛鍊人,也可以造就人的道理,然後這樣收束全文:

我們詛咒“不幸”,希望人世間處處灑滿陽光、佈滿鮮花;但是,生活的邏輯並不順從我們的善良願望,總是伴隨著種種“不幸”。比如說,我們要的是現代化,但通往現代化的道路,處處有荊棘,甚至有虎豹,怎麼辦?列寧說:如果我們要獲得勝利,受苦該是一件最好的事。這就是結論。無論是造就個人,或振興國家,都是如此。

這個結尾落筆歸旨,瓜熟蒂落,而且給人以啟迪。

3

.抒情點染法

議論文結尾,經常用總結性的話語抒發作者的情懷,表明作者的態度和感受,提出希望與號召,使讀者受到理性的薰陶、情緒的感染。如《論雷峰塔的倒掉》的結尾:

當初,白蛇娘娘壓在塔底下,法海禪師躲在蟹殼裡。現在卻只有這位老禪師獨自靜坐了,非到螃蟹斷種的那一天為止不出來。莫非他造塔的時候,竟沒有想到塔是終究要倒的麼?

活該。

“活該”二字獨立成段、擲地有聲,不禁自然收束全文,而且抒發作者對搬弄是非的法海和尚的嘲弄、憎恨、厭惡之情。這種情緒自然而然地感染了讀者,使大家每每讀到這裡,都會產生一種淋漓盡致的解氣之感。

4

.引用結尾法

文章結尾引用古今中外名人名言或詩詞歌賦等,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表現力。這就是引用結尾法。運用此法,文章的主旨常常在不知不覺中顯現出來,形象而巧妙。所引內容都是作者在看到眼前事物後所產生的聯想,或為文章點明題旨,或聯絡實際,深化主題。如:《定型》結尾:猛然間,我情不自禁地吟起孟子的那句名言:“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這個結尾古語今用,言簡意駭,雋永無比。

引用法結尾,所引文字一定要自然、巧妙,切忌脫離實際,不符合文章內容或思想。如果開頭也用了引用名句法,這樣首尾相應,彰顯文化底蘊。

5

.啟迪警示法

俗話說,“編筐編簍,重在收口;描龍畫鳳,難在點睛”。寫文章也是如此。如:《生命的奇蹟》一文結尾:

生命,是軟弱中的堅強,平凡中的偉大。

生命,不只是盛開的花,還是泥土裡扭曲變形的根;

生命,就是用不屈的頑強把看似不可能的事做到成功。

這個結尾,意境高遠,飽含哲理,反映了作者對生命的頓悟,讓我們看到了生命的真諦,獲得精神的鼓舞。

6

.語音繞樑法

謝榛所寫的《四溟詩話》中說:“結尾當如撞鐘,清音有餘。”就是說,文章結尾委婉含蓄,可以給讀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餘地,餘味無窮。疑問結尾法也可達到這個效果。比如,滿分作文《那陣風吹過》,在論述我們應“忘記失敗痛苦,銘記美好快樂”的論點基礎上,以如下語句結尾:

那陣風吹過,吹走了,吹走了;那陣風吹過,留下了,留下了。

吹走了什麼,留下了什麼?發人深思。

7

補充交代法

即利用結尾補充說明某種情況,某種意見,或附帶交代寫作的緣起、動機等等。韓愈《師說》結尾交代寫作緣起,如《重獎“活雷鋒”的困惑》結尾“嘮叨上幾句”,暗寓對學雷鋒只是“季節”性活動的諷刺,與前面的主旨相關但不相屬,這都是“補充性”結尾。有—篇題為《談“風度”》的文章,批評某些青年人不學無術,而只想靠幾件豔麗的服裝顯示所謂“風度”,著重回答了什麼才是真正的風度的問題。而結尾是這樣寫的:“當然,總的來說,我們國家服裝的顏色和式樣,還比較單調,需要不斷改進。而且,‘愛美之心,人皆有之’,青年人穿得整齊大方、收拾得乾淨利索並無可厚非。”這一“補充”,就避免了片面性,避免了引起誤解的可能。

波濤洶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