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南懷瑾老師】禪宗六祖慧能:如何在人生中成就自己的成就呢?

漢傳佛教禪宗初祖達摩祖師,關於修行的感悟,有一句名言“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這句話的意思是說,自己所經歷的事情,只有自己知道,對於修行者來說,也是同等道理,一個人修行得成就,只有自己能切身體會,至於他所說的義理,只是依照自己內心所表達的一種意境,對於你來說只能作為參考,不能以你內心所領悟的道理去權衡對與錯,而是以自己的實踐修持來證悟自己的人生真理。

漢傳佛教,禪宗六祖慧能大師,大家都知道他老人家目不識丁,從小以砍柴為生,並沒有上過一天的學堂。但是,他並不是我們所認為的愚笨之人,他對於佛學的悟性極高,以一首驚世之作,成為五祖宏忍的法嗣弟子,一生弘法利生,被後世弟子稱之為“東方如來”。

六祖慧能大師,初到五祖弘忍大師座下求法,五祖便對慧能說,你是來自嶺南的野蠻人,而且還是一個目不識丁的文盲,怎麼可能領悟世間至高真理的佛法。慧能大師當即便反駁五祖,人有南北之分,佛性豈有南北之分。從六祖慧能大師的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要知道輕視身邊的人,是佛教第一大忌,這個就是傲慢,也是自我的無明體現。

對於我們世俗之人而言,生活的痛苦來源於太過強調自我,其實,強調自我就是一種無明的表現,這個自我是將自己陷入到一種掙扎的痛苦之中的罪魁禍首。然而佛教禪文化讓我們明白了,自我是束縛自己內心的一種強化劑,想要擺脫自我的束縛就必須從內心進行修正,這個就是佛教所說的修行,也就是修正自己的心念。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過分地強調自我,那就等同於將自己投生至監牢,而這個監牢才是自身最難突破的屏障。當我們靜下心來的時候,我們不妨去思考一下,我們從出生到死亡,是不是都生活在自己所設定的監牢中。當然,我們的一生也有過很多次機會,可以從自己的監牢中跳出來,只是因為我們的無明作祟,自己反倒眷念這自我的監牢。

我們世間凡夫總是說自己活得不夠自在,那是因為自我意識所導致的對立思維所致。比如,我們凡夫總是採用這種二元對立思維來處理問題,以為非黑即白,非對即錯,世間的真理就在對錯之間。

如果我們採用佛教思維來解悟這個話題,那麼就不會出現這種對立的結果,因為,佛教將事件的發展看作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他認為世間一切都是由此到彼,由黑到白的一種轉變,只是因緣的和合作用,使之呈現在我們的面前。所以說,世間一切事物並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好與壞,兩者之間也不存在太多的對立關係,說白了,一切皆是因果造化。

其實關於自我意識的存在,大部分是受外部環境所影響,當環境的變化,自我意識也隨之變化,所以我們世俗人是很難跳出這自我意識的監牢。正如六祖慧能大師,在廣州見到兩位小和尚為了帆動還是風動的問題而爭吵時,慧能大師給出答案,既不是帆動,也不是風動,而是你們的心在動。

從六祖慧能大師這個故事,我們完全可以理解,外部環境其實與我們並無多大關係,如果我們能專注地去做一件事情,就不會去關注這所謂的外部環境,所以說一切的變化都是內心所造作,也就是自我在作祟。

結語:

以佛教思維看待人生自由的問題,那便是,打破自我監牢的束縛,使自己跳出這自我束縛圈,領悟到世間的一切都是平等相待的,都有各自的使命和責任,具備相同的人生價值。當我們認知到這一切,我們便能擺脫自我意識的束縛,從而走上自由安樂的人生道路。

作者創作不易,打賞聊表心意

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互動,發表你的高見!

文章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屬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悟心明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