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人為什麼感到不幸福?幸福的本質是一種能力

⑴【慾望與幸福】

今天借用斯多葛哲學的思想,與大家探討一下幸福的話題。

現在許多人的認知中幸福是外在之物的慾望滿足,認為自己只要有錢了不用上班了就滿足了,人生就幸福了,但這種幸福是十分短暫且不可持續的。

因為按照斯多葛哲學家的理解,這個世界上很多人不幸福很大程度上是源於不知足,因為我們在努力付出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后便會習以為常,感到乏味,從而誕生新的且更大的慾望。

矛盾就在於此,當人們面對慾望無法實現時感到不幸福,得到想得到的東西后,就會適應它帶來的喜悅,並感到乏味平淡,又催生新的慾望,結果是仍然不滿足,不幸福。

像我們在得到了房子,車子後,便會很快對這些曾經夢寐以求的東西感到厭倦,這些東西將無法帶給我們快樂和愉悅。

心理學家對此心理稱為“享樂適應”。

⑵【享樂適應】

享樂適應是指當環境的改變給人帶來快樂時,人們通常會很快習慣環境的改變,恢復到平常的快樂程度。

這是因為人類非常善於適應生活中的變化。

該特點在許多方面都對我們有益能助我們渡過難關並適應新環境,但這也意味著當我們實現應帶來巨大幸福感的目標時,比如得到一輛新車、一份新工作,我們將適應得很快,當你擁有了之後,這些新事物很快就變得熟悉,所帶來的快樂感也隨之變得短暫。

就像我們在購物時看上了一款精美的手機,在購買之後過了一段時間,我們就熟悉了它產生的快樂,不久就對它提不起興趣了,並且我們會渴望比這款手機更美觀效能更好的手機。

在人際關係中同樣存在享樂適應。

在愛情中,當我們遇到了意中人與之在一起體驗了熱戀的甜蜜後不久,就會不再欣賞對方的優點,轉而挑剔對方的缺點,並且將對方對我們的照顧和關心看的理所當然,不再感到感激和溫暖,在與朋友和父母之間的相處也同樣如此。

所以,幸福的關鍵就是阻止這個適應的過程。我們要防止把擁有的東西看做理所當然,才會持續的體會到幸福,並由衷的珍視它們。

這包括我們的財富、地位、工作、事業等一切被我們所有的東西。

那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有關研究的學者給了我們答案。

這句話就是,“

獲得幸福最容易的方式,就是學會如何想要我們已經擁有的事物”。

也就是對自己目前擁有的東西產生渴望,這種做法能使我們重新認識到身邊被我們忽視的幸福。

⑶【消極想象】

具體實踐方法是進行消極想象,這也是斯多葛哲學中的核心思想。

我們需要悲觀的假設如果失去了所擁有的東西后我們會怎樣。

比如我們可以想象失去了目前溫暖的大床、穩定的工作、或者身邊的親友時我們的處境將會怎樣,我們一定會十分悲傷,感到焦慮和恐慌。

這樣我們會變得更加珍惜它們,並且加強我們對它們的體驗,從而提高對幸福的感知能力。

所以,為什麼說只有當事物離去後人才懂得珍惜呢?

因為事物沒有離我們而去時我們從來沒有想過失去它們時的情況,導致突然面臨失去時我們沒有一點防範和心理準備,這種事前不珍惜的後果會導致我們錯過對許多事物相處體驗的機會。

比如父母還在世時我們才悔恨自己當初沒有多陪伴他們,與朋友分開了我們沒有送上一份禮物,被公司辭退了才後悔沒有認真工作。

消極想象的作用就是如此有益,它會幫助我們重新認識身邊事物的重要性,並激起我們對它們的感激與幸福的體驗。

⑷【幸福是內在的結果】

古希臘的一位學者曾提到:“

使我們幸福的,主要是我們自身之內的原因,而不是自身之外的原因”。

的確,對於一個人的舒適、幸福而言,最重要的是這個人自身的內在修為。

因為一個人是否感到幸福或痛苦說到底是他的內在感知,思想以及價值觀的結果。

而人自身之外的所有事物,對於人的幸福都只是間接地發揮影響。

因此,每一個人到底生活在怎樣的世界,取決於他對這個世界的理解和認知。所以幸福其實是一種能力,而不是對外在事物的慾望滿足。

古人言:知足常樂,知足了你就幸福了,學會如何感到知足也就是學習如何幸福,其實人生幸福的真諦就包含在這句話中。

幸福是一種稀缺的能力。

(我是嚴春,如果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請點贊關注,我會持續更新有價值的內容,助你不斷突破認知)

周國平:提高生活幸福度的哲學課

新商業智庫

購買專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