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相親見了個男孩兒,父母都是退休返聘的醫生,結果她的回答讓人心酸

我閨蜜不久前相親見了個男孩兒,大她三歲,工作穩定體面,父母都是退休返聘的醫生。

閨蜜家人很滿意這樣的條件,見面之前,反覆叮囑她說,難得遇上這樣合適的男孩子,一定要好好表現。

後來閨蜜和那個男孩兒一起吃了頓飯,簡單聊了幾句,氣氛不冷不熱,甚至有點尷尬,很明顯彼此都不太來電。

本以為這頓飯過後,這件事兒就算過去了,可閨蜜家人知道後,苦口婆心勸起了她。長輩還是惦記男孩兒的條件,覺得錯過實在可惜,一致勸閨蜜要再爭取爭取。

閨蜜當時跟我說,這種長輩一廂情願式的相親,是最讓她覺得難過的。

誰都知道在婚姻面前,一個人的學歷、工作、房子、車子、甚至父母都很重要,可真正能決定感情和婚姻的,從來不是這些硬性條件,而是一個人的性格、三觀、喜好和內心,是你喜不喜歡他,是他喜不喜歡你。

可在一場被長輩所期待的相親裡,沒人問過她這個男孩子是什麼性格,讀過哪些書,有什麼興趣愛好,兩個人聊不聊得來,互相喜不喜歡。

好像相親只有一條不變的準則,就是它默認了條件優良就是絕佳選擇,感情可以培養,但條件可遇不可求。

我身邊有很多適婚的同齡人,明明單身很久,也想談戀愛想結婚,明明圈子很小,也想多些機會認識新的朋友。但提起相親,他們都會一致拒絕,絲毫提不起興趣。

其實真正的原因,並不是不想遇見,而是怕遇見只是因為條件旗鼓相當,而沒有絲毫的真情實意。

怕對方在意的,不是你這個人本身,而是你身上被這個社會所貼滿的標籤。

去年我參加過一次形同面試的相親。第一次見面,我一直在不停回答男孩兒的提問,從我的具體工作到我的感情史,從我的家人到我的朋友。

我總覺得對方甚至連我長什麼樣子都沒記住,就入侵式地想要知道我是不是一個可靠的人,適不適合和他結婚。

可能這樣也沒錯,彼此足夠率直和坦誠,能節約時間和成本,儘快鎖定目標或是及時止損。

但尋找一個伴侶和找一份工作、買一件商品是不一樣的,不應該急於求成,更不應該按需購買。

我們這代人太理想化,這個世界上沒那麼多的一見鍾情,我們想象中的那種愛情可能根本就不存在。

婚姻都是兩個人摸索著、磨合著過的,家境好、性格好,生兒育女,平平淡淡,到老了也會覺得幸福。

我相信婚姻是一定程度上的磨合和遷就。但我知道,對於我們這代人來說,平平淡淡也不是毫無要求,摸索磨合也一定要和對的人。

我同事在30出頭的年紀,透過相親認識了現在的老公。他們相互喜歡,彼此真誠,一拍即合。現在的一家三口羨煞旁人。

同事跟我說她也曾打心底裡排斥過相親,因為它像極了談判,讓感情變得冷冰冰。

可直到她最後一次相親,遇見現在的老公,她才發覺原來自己討厭的,並不是相親本身,而是從前那些不真誠的相遇和不真心的感情。

我們都一樣,那些不願意去相親的同齡人,其實也並不是刁鑽苛刻的完美主義者。

在這個凡事都喜歡講求效率的社會里,我們期待愛情能有些許不一樣,期待它無法用價格來衡量,期待它飽含深情,充滿偏愛和驚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