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職場】工作努力,為什麼還是拿不到領導賞識?這個道理一定要知道

我的朋友小新最近向我抱怨,在一個公司裡待了3年,自己經常加班加點地努力工作,但工資卻沒有漲過一分錢。

我問她:“你向老闆提出過漲薪的要求嗎?”她說:“提過,但是老闆總是給我畫大餅。”

接著她說道:“我每天都很努力,領導讓我幹什麼,我就去幹什麼,而且從不抱怨。”

小新工作很努力在單位是有目共睹的,為什麼得不到領導的賞識呢?可能是努力的方向錯了,導致結果背道而馳,自然未達到領導的用人標準。

我們經常會遇到這種情況,有的人看似不努力,但每次有好事領導都會想著他,這時我們都會嗤之以鼻,說道:“不就是喜歡拍馬屁,還能有什麼本事?”

能夠揣摩別人的心思,瞭解對方的需求,這才是真正的本事,至少別人知道自己該在哪裡努力,才能被看見,比埋頭苦幹好太多。

自認為工作已經很努力,至少比同事付出要多得多,但跟領導說想漲工資,領導總是敷衍,讓我們再繼續努力,總說時機還沒到,還在考核期。

看著有的人升職加薪特別快,為什麼自己卻不行呢?

一、為什麼我們工作很努力,過得卻並不如意

我們每天都在各種忙碌,但是最終你會發現,實際上並沒有做出點成績,反而時間都浪費在了各種瑣碎中。

1。投入的時間相同,得到的結果為何不同?

我們公司的小張為人熱情,喜歡幫助同事。寧願把自己的工作撂在一邊,只要有人需要幫忙,基本隨叫隨到,收穫了一大波好人緣。

眼看著經常找他幫忙的同事紛紛升職了,當即給他悶頭一棒。為什麼自己比別人努力,升職加薪卻沒有我呢?

原來自己把時間都浪費在了別人的事情上,結果自己一直在原地踏步,反而給他人做了嫁衣。

每個人的時間都是相等的,有的人可以在完成工作的同時,利用空閒時間提升能力,有的人卻周旋於各種沒有技術含量的小事,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盡。

這就是努力帶來的差別,沒有用在點上,一切都是枉然。

2。想努力到有成果再彙報,可在領導眼裡卻打了折

領導交代的工作任務,你全力以赴,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於是把時間都耗費在了上面,耽誤了整體工作進度。

你認為完成後再去跟領導彙報,會比較有成就感。但是,在他眼裡,你可能是一位不靠譜的人。為什麼給他造成了這種印象呢?

他每天需要處理的事情太多,根本顧及不到每一件事。如果你不主動去跟他彙報事情的進展,他會認為你可能在偷懶。

特別是等到他來詢問結果時,你已經處於一個被動的地位。他會認為你未按時完成工作是一種沒有能力的表現,從此再也不會將重要的事情交給你處理。

3。努力做了很多,卻沒有做完領導最想要的20%的工作

我們總是希望樹立努力的形象為自己加分,但覺得領導的心思很難猜,明明自己完成了任務,不但沒有得到誇獎,反而被罵的狗血淋頭。

這是為什麼呢?

可能你只完成了80%的工作,關鍵的20%並沒有做。比如你是一位銷售人員,領導讓你今天電話拜訪100個客戶,於是你一刻不停地打電話,中途還不敢喝水、上廁所。

快到下班時,你高高興興地彙報結果去了,當領導問:“客戶有沒有其他需求?產品滿意率是多少?發展了幾個新客戶?”你卻被問的啞口無言。

明明很努力,生活卻過得依然憋屈。其實不是你努力程度不夠,是你努力方向出現了偏差。

在職場中一味地埋頭苦幹,終究只是感動了自己,沒有方向的努力都是瞎忙。

二、該往哪個方向努力,才不會讓努力白費?

我們就像拼命在黑暗中尋找光明的人,閉著眼睛亂撞,直到渾身傷痕累累,才明白既然現實無法改變,那就改變我們自己。

一方面打造自己的硬實力,成為領導的左膀右臂,另一方面補充自己的軟實力,不被同事排擠。

1。擁有一項硬技能,才有說走就走的底氣

人到中年,不得不面臨裁員的風險,本來以為自己為公司付出了太多汗水,沒有功勞也有苦勞。

但是在現實面前,第一個被列入裁員名單的就是那些普通的中年職場人。這是為什麼呢?

雖然他們已經幹了10幾年了,但是卻沒有掌握一項核心技能,為公司創造不了更多的價值。

相比年輕人敢想、敢幹的衝勁,中年人就是保守派,只追求在工作中不出太大的差錯就行。

如果人到中年還沒有進入管理層,整個職業生涯基本已經定型了,每天安於現狀,並處於被動地位。只能依附於目前的工作混日子,卻沒有說走就走的底氣。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平凡的榮耀》中,孫弈秋高中學歷,作為一名職場小白進入金融投資公司,當經理吳恪之問他的優勢是什麼?他想了好久才回答“努力”。

因為孫弈秋是靠關係進來的,所以沒人敢把他開除。現實中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樣運氣,有時努力並不是優勢,真正的優勢是“人無我有,人有我精”。

為什麼成功的人始終是少數?因為他們擁有別人不可替代的能力,每個人能力有高低,當你的能力能輕易被別人取代,則說明你還沒有核心競爭力。

在一個崗位多幹幾年,每個人都會掌握基本技能,但是想在眾人面前脫穎而出,還需要花更多的精力提升自己,讓別人看到你的價值。

那麼怎樣打造個人競爭力呢?

(1)成為複合型人才。

如果我們手裡有多項深度技能,則主動權握在自己的手裡,就會成為不可替代型員工。

當自己的羽毛還不夠豐滿時,一定要低調,鋒芒內斂,不爭一時之快,慢慢積累,當達到複利的拐點時,就是質的飛躍。

我們先要專攻一項技能,當這項能力超過80%的人,且能夠獨當一面的時候,再由一項能力向外延伸至其它方面,不斷迭加深度和廣度。

單項技能不一定能發揮其價值,只有多項技能盤活組合才能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2)為未來儲蓄技能。

Linkedin聯合創始人裡德霍夫曼在《至關重要的關係》一書中提出了職業者非常重要的 ABZ法則,以應對未來的不確定性。

A 代表自己目前正在從事的,也是主要收入來源的工作

B 代表變通的替代計劃,自己喜歡且未來大有發展的業餘愛好,具備超過A的潛力

Z 代表你的退路,就是保障生存的,用於承擔A與B的風險和不確定因素。比如有一筆至少能保證3-6個月的生活備用金

面對瞬息萬變的社會,我們不僅要努力工作也要抬頭看路,當有穩定的工作時,B計劃最好從兼職開始。

一旦時機成熟就要及時調整方向,B計劃將替代A變成新的A計劃,也就是未雨綢繆。

當A和B計劃都失敗時,我們至少還有保障生活退路的Z,因此無需瞻前顧後,大膽地去探索人生的無限可能。

我們有穩定的工作時,就要有意識地培養一項備選技能,以應對未來環境變化。最重要的是將學習放在首位,從自己感興趣的地方入手,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經營自己就像經營一家公司一樣,需要綜合評估現在的工作能否提供更多的成長機會?我感興趣的領域能否讓我學到不一樣的東西?

如果發現目前的工作已經觸及天花板了,或你的副業帶來的穩定價值已經超過了主業,這時,你完全可以由副業轉成主業,開啟新一輪個人成長之路,A與B不斷迴圈,推動自己向前發展。

2。具備利他之心,才能讓你在職場工作更順心

想要升職加薪光靠硬技能是不夠的,即使你特別有才華,別人也會否定你,還要學會做人。

在職場中,我們要三思而後行,當與別人的意見有分歧時,不要當著眾人的面讓對方下不了臺。

最好以建議的方式私下提出,既顧及了對方的臉面還增加了好感,也是防止自己將來背鍋、被同事排擠,工作能更順心一些。

稻盛和夫曾說,“利己則生,利他則久。敬人者人恆敬之,愛人者人恆愛之”,利他是一種高階的“利己”。

只有先利他,才能讓自己與對方為了同一個目標,達成行動一致,最終實現結果雙贏。

馬雲創辦阿里巴巴的初衷就是以“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為目標,這一目標成就了無數的中小企業和創業者,反過來這些企業和創業者也推動了阿里的事業走向全世界。

那麼如何擁有正確的利他思維呢?

真正的利他,並不是一味地犧牲自己的利益,而是從大局出發,暫時犧牲短期利益,實現雙方長期合作共贏。

(1)關注對方的需求。

如果連對方的需求都不瞭解的話,那怎樣才能找對胃口呢?

因此想要成功,要找到與自己目標相匹配的人,先幫對方達到目的,自己的目標自然水到渠成。其次你要有別人手裡沒有的資源,一旦你有被利用的價值,別人才會靠近你。

當你的資源積累的越來越多時,別人都會被你吸引,在價值互換的過程中,各取所需。

(2)眼光要放長遠。

犧牲看得見的利益,每個人都會捨不得,如果學會延遲滿足,把眼光放長遠來看,不一定是壞事,未來也許帶給你的回報會超過你的投入。

(3)保持互利共贏的心態。

他好、我好、大家好才是我們追求的最好結果,如果偏向任何一方的關係,註定不會長久。與同事互換資源,利用各自優勢進行協作,才能共同提升工作業績。

(4)預設“理性程式”。

利己是一種人性本能,大多時候,我們很難做出利他的行為決策。因此,在思考的過程中,增設一個理性程式。

就是當要做出決定之前,以“利他”作為基準進行判斷,是否符合標準,然後再做出最終決策。這就需要我們刻意練習,養成這種思考的習慣。

小結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不努力,而是因為太努力了,反而迷失了方向,以為只要自己夠努力就能獲得該有的結果,卻忘記了職場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善於做事與做人。

我們只需本著“低調做人,高調做事”的原則,常懷利他之心,享共贏之利,打造核心技能,為未來埋下種子,靜待開花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