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情感

他愛一切,對他所看見的一切東西,他都充滿了愉悅的愛| 閒時翻書君

文:閒時翻書君(原創文字,抄襲必究)

一期一會,溫暖,哲理

「每日佳句」

“他開始愛一切東西,對他所看見的一切東西,他都充滿了愉悅的愛。現在他明白了自己以前為什麼那樣不愉快,因為以前他不愛任何東西,不愛任何人。”

——赫爾曼·黑塞《悉達多》

「閒時」感悟

01

內心的歡喜,最初來源於一種獲得的感覺。

就像春天播種,辛苦照料直到秋天,看到金黃色的麥田時,收穫的喜悅從內心洋溢到臉上的笑容中,這是一種質樸的歡喜。

收穫當然不只是一種形式,對於在城市裡出生長大的孩子來說,可能只在圖片上見過豐收的場景,但這絲毫不妨礙人們在得到時的喜悅之情。

得到榮譽,得到獎勵,得到成績,得到職位,得到期許,得到家庭……

一切的“收穫”都帶給人一種內心的激動和歡欣鼓舞的感覺。

02

所有的歡喜,都只為一個目的。這個目的是人生的動機,是在生命樂曲中寫就的樂譜,這個曲調並沒有註定一個人要做什麼,要走什麼樣的路。它從來不是以機械和命令的形式去使一個人成為他(她)自己。

生命定義了一種獎勵的機制,它鼓勵人們去追尋一切讓人有愉悅感的事情。顯而易見,這樣設定基因的目的,是在於“趨利避害”,為的是讓人更好地活下去。

而“獲得”,是這首樂曲的主旋律,這就是它讓人如此著迷的願意。

03

但我們也將清楚地看到,這種歡樂的感覺,是無法持久的。

如果一次的滿足能夠帶來更長久的快樂體驗,其結果就是:人將躺在這樣的愉悅之中,不願意再多做什麼。這種美好的幻覺,在動物世界的法則下,對於人類種群來說,是一種危險。因此,透過收穫取得的快樂,總是不能持久的。

這一點並不難理解,想要開賓士的衝動也許是強烈的,透過努力積累,真買到賓士車,開車的那一刻,這種愉悅的體驗將迅速遞減消失,就好像肥皂泡泡總是在它被吹到的最大那一刻破碎一樣,我們用“得到即是失去”來形容這一刻的心情。

慾望,總是伴隨著“想要”“得到”“想要更多”這樣的迴圈,而環與環之間的維繫點,正是愉悅的人生機制所決定的。

04

但有人跳出了這樣的人生邏輯。可能是很少一部分人。

想要得到,就必須有所付出,這是這個世界通行的法則。我們因為執著於得到,所以把付出看得很卑微,或者說,我們都被一種聲音洗腦了。只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便知道這種價值觀有多麼強烈,這個問題是:

“用最小的成本,換取最大的利潤”這個法則是對的嗎?

我猜,你是認同這個法則的。

大概我是猜中了的,因為我們一直被灌輸的就是這樣的想法,而這個法則其實也是社會的主流意識。

我想說是,它本沒有“道德評價”的意思,就是一個基本事實。

05

但我說,有人跳出了這個圈子。這是什麼意思呢?

這意味著有的人,在看清基因規則之後,選擇與之對抗。而對抗的結果是,他獲得了一種綿延的快樂。

其途徑,是一種非佔有式的獲得,一種美的感受,一種突破了自身界限的感受。

我試著用語言來表達我的理解:

我們之所以執著於獲得,是因為有一個“我”的邊界,因為這個界限定義了內和外,於是向外索取,將身外之物以佔有的形式變成意識上“內部”的東西,這便是一般“獲得”的概念。

那如果沒有“我”這個邊界之後,會是一個什麼樣子呢?

萬物非我,但萬物中都有我。萬物固有,所以我有萬物。沒有了得失,卻獲得了一種我已經擁有了全部的感覺。

這種愉悅的感覺,在邏輯上來說是不會斷絕的。

所以,當一個人如喬達摩·悉達多那樣頓悟之後,我是不會感覺到很意外的。

超然物外的人,有的人看著他像神明,有的人則把他當作瘋子,這都沒有超出理解的範疇。

但不論如何,當一個人聲稱他獲得了永恆的幸福之時,都是值得羨慕的。

「翻書君」絮語

我當然沒有達到這樣的境界。

但我覺得,一種有益的理解,有助於拓展人生的視野。所以也不怕看到的人笑話這種妄想。

而且我知道,有的人遠比我走的更遠,而他(她)沒準也會看到這篇文章。

我是閒時翻書君,用文字記錄思考。你不來關注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