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諸葛亮北伐為何能成功?劉備和孫權都不敢輕易放棄,因為他做了這事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諸侯爭霸。經過多年的角逐之後,孫曹劉三家脫穎而出,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勢。然而戰亂並沒有就此結束,這三方勢力雖然誰都奈何不了誰,卻少有和平相處的時候。例如公元208年,孫劉聯軍曾在赤壁抗擊曹操的進攻;公元217年,劉備則與曹操爭奪漢中;公元221年,本為盟友的劉備與孫權,又在夷陵開戰。除了這些戰爭之外,諸葛亮的北伐,更是廣人為知。

公元228年,蜀漢經過多年的休養生息之後,諸葛亮揮師北上,發動了北伐戰爭。從這一年開始,一直到公元234年,他含恨而逝,諸葛亮前前後後共發動了五次北伐,只可惜,他一次都沒有成功,雖然取得了一些戰果,卻自始至終,都沒能入主中原——第一次北伐,馬謖失守街亭,他無奈退兵;第二次北伐,他奇襲陳倉失敗,糧盡退兵;第三次北伐,他拿下二郡之後,便主動退兵了;第四次北伐,司馬懿選擇堅守不出,他再次無奈撤退;第五次北伐,也就是最後一次,他則永遠的倒了在五丈原,留下了“出師未捷身先死”的遺憾。然而諸葛亮雖然未能北伐成功,卻一直受到後世的推崇,畢竟他是懷有大志的——“蜀人鹹知亮有吞魏之志”。

那麼自公元208年起,便與蜀漢聯劉抗曹的江東,為什麼沒有興兵北上呢?說到此處,也許有人會說,孫權沒有大志,守成有餘,開拓不足,他根本沒有北伐的魄力。畢竟赤壁之戰後,周瑜建議將劉備踢出局,與曹操兩分天下,他卻猶猶豫豫不敢答應。其實這種認識,是真的冤枉孫權了,孫權不但曾發動過北伐戰爭,還曾親臨戰場。只不過他的北伐,沒有諸葛亮這般,為後人熟知罷了。那麼孫權發動的北伐戰爭,結果如何呢?接下來,我們便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建國之前,兩度北伐

(1)第一次合肥之戰,無功而返

公元208年,孫劉聯軍在赤壁擊敗曹操之後,孫權便開始北伐了,他選擇的進攻路線,是出兵合肥。當時曹操大軍爆發瘟疫,無法派出太多的援揮,只能派張喜率一千人前往。然而屋漏偏逢連陰雨,張喜的部隊,也染上了瘟疫。按理說,此時對孫權而言,是絕佳的機會。可是這時曹魏方面,一個謀士出手了,此人正是蔣濟。蔣濟獻計道,假裝有四萬援軍正在趕來,並特意讓送信計程車兵,被孫權抓獲。孫權信以為真,於是燒燬營寨,選擇了退兵。至此孫權的第一次北伐,無疾而終。

(2)第二次合肥之戰,大敗而歸

無怪曹操曾言,“生子當如孫仲謀”,孫權不愧為一代梟雄,他非常的善於把握機會。公元215年,曹操與劉備爭奪漢中,分身乏術,他再一次出兵北伐,進攻的目標依舊是合肥。這個時候,合肥的守將是張遼、樂進和李典,兵馬只有七千餘人,而孫權帶去的足足有十萬兵馬。如果他能夠把握住機會,或許能取得巨大的戰果。然而這幾員守將,都不是庸才,尤其是張遼,在孫權大軍還沒站穩腳的時候,他便僅率八百步兵,衝到了孫權的麾蓋之下,創下了以八百破十萬的神話。《三國志》記載:“於是遼夜募敢從之士,得八百人,椎牛饗將士,明日大戰。平旦,遼被甲持戟,先登陷陳,殺數十人,斬二將,大呼自名,衝壘入,至權麾下。”

兩方僵持了十餘天,孫權還未取得任何戰果,於是準備退兵,張遼不但沒鬆一口氣,反而意猶未盡,於是在孫權退兵之時,他於逍遙津設伏,不但全殲了東吳的廬江上甲,還差點生擒孫權。

二、稱帝之後,北伐大業未息

(1)第三次合肥大戰,狼狽不堪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孫吳政權正式建立,不過建國之後,孫權並沒有忙於休養生息,他很快便再次對曹魏興兵了。公元230年,他第三次出兵合肥,是的,孫權就認準了合肥,這一次他未及包圍合肥,便遭到了滿寵的伏擊,被斬殺了不少兵馬,撤退時還有不少士兵,逃至河中,溺水而亡。之後他終於改變了策略,派全琮攻打六安,卻也沒有取得戰果。

(2)第四次合肥之戰,戰敗退兵

到了公元234年的時候,孫權不再獨立與曹魏抗爭,而是選擇了,與自己的盟友蜀漢一起北伐。這一戰,他兵分三路,一路由自己率領,攻向合肥;一路由孫韶、張承率領,進逼廣陵、淮陰;另一路由陸遜率領,攻取襄陽。彼時司馬懿被諸葛亮牽制在了西線,孫權本可大展拳腳。可是這一戰依舊不順利,先是他的侄子孫泰被射殺,之後士卒又多有病患,於是他再次無奈退兵。見他撤退之後,另外兩路也先後撤退。自這一年起,一直到公元251年孫權去世,他都沒有再次發動北伐戰爭。

通篇分析之後,我們不難得知,孫權並非沒有魄力之人,他也不是從未北伐。只不過他的北伐,不及諸葛亮的北伐廣為人知,更沒有取得過什麼拿得出手的戰果,這才被後世之人忽略了。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三國志集註》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