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布穀、布穀的名字是怎麼來的?布穀的名字由來是怎麼來的?

關於杜鵑鳥,我們能想到許多古詩句,所以很多時候它是活在書中的動物,給人一種很遙遠美感,但得益於它的叫聲,它還有一個“俗名”——布穀鳥,這就是大眾所熟悉的鳥類了。

其實,我們所說的杜鵑鳥並不是特指某種鳥,而是所有杜鵑科鳥類。

因為這些鳥類的叫聲都差不多,所以也都被我們叫做布穀鳥,它們的分佈十分廣泛,大部分人應該都聽過它們“布穀、布穀”的叫聲。

杜鵑鳥是有名的“叢林衛士”,捕食許多害蟲,典型的食物之一就是松毛蟲,在“樹界”杜鵑應該是非常受歡迎的。

然而,它們有一個不好的習慣——不愛築巢,喜歡把自己的卵產在其他鳥類的巢穴中,讓其它鳥類幫忙孵化和哺育後代,估計在“鳥界”它們很不受待見。

杜鵑鳥的這種行為被稱為

然而,說到巢寄生行為,大多時候都是想到杜鵑,這是因為這貨太有反差感了,比如它們經常寄生的蘆葦鶯,體型特別小,當它們養育一隻杜鵑雛鳥的時候,簡直就像領養了一個巨嬰。

有趣的是,這些小型鳥類難道不知道自己養的是別人的後代嗎?杜鵑又是如何尋找寄主鳥的,如何讓寄主鳥心甘情願地為自己養育後代的呢?

到目前為止,已經至少在100多種不同鳥類的巢穴中發現了杜鵑的卵,可以說杜鵑得罪的鳥類還挺多的,不過它們並不是隨機選擇寄主的。

它們選擇寄主的唯一標準就是“卵的相似度”,寄主鳥的卵一定要和它們的很像,所以一般情況下一種雌杜鵑只會在一種寄主鳥的巢穴裡產卵。

但它們是如何標記這種鳥類的呢?目前還不是特別清楚,不過有兩種典型的解釋,一種是遺傳喜好,一種是對養父母的記憶。不管怎麼樣,杜鵑有很強的偏向性。

我們經常在網際網路上看到,杜鵑鳥的幼崽會比寄主鳥的後代早孵化出來,然後為了獲取“養父母”的全部食物,它們會雙腳撐在巢的兩側,把寄主鳥的卵一個接一個地放到背上並推出巢穴砸碎。

不過,這種是最極端的情況,一般情況下只有碰到像蘆葦鶯這樣的小型鳥類時才會出此下策,估計不這麼做的話,蘆葦鶯很難養活這個“巨嬰”。

烏鴉也是它們的典型寄主鳥,但是烏鴉巢穴裡的卵並不會被杜鵑幼崽推出鳥巢,烏鴉和杜鵑更像一種共生關係。

那麼問題又來了,可憐的蘆葦鶯一個後代都沒有,它們難道不會滅絕嗎?

答案是,它們在反抗,杜鵑並不是每次都能夠成功。

就拿蘆葦鶯來說,

其實對於大部分寄主鳥來說,反抗杜鵑的方法都是透過卵。

有些是透過卵的不同顏色和形狀辨別杜鵑的卵,然後去除,有些則是純粹去除巢穴裡奇怪的、佔比少的卵(大多時候杜鵑一個巢穴只產一枚卵,但有時候杜鵑的卵更多的話,那寄主鳥確實會清除掉自己的卵)。

所以,杜鵑選擇寄主的標準基本都是卵的相似度,這是它們和寄主鳥長久以來協同進化的結果。

不過有些寄主鳥就更強勢了,它們會直接驅趕杜鵑,不過看看杜鵑的體型就知道了,它們可不是很好惹的,因此這種寄主鳥並不多。

然而,只要杜鵑幼崽破殼而出了,它就會百分百得到寄主鳥餵養和保護。

然而,就像我們前面說的,杜鵑幼崽並不是所有時候都會清除所有寄主鳥的,所以杜鵑的巢寄生也非完全負面,至少杜鵑幼崽“交房租”了。

在烏鴉的例子中,杜鵑幼崽也是更快的孵化,但是他們並沒有消滅其它卵,而是選擇和小烏鴉一起成長,而且杜鵑幼崽的到來讓小烏鴉成活率更高。

之前有科研團隊得出的結論是,

研究人員把一些杜鵑幼崽轉移到沒有被寄生的烏鴉巢穴裡。然後研究人員監測這些巢穴是否成功,以及對比那些從未有過杜鵑幼崽的鳥巢。

大約有70%的烏鴉巢添加了杜鵑幼崽後變得更成功,而那些從未有過杜鵑幼崽巢穴大約只有30%的成功率。

這證明了杜鵑幼崽可以提升烏鴉後代存活率。然後,研究人員測試了捕食者是否不喜歡杜鵑幼崽散發的臭氣。

於是,他們收集了這種惡臭液體,把它塗在生雞肉上,然後把雞肉餵給貓和獵鷹,大多數貓從未碰過那些雞肉,而獵鷹往往會把雞肉撿起來,然後拒絕。

所以在某些情況下,一隻杜鵑鳥並不是一件壞事,估計烏鴉也是能辨別杜鵑幼崽並非親生,但是它樂意效勞,因為杜鵑交的房租還不錯。

在自然界中,大部分動物幼崽都是自力更生的,然而大多時候,鳥類和哺乳動物都會哺育後代,像杜鵑這樣靠別的鳥類哺育後代的確實不多。

真的很神奇,很難想象這種機制(巢寄生)會出現,然後好像其它鳥類挺可憐的,但是自然界沒有對錯,這只是它們的生存方式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