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劉禹錫寫下的千古名篇《西塞山懷古》,據說連白居易看了都頗為折服

在公元824年,也就是唐穆宗長慶四年,劉禹錫從夔州刺史調任和州刺史,也就是從今天的重慶奉節到安徽和縣。

在赴任途中,劉禹錫坐船經過風景秀麗而險峻的西塞山,忽然觸景生情,想起了三國時期孫權在此建立的東吳王朝,又想起今日大唐已經沒有了大唐盛世的景象。劉禹錫在感慨之餘寫下了千古名篇《西塞山懷古》。據說這首詩,連白居易看了都頗為折服。

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在晉武帝太康元年,也就是公元280年,當時蜀漢滅亡已經十七年有餘,司馬氏篡魏建立晉朝也已經過去了十五年。雄心勃勃的晉武帝此時最大的願望便是吞併東吳,一統天下。

而此時的東吳雖然沒有了孫權當年的輝煌霸業,但東吳依舊憑藉著長江的天險穩固佔據江南,都城建業也是牢不可破,孫權當年建的石頭城,被稱為“東吳第一軍事要塞”。

此時的西晉王朝雖然霸業正興,但是西晉軍隊面對東吳卻也有無可奈何之處,這支軍隊就像當年的曹魏軍隊一樣不善水戰,他們苦於沒有一隻可以跨越長江的水軍。

為此,晉武帝命令益州刺史王濬修建了巨大的戰船,據說每支支戰船可裝載2000餘名士兵,軍隊加緊水軍訓練。

而此時東吳的君主孫皓絲毫沒有孫堅和孫權的智慧和雄心,每日只知道荒淫暴虐,即使面對晉朝軍隊的包圍,仍然心存僥倖,認為有了長江這一天險,便可以阻擋一切敵軍的包圍。他們只是在江面上打了很多木樁,釘上看似堅硬無比的鐵鏈。

東吳貌似長江攔腰截住,又把鐵鏈安在水面下,他們理想的認為即使西晉的船隻開過來,有無數的鐵鏈在水面下,彷彿無數的天然暗礁,東吳天真地認為這些大鐵鏈可以阻擋住晉朝軍隊。

然而王濬率領的水軍用大木筏帶走了吳軍置於水中的鐵鏈,然後在木筏前面灌上麻油,遇到鐵鎖和鐵鏈,就點起火將其燒斷,於是軍隊便暢通無阻,最終打敗東吳軍隊,一統天下。

這些看似固若金湯的鐵鏈逐漸地沉入江底,東吳本想依靠長江天險和這些鐵鏈偏安一隅,但是西晉軍隊憑藉著智慧打敗了的東吳,從此曾經輝煌的金陵王氣消失殆盡,東吳不得不掛起了一片降旗。

奇怪的是,東吳滅亡之後,宋、齊、梁、陳先後都在金陵建都,並都在很短的時間內滅亡。西塞山雖然緊靠著長江,但是正如劉禹錫在《金陵懷古》中寫到的那樣:“興廢由人事,山川地形空。”一個強大政權的建立和鞏固倚靠的不僅僅是長江這一險峻的地形,最重要的是人心所向。

劉禹錫寫的這首《西塞山懷古》,看似在講述發生在西塞山驚心動魄的戰爭故事,實際是在嘲弄此時唐朝藩鎮割據頻繁的勢頭,這首詩是對他們的有力回擊。

曾經的輝煌不代表永久的輝煌,對於此時腐敗的唐王朝來說,這首懷古爍今的詩頗有諷刺而批判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