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岳父中舉前後待遇完全不同,岳父稱女兒嫁了你不知吃了多少苦. . .

中國民間有句老話:“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不過,做“人上人”也需要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人吃慣了苦後忽然一朝得志,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感到不適應,手足無措;心理承受能力比較差的人,大概就跟《儒林外史》中的范進那樣,中個舉便能瘋了。

作者吳敬梓寫這篇小說時寫得頗為諷刺,范進中舉前後待遇完全不同,中舉前,岳父胡屠戶整日叫嚷“你個現世寶,我女兒嫁了你不知吃了多少苦,你還想跟我要錢?門都沒有!”中舉後,胡屠戶一改往日兇悍模樣:“我覺得女兒像有些福氣的,要嫁與個老爺,果然不錯!”

按理說,在古代參加科舉考試中個秀才、中個舉人都沒什麼稀奇的,舉人前面還有進士(包括榜眼、探花、狀元)呢。但范進能高興到那種程度,自然是因為中舉後好處頗多,文中就寫了中舉後眾人紛紛給他送錢、送房子、送田地、送奴僕,再算算別的好處,你就該理解了。

這篇小說的創作背景是清朝,明清時期,“舉人”專指鄉試中試的人,也叫“大春元”。民間百姓口順,習慣稱舉人為“老爺”,而管中了舉人這事叫“發達”。舉人作為省級範圍考試的產物,和秀才有明顯區別:秀才只是一種身份,而成舉人便明確有了可以做官的資格。

現代人可能會覺得科舉考試不算難,翻開史書資料,狀元、探花、進士滿地跑。其實這是一種誤解,否則太宗皇帝也不會“賺得英雄盡白頭”了。按照科舉流程,秀才在各省貢院參加每三年才舉辦一次的鄉試,桂榜題名、中舉之後,就有了繼續參加會試,考中進士的機會。

如果舉人參加會試沒有考中,依然有做官的資格,雖然不能像狀元一樣留在皇帝身邊得見天顏,供奉翰林,前途無限光明,但做知縣、學官的機會還是很大的。要知道科舉考試延續1300多年時間,錄取的舉人僅有幾百萬名,和現代人考大學相比,它的難度已經足夠大了。

前面說了,中了舉人,意味著有了“官身”,這是中舉的第一點好處。第二點好處在於,舉人從此以後可以跟鄉賢平起平坐,社會地位顯著拔高,所以《范進中舉》裡的張鄉紳才會拉著范進的手連連道:“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雖然他倆才第一回見面。

第三點,中了舉人,朝廷可以免除你的賦稅和徭役。也就是說,你家裡種的糧食,做生意賺的錢都不用分一部分上交了,朝廷要修個橋、鋪個路,也不會把你的家人拉過去做活,成日辛辛苦苦從早忙到晚,和其他平頭老百姓一般面朝黃土背朝天;卻可以坐在家中悠閒喝茶。

所以,有些人會把自己的資財轉移到舉人名下,藉此逃避賦稅,舉人也能從中得到大量的好處,雙方“共贏”;第四點,中舉人後朝廷會給予經濟補貼,負擔你參加會試的路費。范進參加鄉試還得問岳父借盤纏,不僅沒借到反而捱了一頓罵;中舉後,這些困難迎刃而解。

第五點,舉人見到縣官可以不用下跪,如果舉人犯了什麼律令,縣官不能隨心所欲對他施加刑罰,必須走一套複雜的程式,解除其舉人功名之後,才能動刑。總而言之,舉人處處都比小老百姓高上一頭,優惠多多實惠多多,范進經歷大喜大悲,難以接受瘋了,倒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