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科普:祝融號這幾天到底忙什麼,為什麼傳個圖還這麼慢

IT之家 5 月 19 日訊息?國家航天局釋出我國首次火星探測天問一號任務探測器著陸過程兩器分離和落火影像。

在萬千網友的歡呼聲中,官方以“祝融號”火星車的身份向大家講述了這幾天來“我”的經歷,並向網友科普了一下我國探火工程為什麼這麼久才公開影像的原因。

▲圖 1 前避障相機影象(圖中著陸平臺、坡道可見)

▲圖 2 導航相機影象(車體、定向天線可見)

眾所周知,我們生存的地球與火星最遠距離約為 4 億公里,而我們目前最先進的通訊方式依然沒能超過光速。無線電波的速度理想狀態下最高也就是光速(299792458m/s),而實際上還需要考慮訊號能量的衰減等因素。

IT之家瞭解到,電波在傳遞過程中會有一部分能量轉化成熱能或者被傳輸介質吸收,尤其是大家熟悉的 5G 更是損耗驚人。簡單來說,這部分訊號能量的衰減與傳播距離的平方是成正比的,我們與火星太遠了。

祝融號火星車配置了兩種通訊方式,一是直接與地球通訊,二是透過天問一號環繞器中繼,與地球通訊。

看到這裡各位小夥伴可能會好奇了,為什麼能直接通訊還需要中繼呢?

那是因為我們的火星探測器目前距離地球約 3。2 億公里,哪怕一直全功率傳遞資料,位於地球的航天中心也只能收到很少的資料,考慮到事有輕重緩急,我們只能選擇讓祝融先把最重要的資訊傳回來。例如 15 日平安著陸。

據介紹,祝融號在著陸後就拍攝了一些火星照片,但哪怕上圖這種小照片也需要八個多小時,再加上火星自轉,導致祝融號每天可用於直接通訊的時間不到半個小時,因此只能在關鍵資料之外透過環繞器中繼傳輸。

在這種情況下,當環繞器(繞火一圈 8。2 小時)17 日進入中繼軌道時,祝融號與其建立了通訊聯絡,在此期間祝融號也將其自身狀態等重要資料傳回地球,等到兩者完成中繼後再傳影象。

值得一提的是,除照片外,祝融號後續還要和環繞器將配合不僅要拍下火星更多照片和影片,還要利用火星車的 6 臺科學載荷對火星進行更加深入地探測,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