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楊家將VS折家將,誰才是北宋第一武將世家!

文/炒米視角

北宋第一武將世家,若從小說演義論,當屬楊家將;但從史實角度論,當屬折家將。

原因是從北宋初開始,楊家實際上從楊繼業這代開始,武將傳承三代,滿門忠烈,被稱為武將世家,毫無異議。

然而折家實際上更是了得,折家從後晉折從阮這代開始,武將傳承八代,而且宋朝建國之後,折家實際上駐守雲中(大同),本身就有著非常高的獨立性,因為宋朝開國前,人家就是節度使。

>“自晉、漢以來,獨據府州,控阨西北,中國賴之”。——《宋史·折德扆傳》

楊家是跟著別人(河東節度使的劉崇)投靠宋朝的,折家可是帶著地盤和軍隊投靠宋朝的。所以性質和地位完全不一樣,但是折家和楊家本身就有著姻親關係。

最典型的認為就是楊繼業的老婆佘太君(原型折賽花)就是折從阮的孫女、折德扆的女兒。

但是折家實際上無論從開始到後來傳承得都比楊家久遠,為什麼卻如此“默默無聞”呢?

首先,折家的成份沒有楊家純粹,折家因而被南宋到明朝時期的文學創作者刻意忽略。

這就要說折這個姓氏的來源了。的確在漢朝就有,東漢有個叫折象的,就是因為他祖上被封折侯,所以以折為姓。

但是折家將很顯然不是這個折象的後人。因為折家控制的河東路府州是民族雜居之地。普遍認為折姓出自北方少數民族姓氏。比如匈奴族折蘭氏、鮮卑族折婁氏,等等。而且當時宋人就有一個明確的觀點,認為折家就是党項人。

>折氏雖源出党項族,但經過和漢人通婚,逐漸混血漢化。——《宋事實類苑》

而兩宋倍受異族欺辱,特別是《楊家將》在南宋剛成型的時候,以及到了明朝“恢復中華”的主旋律。導致了折家雖然是武將世家,為北宋做出過很多貢獻,但是因為他本身有異族血統,所以楊家,以及後來的岳家,都比折家更適合宣傳。

其次,楊家將的悲劇色彩比折家更濃,更符合藝術創作要求。

楊家第一代楊繼業因為孤軍無援,力戰不敵,被遼國擒後絕食三日而死。這就可以被文學創作演繹出頭撞李陵碑而亡,這種對國家對民族的忠貞不渝就可以被刻畫得淋漓精緻。

楊家第二代楊延昭鎮守邊防二十餘年,遼國對他非常敬畏,認為他是天上北斗七星中的六郎星,因此稱呼他為楊六郎。這樣就可以順勢加入很多七郎八虎的情節,再加上後來的寡婦出征的故事,增添了悲壯的色彩。

楊家第三代實際上是楊文廣,得范仲淹賞識,南征廣西,北拒西夏。然而後來北宋愈發積弱,楊家的命運和北宋的命運相似,最終成為絕唱。

而反觀折家,自折從阮受到宋太祖趙匡胤“許以世襲”的特權以後,折家父子兄弟相繼世襲府州,為宋朝鎮守西北邊陲,享受的是國公待遇。

繁衍八代,皆是能征慣戰之輩,第二代折德扆、折德願;第三代折御勳、折御卿;第四代折惟信、折惟昌、折惟忠;第五代折繼世、折繼祖、折繼閔等;第六代折克行這些都是駐守西北,後兩代皆是抵禦西夏的名將。第七代折可大、折可存、折可適、折可求。其中後人因為發掘了折可存的墓,還破解了宋江的結局。因為他曾隨童貫率軍鎮壓方臘起義和宋江起義。到了第八代折彥質大戰金軍,後隨趙構南渡,也官至籤書樞密院事兼權參知政事。

再次,楊家將的家世並不顯赫,史書裡實際記載內容並不多,因此才更有創作的空間。

因為小說通常避諱史書詳盡記載之內容,避免創作空間受限,也避免不必要的麻煩。

這一點實際上在《水滸傳》裡也有反映。比如描繪朝廷內的奸臣,以高俅為代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高俅比起其他童貫、蔡京等人,地位偏低,史書記錄並不翔實,都沒單獨立傳。

楊家在正史上可查的三代,沒有一個和朝廷內權貴有姻親關係的,更不要說帝胄了。身份最顯貴的可能也就是佘太君了。

因此在《楊家將》裡,才可以將楊延昭的妻子美化為柴郡主這麼大的空間。柴郡主也就是後周世宗柴榮之女,宋太祖趙匡胤敕封皇御妹金花郡主。

文學創作者眼中的價值,最終導致了兩個武將世家差異巨大的知名度。

在小說演義以及話本雜劇的充分渲染和不斷深化傳承改編之下,“楊家將”的人物形象越來越豐滿,內容也越來越充實。

而“折家將”則靜靜地躺在史書裡。直到某一天考古挖出了折家某個名將的墓,看到墓誌銘顛覆了一些我們已經成為習慣的定勢思維之後,才發現原來還有北宋還有一個武將世家叫“折家將”。

原創首發。歡迎關注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