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帶逛上影節|一部科幻電影需要多少科學顧問?至少五個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陸芳

6月17日,第二十四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論壇以“重塑想象·定義未來——中國科幻電影新思考”為主題展開討論,來自影視界、科普界的專家學者暢所欲言,紛紛表示中國的科幻電影應該堅持講好中國故事,加強本土化創作的探索,要敢於想象、大膽創新。

2019年,一部火爆春節檔的《流浪地球》開啟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2020年,國家電影局、中國科協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科幻電影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了對科幻電影創作生產、發行放映、特效技術、人才培養等加強扶持引導的10條政策措施,被稱為“科幻十條”,中國科幻電影由此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

當日論壇現場,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北京電影學院導演系副教授王紅衛曾參與過《流浪地球》等作品的編劇和策劃工作,他始終認為中國科幻電影應該堅持“本土化”的道路。

王紅衛認為,科幻電影一則是作為型別電影,二則是作為科幻本身。在此情況下,照搬西方模式可能是一種捷徑,但真正能吸引觀眾的,還是科幻故事的本身。“千萬不要去找一個國外成功的科幻電影的模式,然後想怎麼把它國產化,怎麼把它雜糅一些中國的元素去做,而是應該先找到好的中國科幻故事。”

科幻作家、《瘋狂的外星人》編劇董潤年希望“創作者對科幻的認知應該進行更新”,“其實你會發現生活中無處不科幻,很多普通的生活場景中就包含著科幻的成分,這其實是創作者包括我自己,特別應該注意去挖掘的東西。”

在董潤年看來,生活本身就是科幻的,“這個時代的科技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們怎麼用這種思維來貼近觀眾正常的生活,其實已經是接近科技創作的理念了。”

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教授苟利軍表示,科幻電影還是要遵循一些基本科學常識和理論,而這需要創作者和科學家的通力合作。

開心麻花影業董事長劉洪濤也特別認同這一點,作為開心麻花最新力作、科幻喜劇《獨行月球》總製片人,他認為在科幻片的創作過程中,一定要有科學顧問的參與。“觀眾會從現實邏輯和科學邏輯來看電影,如果電影有漏洞就不可信,不可信就不會有共情。另外,我們創作科幻電影的目的是因為我們關心人類的、宇宙的命運,如果我們在未來觀、科學觀、宇宙觀上面不能邏輯自恰的話,不僅我們對不起自己的初心,更顯得這個努力沒有意義。”

劉洪濤以正在後期製作中的《獨行月球》舉例說:“我們花了很長時間構建了一個相對完整的未來世界觀,但電影能表現出的僅是冰山一角。比如我們做了兩款月球車,一款是小的,一款是大的,小的是要穿宇航服的,大的是不要穿宇航服的。這個不是簡單的傳統電影美術道具師能做的。美術部門彙集了材料學、機械學、工業設計等領域的顧問,即便車輪,要考慮色澤、質感、未來感、承重等等。這些如果沒有科學家的支援是完不成的。”

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科學與影視融合專委會常務副主任林育智向大家普及了科幻電影需要的五類科學顧問。

“第一類我們稱之為非正式顧問,我們會給他提供支撐這個劇情的科學素材和科學理論,甚至幫他構架一個世界,完成世界觀的鋪設;第二類叫專家顧問,劇本成型之後,針對某一類問題,我們給他找到非常合適的科學家;第三類叫現場顧問,他需要給演員提供幫助,給道具師提供協作問題,甚至現場被問各種各樣的科學問題;第四類是科學顧問團,解決一整部電影涉及到的所有領域的問題;最後一類為跨界科學顧問,他們一是受過非常專業的科學訓練,二要有完整的在影視圈的工作經驗。”

除了科學顧問,王紅衛也對創作團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前期的創作團隊一定要有基本的常識和概念,重要的是整天奮戰在一線的創作團隊裡面,他的知識儲備是不是足夠。”

科幻作家、編劇陳楸帆也非常認同王紅衛的看法,“科學顧問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工具、武器,創作團隊的科學素養、科學理念,如果沒有匹配上提供給他的武器,最後呈現出來的效果也會不盡如人意。”

此外,科幻作家韓松也指出了科幻文字創作的重要性。“我看過好多科幻電影,它不是科幻不行,而是電影本身不行。從文字來看,科幻題材最具顛覆性、挑戰性,它經常挑戰你既有的認知和世界觀,這個東西既使在小說創作中也很難達到,改編成電影就更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