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水滸傳中比較高明的好漢,吳用真的不如朱武嗎朱武結局很完美

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其知名度可謂是家喻戶曉,被改變為多個版本的評書、電影、電視劇等影視作品。

《水滸傳》中刻畫的一百單八將,各個性格鮮明,人物形象立體而飽滿。其中,除了勇猛過人的武將之外,也不乏以智取勝的文將,例如智多星吳用、入雲龍公孫勝等。雖說吳用充當了梁山的智囊,而公孫勝看透了宋江多次,脫離了兩次梁山泊,但他們真的是《水滸傳》中最為高明的人嗎?

眾所周知,梁山伯中的一百零八員大將被分為了三十六天罡和七十二地煞,他們各有所長。那麼其中,被後世認為最為高明的,便是這七十二地煞之首:神機軍師朱武。根據《水滸傳》中的描寫,此人精通陣法,使得兩口雙刀。雖然他本身“並沒有什麼十分拿人的本事”。

但正是由於他有自知之明,“懂得進退”,避免和其他人產生激烈的正面衝突,才能夠在梁山中得到一方天地,最後也避免了身首異處的悲慘下場。相對於大多數有勇無謀、魯莽行事的武將來說,這一點難能可貴,也正是朱武的高明之處。

朱武之所以相對於吳用更高一籌,主要是從人品考量:從私德來看,當時的梁山好漢幾乎都是“落草為寇”,有些武將出身並不是十分光彩。吳用此人作為梁山的智囊軍師,雖然提出了不少的建議,但是他心中的理想僅僅侷限於眼前的短暫利益,並沒有達到家國天下這樣的高度。

例如在梁山對戰遼國之時,吳用居然提出了“投降”這一舉措,當時的遼國相對於南宋來講完全是蠻夷入侵,能提出這樣的觀點,恰恰揭露的吳用本身是為了一時的得失沒什麼底線的人。

而朱武呢,雖然他未能避免史進的一時衝動,但是他一直以來都沒能忘記自己做人的底線,他的內心其實並不想起義生事,只想做一個老實本分的良民而已。他曾經制止過意圖上少華山的史進,也透露了如果史進將來不再落草,他願意和史進一起安定下來,做個良民的意願。

這也是他向宋江提出找到宿太尉“招安”的理由之一,但是他的目的從一開始就不是為了做官享福,而是想讓更多的人避免爭鬥罷了。朱武此人的知進退,從一開始出場的時候便可見一斑。朱武和陳達、楊春二人是少華山的結拜兄弟,雖然表面上朱武在少華山是一把手,但由於他不露鋒芒,少華山的實際話語權在事實上歸三人共有。

一次,陳達垂涎於史家莊的物資,不顧朱武和楊春二人的反對,執意帶人前去洗劫。好巧不巧,這個史家莊正是史進所在的地方,陳達甚至連雞都沒能搶來一隻,就被史進捉住暴揍一頓。朱武聽說了之後不計前嫌,仍然親自前去向史進說盡好話,放下了身段親自求情,史進也因此被朱武所打動,四人義結金蘭。

後來,史進在九華山上正式踏入了江湖,朱武為了讓史進這位結拜兄弟在江湖上有個落腳之處,也為了讓他有一方勢力作為底牌,毅然決然地將少華山的龍頭老大之位讓給史進。

史進與朱武推脫了多次,在朱武的堅持下,最終史進代替朱武做了老大。對執拗的結拜兄弟陳達,朱武重情重義,對後來的兄弟史進,他也能竭力相助,甘願讓出領頭地位,這種俠肝義膽是許多梁山泊好漢所做不到的。

總結:古往今來,能稱得上“高明”二字的,除了見識、謀略和勇氣外,最重要的還是內心深處作為“人”所懷有的善心。有了仁善之心,做事給自己留一線生機,給他人行得些許方便。給他人帶來了好處之時,也為自己留下了後路。

有些人可能認為朱武的一生是“憋屈”的一生,殊不知“過鋼易折”這個真理自古以來就被許多英雄所證明。高明二字並非不思進取,而是做到大局觀和知進退的辯證結合,付諸以執行力,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