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學佛改變命運,用因果改變機遇,佛法怎麼看待人生的機緣

機遇,俗話所謂正巧趕上了,永遠在身邊,卻很難理解,尤其很難對付。難理解,是因為與因果規律的關係不清楚。所謂“巧”,至少在常人的心目中,是非必然;而果來於因則是必然的。在常識的世界內,還會有不受因果規律制約的現象嗎?所以最好還是理解為:同樣是有因之果,只是由於因不簡單明確,我們認不準,就覺得是碰巧。這樣的碰巧,顯然難於對付,因為已然者不可改,未然者不可知。

苦是來於已然,比如希望富貴,偏偏生在貧寒之家,希望康強,偏偏孱弱,希望壽考,偏偏中年得了不治之症,等等。已然的機遇也可以是稱心如意的,舉古事為例,劉邦想嚐嚐做皇帝的味道,居然就打敗了項羽,司馬相如想得個佳人,居然就有文君夜棄。但是,四海之內,想嚐嚐做皇帝味道的,想得個佳人的,總是太多了,而真就如願的必是極少數。

這是說,稱心如意的機遇並不多見。不多見,還有個可以名為主觀的原因,是欲無止境,做了皇帝還想成仙,即使是天生的幸運兒,也總會感到,稱心如意的機遇還是常常不來。所以對於機遇,我們需要用力思索的,不是合意的帶來愉快怎麼辦,而是不合意的帶來愁苦怎麼辦。怎麼辦?我想,還是隻能用“觀”法。可以先觀大場面,或大之中的小場面,限於人群。

心情可以是宗教的,就是想,人很多,而好機遇不多,“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可以是數學的,即想機率的情況,既然人多而好的機遇不多,自己碰到不合意的正是理有固然,也就可以雖苦而無怨。然後看小場面,己身,不合意,愁眉苦臉,甚至哭哭啼啼,又有何用?只能使機遇的影響擴大範圍,所以最好還是用莊子的辦法,曰“知其無可奈何而安之若命”,面對,不怕,也就可以坦然了。

文章轉載:釋永信主編《我思故我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