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三歲懂得讓梨的孔融,最終卻成了不孝子

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時融兒大者九歲,小者八歲。二兒故琢釘戲,了無遽容。融謂使者曰:“冀罪止於身,二兒可得全不?”兒徐進曰:“大人豈見覆巢之下,復有完卵乎?”尋亦收至。

孔融對來拘捕自己的使者說,請不要為難自己的兩個孩子。沒等使者開口,兩個小孩就異口同聲地說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顯得鎮定從容,完全不像是八九歲的孩子。

身為孔子的後代,孔家的孩子總是異常早熟,孔融也是如此。他三歲讓梨,便懂得孝敬長輩的道理。十歲就在士族領袖李元禮家登堂入室,應對從容,表現出過人的機智。十六歲就敢收留因得罪宦官而逃難的名士張儉,並在事發之後勇敢地擔起責任。

孔融是孔子二十世孫,是儒家的傳人,但他卻非規行矩步恪守儒家倫理的儒者。受時代風氣影響,孔融為人放達,文采是第一流的,身為建安七子之首,可以和三曹相比肩,但他的思想已經流露出離經叛道的痕跡。他的名言是坐上客常滿,樽中酒不空,其人格遭遇彷彿是提前為後世的竹林七賢樹立了一個模板。

但孔融畢竟還是孔家傳人,恪守君臣之道。他看不慣曹操的專橫跋扈,屢次三番和他頂槓。

曹操下了禁酒令,本意是要做好糧食的戰略物資儲備,口頭上給出的理由卻是酒能亡國,因此禁止百姓拿糧食去釀造無用的酒。作為酒徒的孔融是可忍熟不可惹,進諫說,桀紂好色亡國,也沒聽說戒色的啊。

曹操不喜歡驕傲自大的禰衡,罰他當鼓吏。孔融卻把禰衡引為同調,進諫說,禰衡罪同胥靡,不能發明王之夢。像禰衡這樣的大才不過犯了很小的罪,因為不入你的法眼而受到責難,諷刺曹操不識賢才。

曹操攻佔鄴城,粉碎了袁紹的殘餘勢力,曹丕趁機納袁紹兒媳甄宓為妃。沒等曹操有所表示,孔融就藉機諷刺上書說道,武王伐紂,以妲己賜周公。一向博學多智的曹操還以為孔融言之有據,孔融卻回答以今度之,想當然耳。這才發現又被孔融戲耍了。

這一下可是徹底激怒了曹操。孔融的這番言論無疑是在譏諷曹家滿門都是好色無厭之徒,打仗不過是為了搶女人。以孔融的聲望,這番言論傳播開去會對曹家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在強敵環伺之時,曹操還不敢對孔融動殺機。如今,袁紹已死,呂布已除,剩餘的劉表座談客兒,四海即將歸一,曹操的聲望如日中天。消除孔融這個不合作的分子,殺雞儆猴,正好讓那些曾經給袁紹寫效忠信,心懷二意蛇鼠兩端之徒一個警告。出於對孔融的格外關照,曹操沒有放過孔融的兩個還是兒童的兒子。孔融一家就這樣走上了斷頭臺。曹操當然不會說殺孔融是因為他得罪了自己,殺孔融的表面理由主要是他宣揚了不孝順的理論。

孔融曾在文章中表述父母與子女的關係。

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慾發耳。子之於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缻中,出則離矣。

子女不過是父母情慾的產物。因此子女要不要孝順就得看父母的德行。這番驚世言論便成了被殺的罪證。

詩書傳家的孔家後人因為不孝而死於刀下,這真是莫大的諷刺。曹操曾口口聲聲宣揚不忠不孝之徒也可以量才而用,如今卻以不孝治罪孔融,這又何嘗不是自打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