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綜藝“海選”並未停止,換個說法照樣繼續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丨網視互聯,作者丨趙天成

熱衷於選秀的綜藝節目,似乎正在面臨一場變革。

近日,網曝《中國好聲音》節目組接到國家有關部門通知,“要求停止一切綜藝節目的海選活動”。

同時,《創造營2022》導演組暫停面試的訊息也傳得如火如荼,網友直呼“見證了選秀節目的消亡史”。

停止“海選”,雖未得到最終證實,但也並非空穴來風。各大綜藝的地面海選賽事,已經對此作出了一些調整,只是這些“調整”讓人有些哭笑不得。比如,海報上去掉“海選”“賽事”等敏感字樣,將“海選”改為“演出”、“賽事”改為“活動”,然後一切照舊。

同時“倒奶事件”後,所有包含“氪金打榜”環節的選秀節目,都不得不做出一些調整,變得收斂起來,以避免重蹈《青你3》的覆轍。

取消“海選”,對綜藝節目有何影響?

海選的地面賽,一直都是整個選秀節目最開始的環節,也是亂象叢生、最難監管的環節。

一般來說,主辦方並不會親自下場抓地面賽的具體流程,而是一層一層授權給各大城市,包括縣級市,由拿到授權的第三方公司來負責賽事活動的具體執行。

這就導致一個顯而易見的問題,各個賽區由不同的公司負責執行,且相對獨立,所以很難標準化,流程化,關鍵的是缺乏監管機制,這導致各自為政,在操作過程中出現很多不為人知的灰色地帶。

但對於主辦方來說,這是一個穩賺不賠的買賣,別人為自己的節目選拔人才,還得付給自己一大筆錢,無成本、利潤高,還沒有任何風險。

所以,儘管透過海選真正走進節目的並不多,但主辦方依然樂此不疲的原因所在。

透過“海選”,節目組不僅能夠最大程度地獲得下沉市場的潛在熱度,為節目造勢,為後續選手們的氪金打榜做鋪墊甚至培訓。

如今失去“海選”,主辦方將失去一項收入穩定的利潤,但並不會影響選秀綜藝的正常播出。

“海選”並未停止,換個說法繼續

雖然“海選”變得敏感起來,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對於那些已經花錢拿到授權的地面賽執行方來說,只要“海選”僅僅是敏感詞而已,換個說法照樣繼續。

網視互聯發現,“雲廣實創”作為《超球少年》全國海選組委會、《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蘇州賽區組委會,“海選活動”並未停止。

5月20日之前,“雲廣實創”釋出的內容標題為“2021《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蘇州賽區賽事預告”,而5月24日之後,該活動搖身一變成為了“2021《中國好聲音》十週年音樂盛典蘇州站”。

“賽事預告”變成了“演出預告”,“《中國好聲音》全國海選”變成了“《中國好聲音》十週年音樂盛典”,“蘇州賽區”變成了“蘇州站”。

“雲廣實創”釋出的“演出預告”顯示,6月4日-6日,各有三場。只是改了幾個字,“海選”變成“演出”,活動並未受到任何影響。

而像“雲廣實創”如此操作的地區海選組委會,並不在少數。

如此看來,綜藝“海選”被喊停,就像中小學入學不允許考試,不允許排名一樣,並不是不讓“入學”,只是不讓“海選”,不讓“比賽”。

對於已經花錢拿到海選授權的地面賽事執行者來說,只需換個說法,就能輕輕鬆鬆把錢給賺了,並沒有多少約束力。

打榜氪金須規避,選秀節目的商業模式亟待升級

雖然“海選”換種形式就可以規避,但“打榜氪金”卻沒那麼好糊弄,這直接關係到整個選秀節目的商業模式。

不得不承認,這些年中國的選秀市場井噴式發展,透過選秀節目誕生了李宇春、張傑、張靚穎等優秀音樂人,也讓吳莫愁、吉克雋逸、梁博等素人一夜成名。

不過,這兩年,在資本的加持下,選秀節目開始變得有點“失控”。

藝人以流量論英雄,選秀節目更是高喊“人氣高的愛豆才能出道”,影片平臺和節目賽制一直在不斷地強化粉絲的互動性和參與度,號召粉絲為人氣選手打投,已經成為選秀節目的必備環節。這不僅能提升節目熱度,還能助力偶像養成,更重要的是能直接為贊助商的產品帶貨,一石三鳥。

藝人本來是選秀的主角,但在各種“打榜氪金”操作下,卻成為了影片平臺、節目組和贊助商用來割韭菜的工具。

2005年的《超級女聲》,蒙牛以2800萬取得了節目的冠名權,還投入了近8000萬用以製作“超女”相關燈箱、公交車體、媒體廣告等,合計為節目提供的資金支援已經超過了1億。

如今熱門綜藝節目冠名費上億甚至幾億已經是常態。2018年的《偶像練習生》,農夫山泉冠名費超過2億,而這2億最終需要粉絲來買單。

節目組拿了贊助商的錢,就不得不號召萬千追星少女購“水票”為愛豆打榜投票。

選秀節目看似成熟的商業模式,其實是一個營銷的畸形怪圈。

節目組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就是贊助商,而贊助商的盈利模式是,透過節目組的賽制投票規則帶動產品銷量,這就要求節目組和贊助商通力配合,大力收割粉絲經濟。

觀眾審美在變,偶像選秀節目的製播模式也在變,但不變的是快消品對這類節目的偏愛以及偶像選秀與飲品娛樂營銷方式的變本加厲。

最終的結果是,資本吃遍紅利,粉絲勞神傷財,而民選出的男團女團卻參差不齊,“出道即解散”的也大有人在。

不過如今,有關部門整治“打榜氪金”亂象的鐮刀已經舉起,透過賽制投票規則割粉絲韭菜的鐮刀,該歇一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