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日本天皇家族:從萬世一系到武家時代,中國古代皇帝羨慕嗎

2019年5月,又一位日本天皇登基即位。

日本天皇家族最引以自傲的,就是他們家“萬世一系”。也就是自打有天皇這個職位開始,就一直是這家人從祖宗傳位下來到孫輩,沒有改朝換代,沒有“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的事情。

這讓頻繁改朝換代的中國古代皇帝很羨慕嗎?不!因為日本天皇即便是在古代,也長期大權旁落。

從平安時代的後期(公元12世紀)到1868年明治政府建立,這將近700年的時間,天皇作為傀儡,被迫將權力交給武士階級。這700年的時間,也被稱為武家時代。

那麼,武家政權是如何興起?在西方殖民者來臨的19世紀,它又是以什麼樣的姿態離開歷史舞臺的?

公元4世紀後期,日本中部的大和國興起,透過不斷的擴張,在5世紀逐漸確定了對國內的統治,最高統治者被稱為天皇。但此時的日本,還處於落後的奴隸社會。而同時代的中國,已經進入了隋唐盛世。

為了改變自身的命運,日本派遣了大量遣唐使來中國學習,逐漸認識到了這個鄰居有多麼的強大。同時在國內,權臣蘇我入鹿把持國政多年,引起了天皇家族的不滿。

公元645年中大兄皇子和大臣中臣鐮足發動政變,誅滅蘇我氏,為當時在位的孝德天皇重新奪回了政權。

重新擁有權力的孝德天皇意氣奮發,準備進行著一場波及整個日本社會的改革。

於是,從公元645年到公元649年,日本大規模地學習唐朝的制度以及文化。因為這期間日本的年號為“大化”,所以這場改革就叫“大化改新”。

在大化改新的內容裡,政治上要求建立中央集權的國家,天皇權力至高無上。經濟上效仿唐朝制定了均田令,即中央收回貴族的土地,實行土地國有。

如果歷史軌跡就按照大化改新的要求進行,也許日本就不會出現持續那麼久的武家政權。但是歷史最吸引人的就是它沒有如果。

日本大化改新之後國力提升,甚至有了一絲狂妄。最大的例證就是公元633年與唐朝進行的白江口之戰。戰敗後的日本,為了防止唐朝再次打過來,建立了大量的常備軍。

但是隨著唐日關係的好轉,這種緊張感逐漸減少。到了桓武天皇(781-806)時代,便下令正式廢止徵兵制和常備軍團編制。

改為由從郡司等中基層官員的子弟中選擇擅長馬術弓箭者,編成“健兒”,主要負責的是治安。這也是日本中央軍備廢弛的開始。

當年大化改新將唐朝的均田制照辦過來,實行封建土地國有制。然而不到半個世紀,國有制土地嚴重走樣,地方豪強與與王公大臣互相勾結,不斷擴張和兼併土地,日本本就山多地少,這下破產農民走投無路,常常嘯聚山林對抗官府。

日本朝廷慌亂中頒佈了“墾田永世私有令”。這樣反而使豪強勢力將荒原野地也搶分一空,建立了大量莊園。不少流離失所的農民最後被招募到莊園勞動。

到了平安時代後期(12世紀),日本大部分土地集中到地方豪強手中,中央政府對地方的控制已經大大減弱。

隨著豪強數量的增多,圍繞土地而引發的糾紛也多了起來。在中央不一定管得到的情況下,打仗成為了解決問題的不二選擇,在一次次的鬥毆中,豪強挑選了強壯靈活的人組成專業武裝,這部分人脫離了農業生產專事打仗,他們就是最早的武士。

如果只是這樣的小打小鬧,武士也許做不到日後的輝煌。一場叛亂,改變了他們的命運。

公元939年爆發的承平·天慶之亂,是日本關東關西同時期爆發的叛亂。廢弛的中央軍似乎無法解決這場戰爭,只能將希望寄託在新興的武士階級。

第二年叛亂果然被武士平息,中央給予了他們貴族的稱號。從此以後,這支新興的勢力開始逐漸登上政治舞臺。

在不斷為中央政府東征西討的過程中,不僅壯大了武士的實力,同時也在戰火中孕育出平家和源家兩大武士家族。誰能想到,這兩個家族在未來決定了日本七百年的走向。

到了12世紀,透過多年的戰功,武士階級積累了大量的軍事力量和政治資本。但在天皇以及公卿眼裡,他們似乎還不入流,直到1156年爆發的保元之亂。

這場戰爭,源於近衛天皇英年早逝,他的父親鳥羽天皇和兄弟崇德天皇為了爭奪權力,雙方都拉攏了平源兩家的武士。其中包括後來控制中央朝廷的平清盛,以及鎌倉幕府創立者源賴朝的父親源義朝。

戰爭的結果,則是鳥羽天皇勝利,他的四子後白河天皇繼位,而崇德天皇遭到了流放。從更深遠的角度看,這場戰爭還標誌著新興武士階層的活動範圍已經不僅侷限於地方,甚至已經把勢力延伸到了朝廷內部,公開插手皇室糾紛。

看樣子,屬於武士的時代即將到來。

保元之戰後,後白河天皇封賞功臣,平清盛出任播磨(日本古國名)守,一時間風光無限。但是同樣出了很多力的源義朝卻只授予左馬頭(管理馬匹)的職位,心裡自然不平衡。

1159年,趁著平清盛離開京城去神社參拜,源義朝準備拘禁後白河天皇。聽到訊息的平清盛立馬回京,打敗源義朝,並將其子源賴朝流放。

從此平清盛在京城位高權重,甚至在1167年被封為太政大臣,相當於中國的宰相。平清盛也因此成為武家政權的鼻祖。

但隨著平清盛勢力的擴張,不僅與皇室之間的矛盾也逐漸暴露出來,還引起了其他武士群體的不滿。

反對者中,當年被他流放的源賴朝最為積極。1180年源賴朝得到了岳父北條時政的幫助,從伊豆國起兵。並且在富士川的交戰中,打敗了平家。

還沒來的及修整元氣,與源賴朝一決勝負的平清盛,於1181年就病死了。失去這位偉大領袖的平家,再也沒有與源家爭天下的實力。

兩年後,源賴朝在關東鎌倉建立了政權,用“秋風掃落葉”的方式方法消滅了平家。志得意滿的他並沒有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像源家這樣的家族,短時間之內受到武士的擁戴是容易的,但是想進行長久的統治,還需要花一番心思。

源賴朝在地方實行“守護”制度,所謂的守護是他派到各地的政治代表。不僅管理當地的政務,同時還包括財政。這個差事是由之前創業時期的親信,也就是“御家人”擔任。

如此一來,源賴朝不僅有效地控制住全國的武士,同時也把自己的勢力深入了莊園,財力也大大提升。

1192年,後白河天皇去世,一向比較支援源賴朝的藤原兼實控制了大局。不久後朝廷正式任命源賴朝為徵夷大將軍,標誌著鎌倉幕府的開始。

源賴朝死後,他的兩個兒子先後被暗殺,政權落入了外戚北條家手裡。雖然皇室也有想奪回權力的野心,不過在各地守護的保駕護航下,鎌倉幕府一直安穩度過。

但是國內的太平夢很快被蒙古人的入侵打破。當時蒙古統治者忽必烈統一中國,甚至擴張到了朝鮮。1274年和1281年元朝軍隊先後兩次攻打日本,但是都因為天氣原因而失敗,史稱“文永·弘安之役”。

雖然抵抗住了蒙古人的入侵,但是鎌倉幕府也元氣大傷。在人心惶惶的時刻,一直覬覦權力的後醍醐天皇準備奪回權力,鼓動人們推翻幕府。

公元1333年,征討叛軍的幕府大將足利尊氏忽然倒戈,在眾多反對勢力下,鎌倉幕府黯然滅亡。

足利家在倒幕戰爭中逐漸取得了大權,在京都室町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於1336年被自己擁立的光明天皇加封為徵夷大將軍,這就是室町幕府的開始。

但此時的幕府並不是一個全國性政權,後醍醐天皇帶著象徵日本權力的三神器出奔大和國,與幕府對抗。

直到他孫子足利義滿時代,才將日本統一。但是室町幕府相比鎌倉幕府,沒有可靠的御家人為足利一族保駕護航。

為了鞏固統治,幕府只有依靠各地大名(領主)的力量,但那些大名也不是乖乖地聽從幕府,都各自有小算盤,時時刻刻都在侵吞莊園以擴大勢力。這樣的情況也為後來將近二百年的戰國亂世埋下了伏筆。

公元1467年,第八任將軍足利義政因為繼承人的問題,各地大名紛紛進京,引發了一場波及大半個日本的混戰——應仁之亂。這場戰爭,標誌著日本戰國時代的開始。

之前約定俗成的主從關係開始瓦解,“下克上”之風瀰漫整個日本。如今的權力擁有者已經從將軍變成了地方上的大名。為了加強各自爭霸的實力,大名們加強了對自己領土的控制權,由間接統治改為直接統治,這麼一來,曾經的莊園制度也宣告瓦解。

在爭霸過程中,尾張國大名織田信長崛起,並在1573年進入京都,廢除將軍足利義昭,室町幕府也隨之滅亡。

但是戰國最後的獲勝者卻是織田信長的手下德川家康,1603年他在江戶建立幕府,並於1615年的大坂之戰滅亡了老對手豐臣家,再次統一了日本。

為了防止亂世的再次出現,德川家康先是大大削弱了皇室的力量,再把江戶附近的領土給予德川家的子弟或家臣,而外樣大名(非德川家臣)則被分封到邊緣地區。

不僅如此,德川家康還頒佈了諸多法令,比如“武家諸法度”、還確立了大名“參覲交代”制度,即大名隔年去江戶拜見將軍,甚至要求將家人留在江戶當人質,不惜一切辦法限止大名的實力。

的確,德川家康的這樣措施,營造出了江戶時代二百餘年的太平盛世。但德川幕府同樣也是個僵化的社會,“士農工商”的等級一輩子不可逾越,戰國時代熱鬧的港口因為“閉關鎖國”的旨意也變得冷清清。

日本的閉關鎖國,並不會打消西方殖民者的野心。1853年美國人培裡帶著美國政府希望貿易的條約來到日本。面對這樣的變局,日本武家該如何面對?

在西方殖民者的壓迫下,幕府不得不接受這些不平等條約,這樣的結果無形中使幕府失去了民心,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現了“倒幕派”。

隨著西方文明的傳入和幕府內部的鬥爭,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要使日本強大必須得推翻幕府。其中西鄉隆盛代表的薩摩藩和桂小五郎代表的長州藩最為積極。

當日本傳奇人物坂本龍馬將這兩個藩團結到一起後,儘管幕府將軍德川慶喜也做了很多改革,但是在倒幕浪潮中顯得是那麼的無濟於事。

雙方最後在京都附近進行了決戰,史稱“戊辰戰爭”。倒幕軍勢如破竹戰勝了幕府。德川慶喜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只能徹底交出了權力。

1868年明治新政府建立,武家政權徹底宣佈結束,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武士縱橫天下的時代,也最終告一段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