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看《大明風華》,必須知曉的五個歷史事實,還原真的大明風華

《大明風華》即將收官,若以劇中演員演技而論,無論是老戲骨王學圻(飾演朱棣)、梁冠華(飾演朱高熾),還是相較年輕的朱亞文(飾演朱瞻基)、俞灝明(飾演漢王),張藝興(飾演朱祁鎮)等人,所表現出的人物形象也都是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尤其是北京保衛戰時,面對瓦剌大軍,孫若微透露出的大明王朝的骨氣、血性、豁達都讓人動容,感慨。

但這部劇若以張挺導演自謂的歷史正劇而言,其實是存在著大量的不考究、不尊重歷史的部分的,特別是對於朱棣、朱高熾、朱瞻基、張太后都給人一種名褒實貶的感覺。為此,小編特意整編了五條關於大明風華的錯訛之處,讓大家在看劇的同時,又能以史為鏡,知史明智。

第一條:朱棣之死

朱棣作為靖難之役的發動者,對於建文遺臣進行了清洗。其中作為事情源起,景清是攜帶匕首意欲行刺被殺,並且朱棣進行了殘酷的瓜蔓抄,景清實則無後。對於北伐而言,朱棣一生中五次北伐,而在《大明風華》中朱棣第五次北伐時,朱棣為馬哈木領導的瓦剌、阿魯臺、兀良哈三部打敗,最終鬱鬱而終。

事實上,在朱棣領導的第五次北伐中,作戰目標為蒙古韃靼部,至於馬哈木也早已經先於朱棣七年病逝,而韃靼部首領阿魯臺在聽聞朱棣大軍進入蒙古後,立刻率軍逃遁。於是在朱棣進擊無果後,下令班師回朝。“秋七月庚辰,勒石於清水源之崖。戊子,遣呂震以旋師諭太子,詔告天下”。最後在行至榆木川時,大漸(病危),七月十八日病亡。《大明風華》中所謂的大敗而亡,自然也就是無稽之談。

第二條:朱高熾登基

還是在榆木川,《大明風華》中朱棣已感時日無多,便召見楊士奇,下詔漢王承祚。作為太子府屬官出身的楊士奇與朱瞻基矯詔,透過由朱瞻基前往京師報信,欺瞞漢王、趙王,從而達到了朱高熾登基的目的。這裡呢,朱棣臨死前召見的是隨侍大學士楊榮,至於冊立誰,也是十分明確的。

“遺詔傳位皇太子,喪禮一如高皇帝遺制。辛卯,崩,年六十有五”。

這裡可能有人說《明史》清人所作,事實上在第五次北伐時,漢王朱高煦、趙王朱高燧都已就藩,雖然不臣之心明顯,但在楊榮等人以“秘不發喪,熔錫為椑以斂”將朱棣屍體用錫器融化的棺材收斂後,又快馬加鞭趕回京城。最終,朱高熾順利承位。

第三條:朱瞻基弒叔、為政

《大明風華》中,朱瞻基因為朱高煦造反將其擒獲之後,選擇幽禁,最終因為勾連外敵而被朱瞻基下令做成了“瓦罐雞”,相對聰慧的三叔朱高燧,本還以為能夠靠通風報信獲得好結局,最後也為幽禁而終。此後沉浸於殺叔的悲痛之中,朱瞻基便成了“蟋蟀皇帝”模樣,最終38歲盛年而崩。

歷史上的朱瞻基,對於三番五次造反的二叔朱高煦,在一次探視中被朱高煦絆倒,遂將他扣入大缸之中,周圍命人燒柴,活活悶死,這裡並無二樣。但在趙王朱高燧上,作為同流者,朱瞻基則僅僅在收常山中護衛後,便無問責。宣德六年朱高燧去世。

為政上,雖然朱瞻基有著教授太監識字、退出奴兒干都司、交趾的舉動,但一樣有著任用賢臣楊士奇、楊榮、楊 溥、夏原吉、蹇義輔政,更兼仁政愛民。對於“蟋蟀皇帝”的名號,也不過是詆譭之言,在他的眾多喜好中,他的書畫成績斐然。“點墨寫生,遂與宣和(宋徽宗)爭勝”是也。

第四:真實的誠孝昭皇后張氏

作為出身並不高貴的皇后,張氏決然不是《大明風華》中太子妃的八卦,不是為太皇太后時的縱容胞弟張克儉劫掠、縱容朱祁鎮出征,在無法轄制孫太后時的無能。

如果說要在《大明風華》中,真正確立一個真女主,她當之無愧。在朱高熾有被廢立之憂時,她的襄助才讓公公朱棣,不忍廢黜,甚至有“將來朱家之事,全系此女”的話語。在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後,受朱瞻基遺詔,由她聽政。面對流言要冊立襄王,她並不徇私(襄王是她兒子),而是直接面宣朱祁鎮為新君。

即便是手握大權,她對自己人卻並不重用,更不允許外戚干政。也正是因為她信用“三楊”、張輔、胡濙等五大臣輔政 ,也使得正統初年延續了仁宣之治的風氣。在後宮,對於無過而廢的胡善祥,她也十分照顧。可以說,她是大明王朝不可多得的一代賢后。

第五:朱祁鎮,不只是蠢更是壞

《大明風華》中,朱祁鎮與王振推心置腹,甚至於同床而眠。張藝興也將朱祁鎮的蠢演繹得十分逼真。但對於歷史上的朱祁鎮而言,他絕對不只是蠢,更是既蠢又壞。

蠢,蠢在他對王振言聽計從;但壞卻體現在,他在奪門之變後對待朱祁鈺、于謙等人的態度上,單純的一句“謙實有功”只是掩蓋他僭越兒子朱見深之位的目的。對朱祁鈺,褫奪帝號,賜惡諡,對於朱祁鈺之死他也有著說不清楚的關係。

事實上,真正的大明風華當是湮滅在人性與輪迴之中,朱棣對於漢民族、對於大明王朝風骨,擺脫幾百年來弱宋羈絆,所塑造的巍巍漢風;正是雖然在位時日不久,但正是朱高熾身上體現的仁德閃耀的仁君風骨;是朱瞻基繼父輩風骨的傳承;更是在封建社會之中,雖然女性地位低下,卻如張氏一般的賢明、如漢馬氏、宋高後之遺風;也正是這些才造就了真正的大明風華。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