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文化

要讓人才返鄉就業,也需改變“背井離鄉”教育觀 | 新京報快評

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創業,不能光打“感情牌”。

▲2023年1月13日,江西吉安,新幹縣返鄉大學生正在聯淦電子有限公司瞭解公司攝像頭產品情況。圖/IC photo

文 |

熊丙奇

據海南日報報道,由海南省委、省政府主辦的2023年首場春節返鄉人才對接會,將於1月31日在海南迎賓館舉行。用人單位則主要集中於管理、財務、教育、醫療醫藥等行業,不乏高薪崗位。目前報名參與招聘的用人單位已有167家,其中部分崗位年薪達30萬元。

抓住人才春節返鄉的機會,舉辦人才對接會,是不少地方的做法,有像海南這樣全省範圍的,也有以縣、鎮為組織方的。如山東高唐縣在農曆臘月二十七日就舉行了返鄉大學生新春座談會;廣東連州市保安鎮鄉村振興人才驛站,也利用寒假大學生返鄉契機,鎮、村幹部以“敲門行動”入戶派發邀請函、微信群聯絡等方式,組織開展“雁歸計劃”系列活動,提高青年人才返鄉就業創業積極性。

大學畢業生拓寬就業選擇,返鄉就業、創業,家鄉推出優惠政策,吸引從家鄉走出去的人才“歸來”,是一種“雙向奔赴”。這其中,需注意扭轉兩個傾向,一是一些地區鄉村教育中存在的“逃離家鄉”的功利教育傾向;二是在人才建設中存在的“優秀人才遲早要離開基層去其他地方發展”的短視用人傾向。

當前,阻礙大學畢業生,尤其是名校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他們以往接受的教育,以及父母、親朋好友、家鄉人對他們成才的期待。我國鄉村教育普遍採取升學教育模式,不少學校教育學生,要努力學習走出鄉村,走進大城市,並把到大城市就業、創業,視為成功。

受這種“背井離鄉”教育觀、成才觀影響,返鄉就業、創業,就可能被視為“沒有出息”。這就要求在地方大力推進人才返鄉就業、創業時,還要教育學生“走出鄉村”不是“逃離鄉村”,要更好地建設鄉村。只有從教育抓起,才能增強人才對鄉村的歸屬感、認同感。

吸引人才返鄉就業、創業,當然要打“感情牌”,用家鄉情吸引人才迴歸,但從根本上說,還需用職業和事業發展空間吸引人才。否則,即便人才返鄉,也可能在幾年之後因覺沒有發展前途而選擇離開。

對於吸引大學畢業生到小縣城、基層就業,有輿論認為,應該給到基層就業的人才上升的機會,但這種觀念是值得商榷的。人才到了基層,需要有流動的機會,但把離開基層“上升”到其他職業崗位視為職業、事業發展成功,將讓基層難以留住優秀人才,讓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陷入“悖論”。

以我國鄉村教師隊伍建設為例,我國鄉村教師的年齡結構呈“U”形,30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多,50歲以上的老年教師多,而30~50歲這一年齡段教師偏少,原因是很多青年教師,在鄉村學校工作幾年後,就離開鄉村學校進城任職。

從當前各地組織的返鄉人才對接活動看,都強調職業崗位本身的吸引力,向返鄉人才介紹薪酬、生活補貼、住房補貼、保障措施等。這些方面當然很重要,但這也是從人才的現實需求角度出臺的人才政策。

吸引人才返鄉就業,顯然不是讓返鄉人才成“過客”,而是讓其成為建設家鄉的中堅,在家鄉實現其職業和事業發展。要讓返鄉人才回來了就能紮下根,還需在創造人盡其才、

人盡其用

的事業長遠發展環境方面多想辦法、出實招。而這無疑也是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

撰稿 / 熊丙奇(教育學者)

編輯 / 遲道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