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上海近五年獲批新藥15個,新藥研發還應關注非擁擠賽道

以“突破 融合:科技創新驅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主題的中國生物技術與醫藥創新論壇暨2022中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價值榜頒獎近日在上海召開。大會探討生物技術與醫藥產業的前沿技術,洞見行業未來發展。

在上海市生物醫藥科技發展中心、上海市靜安區科學技術委員會、上海大寧資產經營(集團)有限公司指導下,“2022中國生物醫藥科技創新價值榜”由上海市生物醫藥行業協會攜手醫耘科技發起。

本次評選下設小分子創新藥、抗體藥、創新療法、生物技術、醫療器械、CXO、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券商投行和金融服務機構9個系列評選專案,經由評審小組對生物醫藥企業2021年的全年資料及公開資訊進行標準化處理和綜合評估,從而選樹出一批當年度具有行業創新價值的企業,形成業內第三方客觀評價榜單。

市科委二級巡視員、生物技術與醫藥處曹宏明表示,近5年來,上海獲批新藥15個,三類醫療器械440個,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充分體現了上海生物醫藥科技創新的實力,還發揮了穩定經濟增長的重要作用。未來還將進一步增強科技創新的策源能力,助力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生物醫藥產業新高地。

靜安區副區長張軍表示,靜安區已將生命健康產業列為“十四五”期間六大重點產業之一,依託區域內生物醫藥龍頭企業,集聚優質醫療資源,發揮科教人才競爭力領先等優勢,助力靜安區全面構建生命健康的產業體系。

新形勢下如何把握生物醫藥創新轉化的“攻”與“守”?中科院院士陳凱先表示,大環境下“熱點不熱”,就倒逼企業不要去追逐熱點,踏踏實實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企業要有自我造血能力,推進臨床進度,儘快走市場化路線。生物醫藥企業需要精於自身產品質量,滿足國內臨床科研需求,實現逐步出海。

首嘉醫學總經理趙馥表示,企業還應該關注一些其他賽道。當前全球生物醫藥領域最最擁擠的賽道就是腫瘤,新藥的在研品種超過30%,中國甚至達到58%。從2013到2018年,腫瘤藥的IND資料增長5倍。在胃腸、代謝,中樞神經等賽道,我們投入的研發還遠遠不夠,可以在這一方面有所突破。

另外,提供臨床研究服務的CRO公司、SMO公司,需要更快建立更高的質量標準,為更優質的產品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包括臨床研究設計,組織實施,資料錄入、採集、分析,註冊法規解讀和支援等,成為創新藥臨床階段的助推器;以患者獲益為專案的起點和最終的落腳點,實現生物醫藥共同的創新轉化。

作者:沈湫莎

圖片:主辦方提供

*文匯獨家稿件,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