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一部展現父愛母愛的電影,也暴露了兩個顯著的教育問題

文丨萱小蕾、圖丨網路

朋友推薦電影《網路謎蹤》,說是很好看,我時間不多,平時看劇找題材寫稿子,都是兩倍速看。

但是這類懸疑電影又不是國語,倍速就怕錯過細節。不過看了覺得還好,腦子跟上了,劇情故事也算簡單。

印象最深刻的,是片中的瑪格父親,還有那位警探母親。前者是女兒失蹤,後者兒子是嫌疑犯。

瑪格為什麼會失蹤?回頭想想,根本問題還真出在教育問題家庭問題上。

因為瑪格若是心理健康,就不會跟父親的關係貌合神離,就不會去跟叔叔吸大麻。

不吸的話、跟警探家兒子見面時就不會情緒失控,也不會被意外推下山谷。

事情經過是這樣的:女孩有個幸福的家庭,父母愛她,一家三口其樂融融。

但是後來母親生病去世了,女孩心裡自然不好過,偏偏

爸爸又不太會處理這個問題,對自己女兒也幾乎都不瞭解或瞭解錯誤。

最關鍵的一個錯誤是迴避問題,也就是不在女兒面前提去世的妻子。

他可能覺得這樣是不讓女兒難過的一個方式,可是他不提起、不代表女兒自己不會想起媽媽。

比如持續為女兒報的鋼琴課,女兒每次去上課也都會想起媽媽,因為從前都是媽媽陪她去的。

父親的迴避,讓女兒無法向他坦露真實的心情,她也只能假裝若無其事或過得很好很開心的樣子,其實生活中她連一個朋友也沒有。

後來大概撐不下去了,跟叔叔偷抽大麻,對叔叔說心事。

父親自我感覺良好,認為自己跟女兒關係也很親密融洽,卻在女兒失蹤後才發現自己對女兒一無所知,不知道誰是她的朋友,不知道她喜歡什麼……

好在父親邏輯思維能力強,偵查能力也強,透過網路查出蛛絲馬跡,救回了女兒。

這裡迴避問題的習慣,很多人會犯,我自己也有這方面的問題。

有時候覺得沒時間,所以不想深入去跟家人談論某個問題。

看起來似乎風平浪靜,但是家人心裡可能也是各種起伏或不開心,自己沒有及時溝通開導,沒有解決和麵對。

這就像想分手卻不願主動提的人,因為怕衝突,不想面對複雜,於是總是逃避迴避,最終讓事態變得不可控制而爆發大的不良事件。

有問題及時說出來,該開導開導,該解釋解釋,該處理的處理。

藏著掖著不代表沒有發生,有很多東西是我們無法逃避的,不面對不解決就容易發展成不可收拾或後悔莫及的情況。

再說第二個錯誤,是那位最終成為罪犯的警探媽媽。

她說自己兒子有次詐騙左鄰右舍的錢,騙人家說是媽媽單位某個活動募捐。

這位媽媽在鄰居找她確認時,居然承認是的,也就是幫著兒子繼續騙人。

這讓兒子免於懲罰,她以為是保護,其實是溺愛和害他。

她至少得自己教育教訓一下當時做錯事的兒子,顯然她並沒有。

兒子此後面對違法事件時,估計也會衝動行事,不考慮後果,因為他知道媽媽會幫自己處理善後。

因此他把瑪格推下峽谷後,第一個告訴媽媽,

媽媽再次選擇包庇,不想著趕緊彌補救援,而是利用職務之便製造假象。

以至於瑪格被發現時都過去五天了,要不是瑪格爸爸發現了問題,這對母子就害了一條命。

雖說愛子心切可以理解,但這樣的教育方式對孩子沒什麼好處。

這個母親犯此類錯誤,肯定不只這兩次,以前一定也有許多小事需要兒子去面對和承認錯誤,她卻都包庇了。

包容可以理解,但完全包庇肯定是錯的,孩子漸漸明事理時,就得告訴他什麼是正確的事,什麼是不能做的事。

抑或做錯了自己就要解決,就要承擔。

要培養他自己面對問題和後果的意識,要讓他明白有些事做了自己要付出一定代價。

警探母親顯然一開始就是包辦一切的,把兒子藏在自己“羽翼”下面,不讓他受一點風吹雨打,也不給他面對錯誤的機會。

看起來是愛,其實有害。這也能理解,畢竟有些母親愛孩子時,恨不得含在嘴裡,捧在掌心。

捨不得他受一點委屈,不想給他吃一點苦頭。

但這樣護不了他一輩子,多半會護出一個不知天地厚的巨嬰來,抑或是護出一個唯唯諾諾什麼也不會什麼都指望母親的兒子來。

我自己也成為了母親,也有了兒子,我其實也不知道接下來看他漸漸長大時、會如何去教育他,當然,愛他是確切的。

不過再怎麼愛,還是要讓他明白是非黑白,明白對錯,不能事事代勞、事事都替他承擔。

他終究會有自己的人生,早早培養他獨立生存獨立面對問題,想必才是正確的方式。

當然,

不管是迴避問題,還是包庇孩子,這些父母也算是出於愛。

只是沒去思考這樣的方式有沒有問題,會造成什麼後果。

早些明白不能使用這樣的相處和教育方式,也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