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北航心理舞臺劇:化解衝突“與自己和解”

北航心理劇演出現場。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供圖

4個關於心理問題的小故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院路校區的晨興音樂廳裡,被呈現在舞臺上。

臺上,一束光打在女孩的身上。她用輾轉反側的肢體語言和喋喋不休的臺詞,一點一點將無法入睡的焦慮,堆疊在自己和臺下的觀眾周圍。越是想告訴自己該睡覺了,越是睡不著,這個叫故事叫《失眠》。

第二個故事是《輸入和輸出》,輸入的是來自長輩的嘮叨和管教,輸出的是自己的觀點。臺上的男生左右為難,身後彷彿永遠有無窮無盡的指令在追趕,而自己的“輸出”,卻總是難以得到他人的認同。

還有一個叫小愛的角色,第三個故事展示了她的成長:是獨立自主還是尋求他人幫助?這兩者之間又能否找到一個平衡的點?而第四個故事,則與心理醫生本人的職業病有關。

4個小故事,展示了4種生活中常見的衝突,最終構成了這部長達兩個小時的心理舞臺劇《邊緣救贖之超越衝突》。

這部劇由北航學生處積極心理體驗中心製作,中心的心理學教師李衛華擔任總導演和總編劇。主創人員56人,包括北航的本科生、研究生、輔導員和專職教師。他們用大半年的時間打磨這部原創作品,自編、自導、自演,臺前幕後全是北航人。

11月6日晚上,在全場數百名觀眾的見證之下,演出獲得成功。所有主創收穫了掌聲,也深深激發了觀眾的情感共鳴。

“我看得很認真,也有很多思考,各種各樣的衝突太常見了,但多數人都不知道怎麼解決衝突,我相信最起碼今晚的觀眾能更加重視自己心理的各種問題,開始學會與自己和解。”一位學生觀眾評論道。

這部劇的目的,是引導學生“正確地化解心理衝突,重歸和諧積極的心態”。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去年釋出的《中國國民心理健康發展報告(2019-2020)》顯示,18到25歲組的心理健康指數低於其他各年齡段,2020年被調查的青少年抑鬱檢出率為24。6%。報告中收錄的《2019年研究生心理健康狀況與影響因素》也提到,被調研的研究生中,有35。5%表現出一定程度的抑鬱,60。1%出現了焦慮問題。

“每一年我們都堅持做心理舞臺劇,每個劇的故事都取材於同學們身邊的事,表達著同學們真實的情感和內心。在座所有的人都是我們的編劇和導演。”演出的謝幕環節,李衛華站在舞臺上說。

作為心理學從業者,李衛華還接受了心理劇治療和戲劇治療的相關訓練。他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萊希特等戲劇大師,都提到過戲劇的心理治療意義。

“表演者把內心的情緒和感受透過表演行為表達出來,以這種方式實現治療。每個人都可能在故事裡看到自己,透過和別人的互動發現自己,進行行為矯正,獲得自我成長。而在場的觀眾跟角色的共情,和角色一起痛苦,也和角色一起被療愈,這叫替代性療愈。”李衛華說。

北航學生處積極心理體驗中心負責該校學生的心理諮詢、團體輔導、素質拓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學工作,日常組織開展面向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知識宣傳、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心理素質普查工作。從2009年開始,李衛華以“積極心理學”為導向,開始嘗試將心理學與戲劇相結合,推出了“心理舞臺劇”教育活動,原創心理話劇《活在當下》《面具》《三分鐘人生》三部作品,先後獲得了“北京市高校心理情景劇比賽”一等獎。

2016年,北航正式實施“校園心理劇”計劃,幾年來,陸續推出了《邊緣救贖》《冷卻的微笑》和《邊緣救贖之超越焦慮》3部大型原創心理長劇,分別講述了與孤獨抑鬱症、焦慮等問題有關的故事。其中,“超越焦慮”透過5個小故事,表現出了人在壓力之下可能會出現的五種焦慮反應,包括“過度推理”“過分懷疑”“易激惹”“強迫”和“不安”。

今年的這部作品《邊緣救贖之超越衝突》,從上半年就開始在北航兩個校區招募參與者。這些學生大部分都沒有上過舞臺,沒有任何表演經驗。用李衛華的話說,都是從0開始的“素人”。有的學生想透過這次體驗改變自己,還有人想透過表演,體驗一下其他人的經歷。

劇本的創作是一個集思廣益的過程,這些老師和同學們坐在一起,分別講述自己身邊的真實故事,分享自身的真實感受,最終,這些真實的故事和感受,經過藝術加工後被濃縮成舞臺上的形象。

“對同學們來說,改變是非常大的。”李衛華提到一位同學,起初比較內向,只參與編劇,不肯上臺。後來,劇組實在找不到合適的演員,只有他的形象比較符合,就勸他嘗試一下。這位同學演過之後,從此有了很大的變化,參加集體活動更積極了,“敢於向外拓展了,參加社會活動還獲得了一些榮譽。”

作為一位心理輔導員,李衛華始終像“第三隻眼睛”那樣,關注著學生們的心理健康。而心理舞臺劇的模式,讓每一個參與者、每一個觀眾,都擁有了一個成為“第三隻眼睛”、跳出來看問題的機會。

冬日裡的這場演出落幕時,北航國際關係學院的李勝強老師抱著吉他上臺,彈唱了一首由他作曲、李衛華作詞的歌曲,用歌聲表達了期許。

“在心理學上,內心有衝突其實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而懂得怎樣超越衝突,就說明一個人成熟了。”李衛華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渺 來源:中國青年報

[ 責編:張曉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