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黃磊女兒近照曝光,評論區惡臭不堪:真相,和你想的不一樣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

2010

/

2000

詞條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

3363

01

前兩天,黃磊女兒因為一段影片,又上熱搜了。

曝光的影片裡,16歲的黃多多素顏出鏡,穿著一身藍色的瑜伽服,扎著低馬尾,正在專心做泡芙。

只見她一會和麵,一會做奶油,一會加糖……整個動作一氣呵成、乾脆利落。

最後,做出來的泡芙也像模像樣,很是成功。

或許是太專注手上的活,沒注意鬆垮的衣領,又或者是穿在裡面的掛脖內衣領子偏低,導致在做泡芙的過程中,一不小心露了事業線。

結果,本來一條普通的甜點製作影片,不少網友卻抓著多多的穿著不放:

她十幾了穿這樣衣服?是不是早熟?

如果不露事業線就更好了。

太性感成熟了,不適合小孩子穿。

……

熟悉的一幕,在多多身上已經發生過不止一次

多多13歲時,多媽孫莉分享的一張“姐姐的新發色”照片,就引爆過熱搜。

照片中,染了“仙女紫”髮色的多多,穿著淡紫色短袖出鏡,微笑面對鏡頭。

媽媽分享女兒的愛美日常,記錄孩子成長中的歡樂時光,一件再平常不過的事。

結果評論區很快有人“憂心忡忡”表示反對:這麼小就成熟了打扮不太好吧?學生就要有學生的樣子。

之後,孫莉又曬出過一段多多製作毛線兔子的影片,眼尖的網友發現了多多耳朵上並不起眼的耳釘,又是一頓指手畫腳:“這麼小就光想著怎麼打扮自己了,還有多少心思學習?”

2年前,孫莉在微博發了一段多多健身的影片。

多多不過是穿著普通的運動背心和短褲,認真地做著俯身登山跑,也要被指點:“14歲就衣著暴露上鏡,過於早熟,實在難以接受。”

總之,只要多多的出現不符合大眾的期待,就一定要被噴。

02

在大眾眼裡,中學生染髮、燙髮、打扮時髦,就是不好學,就是叛逆;

公務員一定要穿得樸素,否則用於裝扮的飾品過於高檔,收入一定來路不明;

科學家一生清貧才對味,如果摸一下豪車,都要被惡意揣測生活奢靡;

……

但大眾的這些淺薄認知,沒有依據,全是偏見

奧爾波特在《偏見的本質》一書中說道:

人類思維需要藉助分類這一工具……一旦形成,類別就成了預先判斷的一般基礎。我們無法避免這一過程,有秩序的生活離不開對分類的運用。

大眾把人根據特性進行分類,比如,穿著規矩的是學生,打扮樸素的是公務員;學習好的學生一般沒心思裝扮自己……

這樣的分類雖然能夠幫助他們快速做出判斷,但往往也容易形成偏見,造成誤判。

比如,有位父親和他的兒子發生了車禍,父親當場死亡,兒子被人匆忙送入醫院。

手術室裡,外科醫生看到這個男孩說:“我不能給他做手術,他是我的兒子。”

有人很困惑:父親不是死了嗎?怎麼會說“我不能給他做手術,他是我的兒子”?

抱著“醫生=男性”偏見的人,當然想不到,手術室裡的外科醫生,是男孩的母親。

再比如,黃磊女兒多多,就是那個被人誤判的優秀孩子。

你覺得她從小就愛打扮自己,一定沒心思學習。

但其實,人家7歲就能用英語寫劇本;8歲已經開始寫英文詩、翻譯英文小說了。如今,已經翻譯了三本。

10歲的多多,就能給《小王子》《冰川時代2》等英文動畫電影配音。在電影釋出會上,與導演斯皮爾伯格對話,自信大方的儀態和一口流利的英語就讓人讚歎不已。

還有鋼琴、小提琴等藝術類的獎項,更是拿到手軟。

有人可能要說了,多多的優秀,都是父母用錢砸出來的。

多多的父母有錢是不假,畢竟有錢才能從小上昂貴的國際學校,練就一口流利的英語;有錢才能上得起學費高昂的各類藝術課,彈得一手好琴。

但多少中國學生,出國留學幾年,回來還是一句英文都說不利索;又有多少孩子,從小學藝術,最後統統半途而廢。

所以說,父母再有錢,如果孩子不努力,砸再多的錢也成不了氣候。

03

復旦名師陳果38歲未婚,活得精彩又充實。

撒貝南曾經問她,哲學女博士會擔心自己嫁不出去嗎?

陳果回答:

“有成見的人通常不會要我們這種人,但我覺得心胸豁達的人,他可以接受所有人。”

如陳果所說,一旦你心胸變豁達,明白了醜俊清濁,各有千秋的道理,就不會對萬事萬物抱有偏見。

世界上沒有相同的兩片樹葉,也沒有相同的兩個人。每一個人都不同,自然都有不同的價值觀。

所謂包容,就是承認和允許不同的價值觀存在。因為即便不承認、不允許,它們依然存在。

不能因為你認為中學生應該穿得規矩,所以你看到別的學生穿得太潮或者太性感,不符合你的價值觀,別人就是錯的。

有個問題,據說是關於價值觀的測試題。

有一個女人懷孕了,而在此之前她已經生了8個孩子,其中3個耳朵聾,2個眼睛瞎,還有一個智力有問題,而這個懷孕的女人自己又有梅毒。

請問:

你建議她生下這個孩子,還是建議她墮胎?

用一般人的思維來衡量,人們大多會建議這個女人墮胎,甚至可能“上吊給繩、喝藥給瓶”,但現實是什麼?

這個女人生下了這個孩子,而這個孩子確實命也不大好,4歲就被酗酒的父親逼著學鋼琴。

據說,他的父親經常半夜喝酒回來後,把他從床上拖起來練琴,錯一個音打一巴掌。

這個孩子一生有過幾次感情經歷,但從沒有真正的家庭。他的身體也不好,30幾歲耳朵就聽不見了,57歲就離開了人世。

但他的一生,給後世留下了九部交響曲、一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和眾多管絃樂序曲和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

他就是貝多芬,因為他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被後人稱為“樂聖”、“交響曲之王”。

而你剛才,差點兒就掐死了他。

所以,很多事其實沒什麼好大驚小怪的,價值觀不同而已。

世上所有的存在,自有它的道理,所有的不同,自有它的理由,這就是萬物之道。

魯斯·倫德爾有句話說得好:

按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不叫自私,要求別人按照自己希望的方式生活才叫自私。

不隨意插嘴別人的生活,指點別人的人生,這是禮貌,更是修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