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娛樂

李自成的寶藏真的有八里江嗎?八里江中真的有李自成的寶藏嗎???

關於李自成的寶藏,歷來說法不一。根據1673年,《九江府志》記載,1645年,李自成被宿松農夫一鋤頭打死。李自成的寶藏,李自成剛逃離京城時,把大明的國庫席捲一空,裝了18只大船。1645年,李自成兵敗桑家口,被宿松農夫一鋤頭打死,其妻攜帶金銀財寶投進了八里江中。也把李自成的寶藏帶入了八里江中,這李自成的財寶謎團變得越發神秘,這八里江中,真的有李自成的寶庫嗎?

後世很多人也一直窮盡心思地在尋找他的寶藏,經過不懈努力,漸漸“破解”了他的一些藏寶圖。在莽林山區,也流傳著李自成寶藏的傳說——石巖衝,三座橋,南百步,三窯金。據說誰能破解,誰就能成當地首富。

在當地坊間,一直傳言說李自成僱了36個挑夫和18頭驢,運來上萬斤白銀。埋好後把這些人全殺了。從此寶藏成迷。

解放後,有很人結伴前去尋寶,卻在發現一部分寶藏後自殺殘殺,其更多的寶藏等著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去發掘。

閏六月初四日(據《攝政王起居注》“閏六月初四日,又奏:英王大捷,當祭郊廟社稷”。是疏報到達北京的時間),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等疏報:“流賊

李自成

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並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禦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我軍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口等七處,降者撫之、拒者誅之。窮追至賊老營,大敗賊兵八次。賊兵盡力窮,竄入九公山。隨於山中遍索自成,不得,又四出搜緝。有降卒及被擒賊兵,俱言自成竄走時,攜隨身步卒僅二十人,為村民所困,不能脫,遂自縊死。因遣素識自成者往認其屍,屍朽莫辨。或存或亡,俟就彼再行察訪。俘自成兩叔偽趙侯、偽襄南侯。並自成妻妾二口,獲金印一顆,又獲偽汝侯劉宗閔並一妻二媳、自成養子偽儀侯姜耐妻、偽齊侯顧炎妻、偽總兵左光先並一妻三子及術士偽軍師宋矮子,又獲太原府故明晉王二妃。其自成兩叔及偽汝侯劉宗閔,俱斬于軍。自成又有妻妾三口因我軍追急,投

揚子江

死。計我師追躡自成及分翼出師敗賊凡十有三戰,獲駝三十一、馬騾六千四百五十、船三千一百八艘”。

摘自《大清世祖章皇帝實錄》卷十七

故明寧南侯左良玉子夢庚、總督袁繼鹹、守道李猶龍、巡按黃澍,率總兵十二員、馬步兵十萬,並家口,泊舟於九江之東流縣界揚子江中,俱投降。

李自成被宿松農夫打死。

李自成的死,恰如《讓子彈飛》中的真假黃四郎一樣,當假的黃四郎被人打死後,真的也就成了假的。當四處都在瘋傳李自成被殺的訊息,真正的李自成卻在桑落洲桑家口被宿松農夫李筠庵所殺。他攜帶的滿船財寶就不得而知,有人說沉沒於八裡江中,有人說,埋在了桑落洲上的某處。真真假假,不得而知。也許某天,李自成在八里江中的寶藏會被發現,也許真的石沉大海也猶未可知。

宿松農夫,一鋤頭終結大順王朝創始人李自成。小人物改變大歷史,宿松縣匯口一個農夫,一鋤頭擊斃了闖王李自成,埋葬了一個大順王朝,這個農夫就是桑落洲人李筠庵。乙酉(1645)年五月,李自成領兵東下,由於供給側出現問題,左良玉早就把沿江一帶城市劫掠了一遍,李自成部隊無糧可搶了,十分缺糧。在桑落洲桑家口,李自成餓得實在不行了,這時,就是有錢,也買不到糧食,他們就搶鄉民的糧食。可是這股鄉民不好惹,自從左良玉劫掠後,鄉民都自發組成民團,對抗兵痞流氓。看到李自成一夥人,他們毫不膽怯,在李筠庵的帶領下,把搶奪糧食的兵痞流氓打得丟盔卸甲,還把其主帥給打生生打死了。後來從俘虜口中得知,他們打死的是闖王李自成。李筠庵怕牽連鄉里,就舉族搬遷到了德化縣白鶴鄉(今天九江縣沙河街),他則上東林寺出家為僧,法號山鐸,終成一代名僧——真在禪師。

根據《清實錄》記載“靖遠大將軍和碩英親王阿濟格(相當於清軍追剿闖王的總司令)等疏報、流賊李自成、親率西安府馬步賊兵十三萬並湖廣襄陽、承天、荊州、德安,四府所屬各州縣原設守禦賊兵七萬,共計二十萬。聲言欲取南京,水陸並進。我兵亦分水陸兩路躡其後。追及於鄧州、承天、德安、武昌、富池口、桑家口、九江口等七處”。而李自成就是在桑家口一戰中失去了訊息,從此再也沒在歷史中消失,一些捕風捉影的訊息,也是子虛烏有,李自成再也沒有出現過,真的人間蒸發了。這七處地址中,只有一處地址查無實證——-桑家口。在富池口和九江口之間,只有一個桑落洲。會不會是這個桑落洲呢?桑落洲又在什麼地方呢?

據清《一統志》記載“歸林灘,古桑落洲也”,這麼說,歸林灘就是古桑落洲了,(歸林灘在今安徽省宿松縣匯口鎮歸林村一帶,距九江20公里左右)。為什麼要在桑落洲上加一個古字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就是桑落洲曾崩塌過。又據《九江府志》記載“明天啟三年(1623年),桑落洲岸崩十餘里,壞民居無數,遷移不定,民苦之”,桑落洲於明季年間,坍塌入江。徐騰芳明天啟三年(1623年)任九江同知,桑落洲奔潰,桑落洲岸崩十餘里,壞民居無數,遷移不定,民苦之。蘆課無出,議請崩者蠲,荒者減,州民德之。桑落洲坍塌成了一個大口子,當地居民就稱這缺口為桑家口,這就是桑家口的由來。桑落洲因洪水衝擊,或坍塌的地方都稱之為口。如今此地稱之為匯口,就是今天宿松縣匯口鎮。

李筠庵(1621-1672),別字筠庵,江州德化縣桑落李氏子也,生於大江之洲滸上(今天宿松縣匯口、洲頭沿江一帶),世有功於國,襲軍藉,有顯者。父母早亡。師輕財重義,任俠不羈,會闖獻蹂躪中原,國家東南俱倚左方二寧,南朝廷設七省經略宜春袁公繼鹹,開府於九江,招募天下勇健,乃授師為千人長。1645年四月,左良玉掠九江,把袁繼鹹綁走。當晚船停在桑落洲附近,當夜就傳出左良玉吐血身亡的訊息。左夢庚挾袁繼鹹東下,九江城被焚,群龍無首。李筠庵就回鄉組織民團,保衛家鄉。當年五月,李自成兵至桑家口,與桑落鄉民發生爭鬥,李筠庵率民團趕到,一鋤頭把李自成擊斃。後來發現死者是李自成,怕牽連鄉里。就舉族搬遷到德化縣白鶴鄉(今天九江縣沙河街),他則上東林寺出家為僧,後成一代高僧——山鐸真在禪師,著有《徑山滴乳集》,在佛教界聲望頗高。其家族後裔比較著名的有清代兩廣總督李鴻賓。

李自成(1606~1645年),原名鴻基,小字黃來兒,又字棗兒,明末農民起義領袖,世居陝西榆林米脂李繼遷寨。童年時給地主牧羊,曾為銀川驛卒(相當於現在的快遞員,快遞行業起家的李自成,成就了大順王朝。再看看今天的順豐快遞,其老總王衛也把其公司名稱帶一個順字,這是不無道理的,快遞行業都喜歡順)。崇禎二年(1629年)起義,後為闖王高迎祥部下的闖將,勇猛有識略。滎陽大會時,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戰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領的贊同。高迎祥犧牲後,他繼稱闖王。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巖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崇禎十六年(1643年)在襄陽稱新順王,並在河南汝州殲滅明陝西總督孫傳庭的主力,旋乘勝進佔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順政權,年號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四月,多爾袞率八旗軍與明總兵吳三桂合兵,在山海關內外會戰李自成。李自成戰敗,退出北京,率軍在河南、陝西抗擊。順治二年(1645年)五月,在桑落洲桑家口被李筠庵民團擊斃。

江殷道1673年,康熙十二年《九江府志》明確記載,李自成被宿松農夫所殺。

江殷道,湖北漢陽人,他從小就耳讀目染,親身經歷左良玉,李自成之亂,對李自成死於誰手,再清楚不過。他在1672年《九江府志》中明確記載,李自成死於宿松農夫之手。江殷道,一個湖北人,不說李自成死於湖北人之手,也不說李自成死於江西人之手,卻說李自成死於宿松人之手。可見其不偏不倚。這裡需要說明解釋一下,桑落洲上,德化與宿松犬牙交錯,桑落洲大小事務,向來由九江府管轄。這也就無怪乎江殷道會在《九江府志》中多寫一筆宿松之事。後來高植就沒有在其《德化縣誌》錄入此事,只是他補充說明了一點,王時聘招安了數千名闖王的難婦。如果李自成不是被宿松農夫所殺,這黃梅縣劉佐怎麼會出現數千名的闖王難婦呢?他還在文中特地用了招安這個詞,如果一般難婦,直接遣散回家就可以了,招安一詞的意義可就大不同了。並且1672年,距離事件發生時,不過20多年,江殷道採訪時,很多當事人都在世,資訊比較準確。

高植1755年,乾隆二十年《德化縣誌》記載,清軍追李自成,駐紮在黃梅縣劉佐鄉,王時聘招安闖王難婦數千人。

高植(1699—1765),字梯雲(一作梯月),號槐堂。湖州武康(今屬浙江德清)人。乾隆二年進士,歷官德興知縣、德化知縣、揚州清軍同知、江寧南捕通判等,為官廉正無私,人稱“槐堂司馬”。死後家無餘財,堪稱廉吏,備受世人讚譽。乾隆十九年(1754)夏,高植以“卓異”擢升松江(今天上海市松江)同知。因《德化縣誌》未竟,遷延一年,次年秋天才置裝沿江東下。乾隆二十年(1755)孟夏,《(乾隆)德化縣誌》修成,歷時一年。董榕稱這部志書“編纂最為嚴簡,無他志假借之失,列傳尤稱詳確,遠不遺,近不濫,得史氏法,可與康德涵《武功志》、陸清獻《靈壽志》並稱善本矣”。雖不乏溢美之詞,但總體來說還是比較客觀的。

1645年八月,距離李自成在桑落洲死亡僅僅過去三個月。英親王阿濟格的機要秘書彭而述在桑落洲寫下了一首詩,《中江阻風》。這首詩透漏了一個資訊,鼉鼓雷鳴桑落洲。當初桑落洲發生了什麼,讓三個月後,路過此地的詩人,還能聽見戰鼓雷鳴?桑落洲發生的這場戰鬥,恰恰是《九江府志》記載宿松農夫鋤殺李自成的那段。

彭而述

(1605~1665年),鄧州彭橋人。明崇幀十三年(1640年)舉進士。彭而述文武全才,曾任陽曲縣令。李自成破北京後,彭而述不願降清,從小道渡江南逃。後彭而述遊京華,以學書為名拜訪尚書王鐸。經王鐸舉薦,清靖遠大將軍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任命彭而述為兩湖提學襝事,進參議。又經孔有德舉薦,管雲南左佈政事、繼調廣西參政。在靖州,彭而述被包圍,不久永州失陷,彭而述被治罪免官。吳三桂徵水西土司安坤,彭而述為其幕僚,出謀劃策。吳三桂用其策,打敗徵水西土司安坤,任命彭而述為廣西右布政使,彭而述於康熙四年(1665年)秋病逝。

愛新覺羅·阿濟格

(1605~1651年),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二子,多爾袞,多鐸之胞兄,母為大妃阿巴亥。皇太極時期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朝鮮的作戰;清軍入關時作為清軍前鋒隨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地位僅次於四大貝勒。又以靖遠大將軍自邊外入陝西、四川,屢敗李自成,殺死劉宗敏,俘獲宋獻策,帶鰲拜等追李自成於九江口,招降左夢庚。順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征討姜鑲在大同的叛亂。順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攝政王多爾袞拒絕。多爾袞死後,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阿濟格能征善戰,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將領。但他卻是一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

清代著名詞人仲恆,曾經歷這次變故,在此寫了一首詞《念奴嬌》,喜得干戈寧息後就是對這場戰爭結束的描繪。這首詞裡面有大量桑落洲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