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時尚

紹興師爺上能通天下能通地 你有什麼資格小瞧他們

清朝時期,紹興不但出美酒,還出師爺,即著名的“紹興師爺”。

紹興為什麼出師爺?

一方面,是因為紹興經濟富庶,文風熾盛,湧現了大量的讀書人。另一方面,這大量的讀書人難以全部透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又不甘心在老家種一輩子的田地,便退而求其次,進入地方官員的幕府,在等待出人頭地的機遇。

奇怪的是,許多人對紹興師爺很鄙視。魯迅先生是浙江紹興人,還在教育部當過僉事,算得上是幕僚,所以經常有人戲稱魯迅為紹興師爺。北京大學大外文系教授陳西瀅就在《致志摩》一文中,直稱魯迅為“做了十幾年官的刑名師爺”。

不過,大家千萬不要小瞧紹興師爺。在歷史上,他們上能通天,下能通地,極為神通廣大。

先說上能通天。

明朝末年,一個叫沈文奎的紹興讀書人,由於屢試不第,在23歲時隻身北上游學,被八旗士兵抓獲。沈文奎被帶到盛京(今遼寧瀋陽),皇太極見他才思敏捷,便將他留在文館,作為自己的幕僚,發揮“智囊”的作用。沈文奎不負厚望,為皇太極出了不少主意,官至兵部尚書。

一個屢試不第的落魄文人,能成為皇帝的“智囊”,還做到從一品的兵部尚書,算不算通天了?

在清朝中期,還有一個通天的紹興師爺,他叫鄔思道。

鄔思道跟沈文奎一樣,也是屢試不第,再加上家庭貧窮,只好走上了師爺的道路,進入河南巡撫田文鏡的幕府。

據李嶽瑞《春冰室野乘》記載,鄔思道的文筆很好,經常幫田文鏡寫奏摺。那時候,田文鏡與權臣隆科多不對付,兩人誰都不服誰。鄔思道幫田文鏡寫奏摺彈劾隆科多,妙筆生花之下,竟然讓田文鏡“寵遇日隆”。

後來,鄔思道和田文鏡發生矛盾,鄔思道憤而離去。田文鏡親自寫奏摺,然而“輒不當上意,數被譴責”。田文鏡只好花費重金,把鄔思道請回來。雍正皇帝在田文鏡的奏摺批註:“朕安好,鄔先生安否?”

看來,雍正皇帝早就發現鄔思道“代筆”的事情了。

再說下能通地。

我們知道,清朝時期的官員,大部分都是透過科舉考試走出來的。他們往往更擅長經史子集的理論內容,對於實際政務則較為生疏。紹興師爺長年累月紮根基層,對於基層事物瞭如指掌,辦理實際政務得心應手,所以官員們都離不開師爺。

這一點,就要舉婁春藩的例子了。

婁春藩是清朝晚期的一名紹興師爺。他真正將師爺當作自己的職業來做,先後為李鴻章、王文韶、榮祿、袁世凱、楊士驤、端方、陳夔龍做過師爺。

李鴻章擔任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時,曾經長期聘請婁春藩為師爺。眾所周知,李鴻章為人精明能幹,對部署十分苛刻和挑剔。然而,他對婁春藩很信任,也很尊重,放手讓他辦理奏摺、刑錢、河工、鹽務等日常性事務。

直隸總督轄區有一條永定河,每到夏天洪水季節,常發生水患,讓地方官員相當頭疼。婁春藩接手後,多次前往實地考察,查明洪水氾濫的原因,幫助李鴻章制定出一條實可行的治水計劃。李鴻章按照這個治水計劃去辦理。此後,永定河發生洪災的次數大減,在保護周邊地區老百姓生命財產安全的同時,還為朝廷節省了大筆資金。

有意思的是,1900年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直隸總督署的官員都溜之大吉了,唯有婁春藩冒著生命危險,堅守崗位,直到事態平息。

【參考資料:《清史稿》《紹興師爺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