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詩人佳作】唐代詩人來鵬《寒食山館書情》賞析:每經時節恨飄蓬。

寒食節佳作|唐代詩人來鵬《寒食山館書情》賞析

文:枯木

《寒食山館書情》

【唐】來鵬

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朧。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寒食節,在夏曆冬至後第一百零五日,最早源自春秋時期晉文公為了紀念大臣介子推而設立,是傳統四大祭日(正月初一春節、冬至百五寒食節、七月十五中元節、十月初一寒衣節)之一,也是民間郊外祭祖掃墓上墳最為隆重的第一大祭日。

古時寒食節祭祖掃墓,禁火吃冷食,因而叫寒食節,是傳統節日中唯一以飲食習俗來命名的節日。寒食節從春秋時期一直綿延至今,兩千餘年從未斷絕,如今雖然在官方逐漸被清明節吸收,然而在民間依然沿革不斷,興盛不衰。

寒食節是郊外墓祭的日子,又是春季花開、芳菲遍地的季節。看到天清景明,雲淡風輕,漫天飛花,絢爛無比;再看祖先墳塋,一抔黃土,親人長眠,相見無期,不由得讓人雙目含淚,心中悲慼,抑或睹墓思親,肝腸寸斷。因而古往今來,關於寒食節的詩詞文賦不勝列舉,筆者從中選取唐朝詩人來鵬的佳作,略作評析,以寄哀思。

來鵬,晚唐詩人,生卒年不詳,豫章(今江西南昌市)人,《唐才子傳卷八來鵬傳》記載,來鵬家宅在東漢名士徐孺子亭邊。來鵬工於詩,“(唐)大中、鹹通間,才名藉甚”,然而因為家貧,屢屢不得志,乾符五年(878年)前後,福建觀察使韋岫召入幕府,愛其才,欲納為婿,未成。廣明元年(880年)黃巢起義軍攻克長安後,鵬避遊荊襄。後南歸,中和中((881年~885年))客死維揚。

來鵬文章師法韓愈、柳宗元,詩詞風格清新明麗,由於懷才不遇,輾轉漂泊,故其詩多寫羈旅之思、落魄之感,間有憤世嫉俗之作。這首《寒食山館書情》為其代表作,詩人異鄉漂泊,寄寓驛館,在寒食節不由得勾起思鄉之情,有感而作。

“獨把一杯山館中,每經時節恨飄蓬”

,首聯敘述孤寂境遇。詩人長期在外漂泊流離,居無定處,獨自一人,寂寞孤獨,因而每到傳統節日,更容易引起思鄉思親之情,無以宣洩,便在驛站借酒澆愁。

“侵階草色連朝雨,滿地梨花昨夜風”

,頷聯寫景。寒食時節,春雨連綿,小草開始返青,逐漸蔓延到臺階上;昨夜東風吹過,墜落遍地梨花,雪白雪白,悽婉美麗。詩人不愧是寫景高手,用青草侵階和梨花遍地兩種花草,就把寒食節刻畫的淋漓盡致,再則“梨花”離也,語意雙關,畫面美豔,該句對仗工整,凝練雋永,狀物傳神,寓意深遠,既美麗又哀怨,堪稱佳對。

“蜀魄啼來春寂寞,楚魂吟後月朦朧”

,“蜀魄”又為蜀魂,即杜鵑,據東晉史學家常璩撰著的《華陽國志卷三蜀志》記述,先秦時期古蜀國國王杜宇,號望帝,禪位於宰相開明,“時適二月,子鵑鳥鳴,故蜀人悲子鵑鳥鳴也”,“蜀人聞之,曰:‘我望帝魂也’”。後來就用蜀魂、杜鵑啼血等來形容哀怨之情。“楚魂”借指愛國主義詩人屈原,因遭饞排擠,被流放,於是怒沉汨羅江。

頷聯寫景抒情,寄情於景,用典妥帖,對偶工整。春天寒食時節,在杜鵑鳥的悽婉鳴叫中,詩人更加感到寂寞;酒後吟詠楚辭《離騷》,看著朦朧月亮感覺到越來越茫然,不知前途何處。詩人借用古蜀帝杜宇和詩人屈原的不幸遭遇,來比喻自己命運多舛顛簸流離的坎坷遭遇,把詩境渲染的更加淒涼。

“分明記得還家夢,徐孺宅前湖水東”

,尾聯訴說思鄉之情。“徐孺”即徐孺子(97~168年),名稺(zhì),字孺子,東漢名士,世稱“南州高士”,曾屢次被朝廷及地方徵召,終未出仕。徐稺因其“恭儉義讓,淡泊明志”的處世哲學受到世人推崇,被認為是“人傑”的典範和楷模。詩人來鵬家和徐孺子故宅相鄰,就在徐孺子宅前水池的東邊。在寒食時節,孤獨寂寞,借酒澆愁,不由得做起回家的夢來。看得出詩人以和名賢徐孺子作鄰為榮,同時借用徐孺子表達自己準備回鄉歸隱的志向。

《寒食山館書情》這首詩寫景寄情,春色景明,星月朦朧,良辰佳景,適宜踏青。恰逢寒食,本應闔家老小,祭祖掃墓,寄託哀思,奈何羈旅他鄉,有家難歸,懷才不遇,有志難伸,只好借酒澆愁,寄託思念。詩人用典妥帖,狀物傳神,措辭精妙,凝練雋永,語意雙關,寓意悠遠,堪稱寒食節抒發羈旅情懷的佳作!

2021/4/3榆木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