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了不起的村莊!江西這個千年古村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

三僚村座落於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東南64公里梅窖鎮境內,是興國、寧都、于都三縣的交界處。三僚村始建於唐代末年,村莊具有豐富的傳統文化內涵,有著千年古文化,在海內外享有“中國風水文化第一村”、“中國民間風水文化的發祥地”等美譽。

走進三僚第一眼看到的是三僚氣派的門樓,上面寫著“風水文化第一村三僚”腳步踏近這片風水寶地的心情就像即將開啟美物寶盒,彷彿再往裡走就離探尋三僚的神秘更近一步。

梅窖三僚村是一個行政村,村莊村域面積為6。5平方公里。境內以低山丘陵地貌為主,村莊佔地面積為18645畝。三僚村的常住人口有5700人左右,村民們產值較高的主要產業是以進行養殖、菸草種植和發展旅遊業。

的確,進到三僚村你就可以發現隨處可見的農家樂在出售村內特有的豆腐宴,村內也有一波一波的遊客由當地的導遊或村民帶領著參觀村落。

三僚村這個堪輿文化的旅遊聖地,近年來,三僚村已被評為“2006年江西鄉村旅遊十大旅遊景點”、“2007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江西省十大魅力鄉村”等稱號,2008年被列入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9年被評為江西省“歷史文化名村”,2011年被評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一、歷史沿革

三僚村古稱僚溪。唐朝末年由楊救貧與弟子曾文辿、廖瑀共同於此開基至今,已有一千餘年的歷史。目前,村民中80%為曾姓,20%為廖姓。

椐三僚曾氏族譜記載:唐朝乾符六年,黃巢起義,直搗長安。楊筠松(字益,在朝廷掌管靈臺地理之事,拜為金紫光祿大夫)攜帶宮廷風水秘笈,從京城出逃。奔崑崙,過長江,輾轉來到客家人集聚的贛南,並在貢水一帶,于都、興國、寧都、贛縣等地從事風水活動。

由於楊筠松與自己的兩個入室弟子曾文辿、廖瑀卜居興國梅窖洞,三人各建一寮遮風避雨,從此定居下來,是為三寮(現稱三僚),從而也使三僚成為風水形勢派的發源地。

二、傳統建築

楊公祠

楊公祠位於三僚誠真希望小學旁,始建於元朝末年的至正年間,祠堂座向是壬丙兼子午。建築佔地面積150平方米,為殿宇,門面為花崗岩雕刻。大門兩側是一幅對聯:“學究天人澤被士庶 ,功參造化名傾萬國。”

曾文辿居右,均為與真人大小的樟木雕像,鍍以金漆,民間俗稱“楊公金身”,是世人為了紀念風水大師楊筠松而建的。現如今除了當地的曾姓、廖姓後代,也有很多人慕名前來前來祭拜,香火很是旺盛。

蛇形祠

蛇形祠始建於明朝,是曾氏一個房祠,祠建正在後龍山一個蛇形山樑之下,整個祠以蛇的特性設計。後龍是一條蜿蜒的山樑,祠堂正好座落在山樑落穴處。祠堂後坡用石塊擺成蛇鱗形,狀如蛇頸。祠堂院門開在右側,門口有一堵牆擋著,繞道而入,是一道狹長的曲廊。院牆不高,但院內一堵照牆很高,把祠堂大門擋得很嚴實。

院內祠堂門前開了一口半月池。整個祠堂造型低矮、曲仄。到處都不對稱,院子一邊大小,房子一邊大小,連房沿都是一邊大小,屋後的牆角都是一邊方一邊圓。堂內香爐擺法也怪,神案上一個香爐,神案下一座香爐。這座精心設計而處處彆扭的祠堂確實耐人尋味。

相傳做這個祠堂的地理先生姓廖,是他們的母舅。用羅盤分金,共五房,廖先生問其母哪一房好?當時回答說都好。晚上,其母私下告知說,好在二房,差在四房。其母要兄長改變風水,因為四房孝順,二房忤逆。後來其兄透過改變房子結構,做成蛇形,讓風水偏向四房。後來二房發現了蹊蹺,向舅舅求情,舅舅點撥他在地下放一個香爐祭祖,二房於是也可以看見天光,後代不至於絕香菸。

狗形祠

狗形祠位於三僚小學的後方,屬於曾氏三房,即衍慶堂。整個建築只有一進,大約只有三米高,開有一個與整體建築頗不對稱的大門,大門幾乎佔據了祠堂正面的2/3,據說是狗的嘴巴。大門的兩邊有兩扇奇大的窗戶,是狗的鼻孔。更為奇怪的是,在祠堂的左側開有一個小門,是狗的耳朵。

在祠堂前方大約三丈遠的地方,開挖了一個方形的小坑,此為狗的食盆,長年水質渾濁,據說象徵狗食的米湯,水質越渾濁越好。

七星池

據三僚廖氏家譜記載,七星池建築於明代明太祖洪武年間,由當時廖姓中著名的堪輿術士廖厚公主持修建。廖厚公為化解本村後龍座山煞,讓廖姓人丁興旺,在修建七星池的同時,廖厚公還指導廖氏族人在村內開挖了108口池塘。

七星池如人的七竅能通風聚氣,對應一百零八口塘,恰似人體全身上一百零八個穴位,使村莊象人一樣血脈暢通,精力旺盛。七星池建築的目的,是透過人力努力達到制化座山龍運,趨吉避凶,達到蓄氣聚財、藏風得水,人丁興旺的目的。

古樹

在三僚村的廖屋秤桿形山樑上,長著一棵風燭殘年的千年古杉。這棵杉樹“壯年”時, 有三人合抱粗細。歲月蒼桑,火燒刀斫現在它下面的樹幹,宛如半輪殘月,可看見它上面葉茂枝繁,真令人驚歎它生命的堅韌和頑強。

羅盤

三、歷史名人

楊筠松

在三僚這麼一個堪輿風水文化盛地,不得不提一個人,他就是著名風水宗師——楊筠松。楊筠松,名益,字叔茂,號筠松,後人也稱為“楊救貧”。古竇州(今信宜市鎮隆鎮八坊村)人。生於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卒於唐昭宗光化三年(公元906年)。

說起楊公和三僚村的淵源,介紹人可謂是滔滔不絕,滿臉都是欽佩自豪之意。

據史書記載,廖、曾兩姓都從寧都徙居興國三僚,“蓋兩家冢宅,皆筠松所卜而貽之讖雲”。據說曾文辿是楊救貧的首座弟子,也是三僚曾氏的開基祖先,自從在黃禪寺偶遇楊救貧之後,便與楊救貧雲遊天下,但是曾文辿一直都想尋找一塊吉壤,世代定居下來。

在寧都的賴村,曾文辿希望在那裡安家,在他看來,那裡的風水可以出大官,楊救貧說那裡的山是禿頭山,只會出大盜。後來在雩都的平頭寨,曾文辿說這裡是“五虎下山,獅象把水口”,將來子孫肯定興旺發達,誰料楊救貧又說他看錯了,這是“五鼠下山,貓兒把水口”。曾文辿發現三僚的風水不錯,子孫可以世代為官,於是告訴楊救貧,他已經找到了一個“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的好地方。楊救貧來到三僚一看,果然是一塊肥沃的盆地,山水環繞,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在遙遠的盆地邊緣有一棵高大的松樹,樹底下臥著一塊圓形的巨石。

但是,在這位風水大師的眼裡,看到的卻是一塊適宜風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個盆地就是一個碩大的羅盤,盆地中間的長條形石峰酷似羅盤的指標,而松樹和巨石則是風水先生隨身攜帶的雨傘和包裹。他說,住在這裡,子孫後代端著羅盤,揹著包裹出門。原來楊救貧擔心死後風水成為絕學,希望徒弟們能夠世代繼承他的風水地理學問。楊救貧和他的兩個弟子(曾文辿和廖姓開基祖先廖瑀)一起,在盆地中間搭起茅棚住了下來,一人一座茅棚,茅棚為“寮”,故稱“三寮”(如今為“三僚”)。

曾文辿將全家遷往三僚村定居時,楊救貧特地為他擇址定向,並作了一份地鉗記流傳至今:“僚溪山水不易觀,四畔好山巒;甲上羅經山頂起,西北簾幕應;南方天馬水流東,仙客朝拜中;出土蜈蚣艮寅向,十代年中官職旺;今卜此地為爾居,代代拜皇都;初代錢糧不興大,只因醜戌相刑害;中年富貴發如雷,甲木水栽培;兔馬生人多富貴,犬子居翰位;今鉗此記付文辿,三十八代官職顯”。明清以來,曾氏後裔人文蔚起,出了許多人才。據說海外的風水考察團來到三僚,都會拿著這份地鉗記,尋找其中的“天馬水”、“出土蜈蚣”、“羅經山”和“甲木水”。直到現在,大家對楊公的敬佩之意也只增不減。

四、傳統民俗

1、

非物質文化遺產-楊公戲

舊曆正月,是風水先生為答謝楊救貧祖師保佑他們一年中生意興隆舉行的娛樂活動,唱戲時間一般為十幾天,最多可達一個多月,取決於風水先生還願資金多寡情況。曾氏、廖氏楊公廟會的時間、地點都不一致,故楊公廟會在三僚的時間很長。但是鄉村唱戲往往在下午四點才開始,表演到深夜,遊客不容易遇到。

2、

華佗戲

三僚村供奉藥神華陀,每年四月,為華陀唱戲還願,感謝他保佑村民身體健康。

3、

福主戲

福主是村莊的坊神,三僚曾氏、廖氏的坊神不一致。廖氏的福主戲在農曆二月,曾氏的福主戲在農曆十月。

五、特色美食

三僚豆腐(宴)

到了三僚 ,不吃豆腐宴,不算到三僚。“在當地一直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如今,鮮嫩、美味、獨特的豆腐宴已經成為三僚的又一招牌,與古文化交相輝映,吸引著八方遊客。一聽到“豆腐宴”三字,自然想到一整桌的菜全和豆腐有關。那三僚的豆腐為何這麼出名呢?

據有關專家考察分析,這裡的井水含有多種礦物質。豆腐的可口首先得歸功於大自然。在製作上,三僚水豆腐也別具特色:在浸豆前一定要把殼脫去並篩盡,這是豆腐特別滑膩的原因;一定要把豆漿熬開,否則有生豆味;在熬漿和放石膏前要反覆衝漿,把豆泡徹底清除,這是豆腐特別嫩的原因。另外,上漿後榨水要恰到好處。榨得太乾,豆腐板結,吃的時候沒有“滑”的口感。反之水分太多,一下鍋就爛得不成形,口感也不好。

三僚豆腐宴,由油煎豆腐、燜豆腐、豆腐腦、酒娘豆腐、釀豆腐、豆漿、豆花、油炸三角豆腐、四角油豆腐等10餘種組成。三僚豆腐好吃,最主要在於三僚的水源,高山好水作豆腐,做的豆腐鮮嫩、白淨、味道香甜甘潤。

內容來源:古村落家園

策劃:李松志

指導:雷彬 陳海龍 朱民 宋婷

文稿: 李巧豔 王薇

責編:虞佳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