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財經

河南出土6600年前古墓,內藏“中華第一龍”,墓主身份至今成謎

龍,在中國人心裡有著非凡的歷史文化意義。在中華文明史上,“龍”的身影可以說是隨處可見,皇帝是真龍天子,降雨是龍王掌管,農曆二月初二是龍抬頭,古老神話中青龍更是創世神般的存在……

然而,龍到底是一種真實的生物,還是遠古的圖騰,還是某種華夏文明早期精神象徵?這個問題根本就沒有固定答案,即使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對於龍的來歷卻還有太多不瞭解,需要藉助考古帶給我們更多分析。

在《山海經》的描述中,龍似乎是真實存在過的,因為黃帝去世時“有龍垂鬍髯而下”,於是他“騎龍昇天”,黃帝之孫顓頊也以龍作為巡視天下的工具或者說某種威嚴體現,“乘龍而至四海”,帝嚳同樣“春夏乘龍”,甚至後來禹治理洪水也有“黃龍曳尾於前”,禹對龍毫無畏懼且能夠使其臣服。

所以我們能夠確定,至少從三皇五帝時期起龍已經與華夏先民生活息息相關了。從黃帝到後來的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夏禹以及夏、商、周朝的君主都承自黃帝一源且與龍有關,所以學界有一種觀點,認為龍形象,是源於黃帝時期打敗蚩尤後的部落“釜山合符”。

因為龍的形象包含了很多動物元素,所以部分學者認為龍本身就是蚩尤戰敗黃帝統一中原之後,從各個氏族部落的標誌性圖案中各取一部分,合成了“龍”,龍代表了中華民族先人不好戰而好團結和合的偉大精神,隨著時間推移,更被賦予大量的文化層面吉祥寓意。

但隨著“中華第一龍”出土,這種說法也受到了質疑。現在我們已經發現很多《山海經》中異獸都有其原型,那麼龍是否也有原型呢?沒有充分證據說明龍是純粹虛構,那我們就能保留這種猜想合理性,結合考古發現對龍的來源進行探索。

“中華第一龍”的出土是比較意外的。1987年河南省濮陽縣西水坡因施工發現古墓,原本在中原文化區發現古墓算不上什麼稀奇的事情,但隨著考古工作深入,專家們漸漸意識到這裡竟然是仰韶文化時期的重要遺址,因為這處遺址中發現的“龍”,是目前已知年代最早的。

仰韶文化,是約7000年前至5000年前黃河中游地區華夏先民所創造的文化,根據考古學家研究,我們常說的“華夏”一詞,這個“華”字很可能便源於仰韶時文化時期,可見其對中華文明的重要性。

西水坡的仰韶文化遺遺址,經考古發掘出土了大量的房基、窖穴、墓葬與陶、骨、蚌器、石等遺蹟與遺物,最讓人感到驚喜的還是文化第四層下墓室中伴隨一名老年男性屍骨長眠了千年的“龍”:那並非真龍,而是一條用蚌殼擺列得栩栩如生的擬態龍。

然而,這條龍的形象,已經和後世流傳的龍相差無幾,它昂首弓身,前爪作扒狀後爪蹬立似要騰飛,龍身長1。78米,看得出來蚌殼擺放經過了仔細設計,很有可能,這條龍就和傳說中五帝所乘的龍那般是作為墓主的“交通工具”,載著墓主昇天,直達傳說中的神界。

據考古專家測定的年代,這些蚌殼都是6600年前的了,也就是說早在6600年前,我們的先民對龍就非常熟悉,如果龍是後世虛構或者因為什麼部落聯盟合符創造,為何會出現得這樣早,比五帝還早,甚至形象已經這樣完備?

更何況在這座古墓中發現的另一個蚌殼圖案是虎,虎是真實的生物我們都知道,如果遠古先民的精神圖騰都源於動物本身,為何虎是真實,龍卻必定是虛構?這條龍的現身讓我們對中華文明的認知更上一層,而擁有這條龍的墓主人身份卻成謎。

這名男子身形高大,身高1米84,東側為龍,西側為虎,無論龍虎都是頭朝北尾在南,在旁側墓穴中更發現了人騎龍、人騎虎圖案,那麼這名墓主身側擺放龍虎,最大的可能也是如傳說中黃帝昇天那般載龍和虎直上雲霄,而有如此身份的男子絕不可能是普通人。

伏羲、顓頊,還是無名氏甚至蚩尤呢?眾說紛紜,每種說法都有可質疑之處,傳說伏羲當年統一華夏,創造了龍圖騰,但這也不能成為墓主身份絕對佐證。其實不管墓主身份為何,作為中華“龍文化”的源頭,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的考古發現已經說明,早在6600年前華夏先民就已經熟諳龍形態與它的通天意義。

而且除了黃河流域,6000年前長江流域同樣發現了卵石擺塑龍(湖北黃梅焦墩遺址),不排除龍是源於某種古老生物變化,如果龍真存在過,倒讓人很想一探遠古神秘莫測人神傳奇。